東漢名士孔融是怎麼死的?

曹操是軍閥,孔融是名士。軍閥和名士如果能合作,可能成就一出君臣一體的佳話;如果不合作,那麼結果就很糟糕。孔融恰恰就不願和曹操合作。對於不合作的名士,曹操下殺手從不手軟。

東漢名士孔融是怎麼死的?

孔融後來受到司徒楊賜的徵召,成為司徒掾屬。當時暗暗察訪官僚中的貪汙之人,準備予以貶謫罷免,孔融檢舉的多為宦官的親族。朝中尚書害怕得罪宦官,於是召孔融等司徒屬官詰問斥責,孔融陳述宦官子弟的罪惡,毫不隱諱。

光和七年(184年),河南尹何進即將升任大將軍,楊賜派孔融拿著名片去祝賀何進,因門人未及時通報,孔融就把名片奪回,引罪自責而去。河南尹官屬認為丟了面子,想要派劍客追殺孔融,有賓客對何進說:“孔文舉有盛名,將軍如果與他結怨,四方之士就會相隨而去了。不如以禮對待他,使天下人都知道將軍的胸懷廣大。”何進同意,於是徵辟孔融為大將軍掾屬,又舉其為高第,遷任侍御史。孔融又因為與上司御史中丞趙舍不和,託病歸家。

孔融是一個思想很極端的名士,而且在本質上,他看不起曹操。孔融曾提出一條政治主張,叫做“千里之內不封侯”,而曹操當時賜爵武平侯,孔融的意思,等於是要剝奪曹操的爵位。曹操和袁紹準備決一死戰,孔融又宣揚袁紹兵多將廣、不可戰勝,雖然曹操面子上並無表現出不悅,但是孔融的做法,顯然已經觸及了身為領導人的曹操的底線。

袁氏敗亡後,曹丕趁亂納了袁紹的兒媳婦甄氏。孔融知道此事,便給曹操去了封信,說當年“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問典從何處,孔融回答“以今度之,想起當然耳”。意思很明確:你曹家人乾的,是亙古未見的荒唐事。這樣一個人,攤上曹操,能不被殺嗎?那個年代,人們不懂什麼言論自由,因言獲罪是常事,孔融這種言行出位的名士混跡於江湖還好說,進入軍閥中樞,結局只能是死路一條。這樣的例子,三國時代並不少見。至於說曹操為什麼不怕殺了孔融會遭人唾罵,是因為他羅織了孔融兩條罪名。其一,據說孔融說過“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意思是當皇帝的何必姓劉,這就是不忠;其二,孔融作為孔子的後代公開宣揚父母無恩論,這就是不孝。如此不忠不孝,即使孔融文采再好,曹操把他殺了,外人還能說什麼呢?

當然,就算羅織不出孔融的罪名,以曹操的魄力,怕別人罵怎麼可能?如果他怕人罵,也就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沒有摸金校尉,沒有唯才是舉可以不忠不孝。更重要的,在於他的權力沒有限制,想殺誰就可以殺誰。就像魯迅所說:“當初求才時就說不忠不孝也不要緊,為何又以不孝之名殺人呢?然而事實上縱使曹操再生,也沒人敢問他,我們倘若去問他,恐怕他把我們也殺了!”

曹操既積滿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慮的誣陷,曹操於是指使丞相軍謀祭酒

路粹

枉奏孔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於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將孔融處死,並株連全家,孔融時年五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