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桓不是兇殘的人,他有一顆寬愛之心,最可貴的是他沒有殺劉協

子桓不是兇殘的人,他有一顆寬愛之心,最可貴的是他沒有殺劉協

曹操建立了不世之功,可他自己到死都不敢稱帝,那麼曹丕怎麼敢呢?曹操一世英名,他雖然沒有稱帝,可實際上已經是皇帝了,當不當皇帝只是形式而已,他實際上擁有皇帝的權力。再說曹操不是不敢稱帝,而是不願意,他是一個非常講究實際的人,不圖那些形式上的東西。在他的骨子裡還有那麼一點點儒家的思想,這個思想說服了他,他怕背上謀逆的罵名。並且,有很多人對於曹丕這個人物是存在很多誤解的,大家都認為他是一個兇殘的人,他也有一顆寬愛之心,對待自己身邊的人也是非常好的。

子桓不是兇殘的人,他有一顆寬愛之心,最可貴的是他沒有殺劉協

那麼可能有人會問,難道曹丕不怕嗎?一個爛了的蘋果,你是把它扔掉好了,還是把它一直給供奉起來呢?東漢王朝就是一個早就已經爛了的蘋果,早就應該把它扔掉了。實際上那個爛蘋果早就被天下人拋棄了,而曹丕是親自扔掉它的人。曹丕順應了時代的潮流,所以他並不害怕。人們普遍認為是曹丕滅掉了漢朝,而建立了魏國的,其實並不是這樣。天下如果還是漢朝的天下,作為臣子的他奪取了別人的政權,這叫篡位,可事實是當時的天下早已不是漢朝的天下了,漢朝的存在只是一個形式而已。魏國是曹操一手打下來的,所以曹丕建立魏國,並不是篡位。而是他順應了時代的潮流,推動了歷史前進的步伐。所以誰,我們不應該片面的看待那些歷史人物。

子桓不是兇殘的人,他有一顆寬愛之心,最可貴的是他沒有殺劉協

子桓取代漢獻帝,建立魏國,按照一般人的思維,劉協必死無疑。可是子桓卻沒有殺掉劉協,原因是怎樣呢?因為很多人受小說和電視劇的影響,在他們的印象裡,子桓比曹操更兇殘,更奸詐。其實不是這樣,雖然子桓當了皇帝,不應該讓劉協再活在世上,這是一般人的思維。但是子桓作為一個皇帝,是不能按一般人的思維來思考。他不殺劉協是有幾點原因的。

子桓不是兇殘的人,他有一顆寬愛之心,最可貴的是他沒有殺劉協

說實話,漢獻帝雖然沒有力量去匡扶漢室,但這不能怪他,因為他當皇帝的時候,漢朝已經名存實亡了,他只不過是一個無權皇上而已,劉協實際上是個好人,他並沒有什麼罪孽,反而,他還一直致力於恢復漢室,真心的對待自己的百姓。所以子桓並沒有殺了他。如果殺了劉協,子桓就會背上不仁不義的罵名而失掉人心,這是得不償失的,所以留下漢獻帝對子桓是有好處的。

子桓不是兇殘的人,他有一顆寬愛之心,最可貴的是他沒有殺劉協

其次,漢獻帝將兩個女兒獻給子桓做了嬪妃,他就是子桓的老丈人。女婿如果殺掉老丈人,百姓們會怎麼評論他呢?他還能坐穩天下嗎?第三就是於心不忍,漢獻帝禪位於子桓,雖然是被逼無奈,但畢竟沒有出現刀光劍影的殘酷場面,屬於一種和平交接,從這一點來講子桓是不忍心殺掉劉協。基於以上幾點考慮,子桓認為不殺漢獻帝比殺了他要好得多,所以就沒有殺他。

子桓不是兇殘的人,他有一顆寬愛之心,最可貴的是他沒有殺劉協

子桓不殺漢獻帝確實難得,而且還能去善待劉協,這就更難得了。那麼子桓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呢?這就說明子桓有關愛之心,許多人認為他對人刻薄,心狠手辣,其實這都是對子桓的誤解,子桓不但沒有殺漢獻帝,而且給他很多特權,生活上給他優厚的待遇,還給他的兒子很大的封賞,一般人根本做不到這一點。

子桓不是兇殘的人,他有一顆寬愛之心,最可貴的是他沒有殺劉協

子桓不是兇殘的人,他有一顆寬愛之心,最可貴的是他沒有殺劉協

子桓不僅善待劉協一家,而且對東漢舊臣也十分尊重。那麼他這樣做是為了收買人心嗎?其實是有這個因素,但這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還是因為他有一顆關愛之心。舉一個例子,楊彪是漢室老臣,因為玄德殺了他的兒子楊修,楊彪對曹家很有成見,不願意為曹家服務。子桓請楊彪出任,他不願意,子桓也沒有強迫他,更沒有迫害他,照樣給他優厚的待遇,還給了楊彪一個官職。所以說子桓不是一個兇殘的皇帝。

從以上的這些事情可以看出,子桓並不像人們心中想象的那樣心狠手辣,是個昏君。相反,他的心胸也是寬廣的,對待別人也是很好的。對待那些對自己不利的人,子桓也是懷著一顆關愛之心,並沒有趕盡殺絕,最難得的就是,他並沒有去殺掉劉協,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所以說,我們有時候看到的他人對歷史事件的描述,也並不都是正確的。對於歷史,我們應該用自己的真心去探知。

子桓不是兇殘的人,他有一顆寬愛之心,最可貴的是他沒有殺劉協

的描述,也並不都是正確的。對於歷史,我們應該用自己的真心去探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