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富不過三代,關鍵在於財產的分配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是嫡長子繼承製,最典型的就是皇帝,一般太子只有嫡長子,也就是皇后生的第一個兒子才有資格做太子,除非皇帝特別不喜歡,否則一般不會換太子,而且換太子很多大臣也會明裡暗裡反對,認為這是亂命。

為何中國富不過三代,關鍵在於財產的分配

西方也是如此,西方的貴族因為基督教教義的關係,只能娶一個老婆,所以沒有嫡庶之分,只能長子繼承爵位,其他兒子只能捲鋪蓋滾蛋。

但是,雖然表面上看一樣,都是長子繼承製,可實際上有著很大的不同。最關鍵的就是財產的分配,雖然說爵位只有一個,只能由長子繼承這點是相同的,但是財產的分配有著很大的不同。

為何中國富不過三代,關鍵在於財產的分配

在中國,長子繼承爵位這點基本是肯定的,但是家產則未必全部由長子繼承,因為爵位是屬於家族的,而家產則是屬於家個人的,而一般來說,家產會平分給大家,長房會多一些,但不會差距很大,當然,庶出的差距就很大了,不過總的來說,家產實際上是一本公賬,像古代的大家族,都是一起住的,而主管內務的女主人,通常是婆婆在分配家中的零用錢時,都要徵得各房同意,而且要保證平均,否則有一房不滿鬧起來,傳出去,輿論也是會說婆婆不好。

繼承也是如此,古代大家族為啥總喜歡維持在一起,因為一旦分家,家產就要平分,大家都能分到一部分,但是這實際上是等於資產減少了,能做的事也少了。

舉個例子,假設原本一百萬的家產,五個兒子,不分家,雖然每年都要固定分紅給各房,甚至其他人都不幹活,混吃等死,但是長房還是掌控著一百萬的家產,能做得生意要大得多。

而一旦分家呢,則是大家都分到二十萬,就算長房再精明能幹,也只能做二十萬的生意,獲得的利潤要比一百萬少得多了。(資本要集中才能獲取大額利潤,越集中的資本越有力量。)

為何中國富不過三代,關鍵在於財產的分配

西方大家族也不願分家

所以古代家主最怕分家,千方百計都要維持大家庭,就是為了保證自己掌控的資產不減少,甚至寧願吃點虧,所以你看一些古代小說,長房拼命幹活做生意,其他房不幹活,遊手好閒拿分紅過日子,但是長房卻任勞任怨,為啥?不是因為長房道德水平高,而是長房要維持家族資本集中,能做的事就多,否則一旦分家,長房就算分到的家產稍微多一些,能做的生意就少了許多。

我們現代人因為都是小家庭,結婚後就早早分家,沒有這個概念,所以不懂這種事,所以拍古裝劇裡,看到古代大家族,主事的都任勞任怨,而其他房不做事還拖後腿,主事卻堅持要維護家族,以為是道德水平高,其實並不是如此,而是經濟原因,主事的不管是不是長房,他們總歸掌握著家族全部的經濟大權,一旦分家,他們只能掌握自己的一部分,等於幾分之一的經濟權,完全不同的概念,像一些老字號一旦分家就等於完蛋。編劇把這些歸咎於道德水平,只能說他們不懂歷史罷了。

這上面還單純只是家主的財產,就是男主人的家產,而實際上古代繼承中分割家產還有母親的陪嫁,這陪嫁是屬於女方的獨立財產,有自由決斷權,古代小說裡很多主母心疼么兒,怕錢不夠花,就從私房錢裡拿錢出來給么兒,就是因為假如從公賬裡拿錢,那是拿大家的錢,其他子女都會有意見,但是私房錢是自己獨立支配,其他子女也沒辦法有意見。

像古代幾個老婆的,大老婆的陪嫁日後肯定是留給大老婆生的兒子,而二老婆的陪嫁肯定留給二老婆的兒子,這點倒不是平均分配的,所以說假如老媽有錢,帶的陪嫁多,兒子也受寵。(因為陪嫁實際上也是歸於家主管理的,當然紅利還是屬於老婆,尤其是田地這些有固定收益的資產,不過總歸是家產的一部分,所以陪嫁多的老婆也受寵。)

當然,這都是指的大戶人家,至於窮人,就別扯那麼多規矩了。

而西方的家產是怎麼樣的呢?古代西方的繼承製則完全不同了,西方是長子繼承製,也就是說長子繼承爵位和家產,其他兒子則捲鋪蓋滾蛋。

為何中國富不過三代,關鍵在於財產的分配

當然,並不是什麼都分不到,但是古代歐洲或者說古代最重要的家產土地是不要想繼承的,只能繼承一些動產,金銀什麼的,但是也要得到繼承人也就是長子的同意,另外對於古代西方,最重要的資產就是土地,其他金銀什麼,因為缺少升值的渠道,貴族往往不屑於經商,給再多的錢也是揮霍一空。

為何中國富不過三代,關鍵在於財產的分配

家主總歸有點私心的,畢竟都是自己的孩子嘛,所以往往會給其他兒子安排好路,最簡單的就是讓兒子去其他騎士那邊做騎士侍從,日後成為騎士,也算一個底層貴族,不過很多次子混得不好,空有騎士頭銜,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最終選擇出征打仗,包括聖戰,這也是古代西方為何戰爭頻繁的原因之一。

另外,古代西方女子也有陪嫁,理論上也是歸於女方所有,而且也是由子女指定繼承,當然還是一樣,不動產和爵位由長子繼承,金銀細軟則看情況可以分一些。

這裡注意到了吧,古代中國和西方最大的不同就是財產分割的不同,中國是分家平分,而西方則是一家全拿,這保證了西方貴族資源的集中,很多貴族能夠幾百年維持不倒,就是因為家產集中繼承,而中國富不過三代,則是因為幾代分家繼承下來,力量就此衰落了。

但實際上一開始並不是如此的,古代歐洲一開始也不是一家全拿,而是平分家產,比如查理曼帝國就是一分為三,因為在當時法蘭克王國就是這個傳統,比如法蘭克亡國第一個基督教國王克洛維一世死後就是四個兒子平分王國,查理曼也是因為兄弟死光,他才得以成為統一的法蘭克王國的國王,最終成為查理曼大帝。

為何中國富不過三代,關鍵在於財產的分配

也就是查理曼時期,他開始規定了長子的繼承製,認為皇帝這個稱號不可分割,長子繼承帝位,當然實際上他死後帝國還是一分為三了。

不過很快大家就發現長子繼承製的好處,這樣能極大地保證自己的領土得以完整繼承,而不是被削弱,尤其是地方領主們。

之所以選擇長子也是因為保持家族利益,因為當時有一個傳統,一旦自己的繼承人未成年,則封臣的土地和事務要被封君管理,比如說伯爵,他的封君是國王,伯爵萬一死了,繼承人未成年,國王就要擔任這個伯爵領的攝政,可想而知,在短短几年內,這個伯爵領就搞不好就被國王控制了。(在頂端的國王年幼倒是不至於被上層篡奪,但是奪取國王權力也不罕見。)

所以就算長子再無能,只要成年了,也可以保證家族領地不被篡奪,而家產全由一人繼承保證家族領地能完整繼承,不至於被削弱。

而中國則是相反,在春秋時期,我們是長子繼承製,長子繼承家業,其他兒子不管嫡庶都離家,當然很多人會留在家族中擔任各種大小事務的管理,也有外出闖蕩的,比如春秋戰國出名計程車,其實就是貴族家庭沒有繼承權的兒子,他們雖然沒有繼承權,但是因為都是繼承的預備隊,學了不少知識,也能夠出去闖蕩創業。

但是這點到了漢武帝時期有了改變,西漢有了七國之亂,諸侯王勢力太大,漢武帝為了防止諸侯王做大,搞了推恩令,就是說除了長子繼承爵位,其他兒子也可以繼承家業。

為何中國富不過三代,關鍵在於財產的分配

比如說齊王吧,以前齊王的長子可以繼承齊王的位置,其他兒子什麼都沒,當然其他兒子可以齊心協力幫齊王做大,然後齊王萬一做了皇帝,幾個兄弟搞不好就分封為王了。

而推恩令一出,則齊王的長子依然可以繼承齊王的位置,而其他兒子呢,也可以分家產了,只要齊王同意,拿出自己的齊王的領地分封給其他兒子,朝廷也保證同意,統統封為列侯。

這樣一來,齊王的領地就大大削弱了,根本無法與朝廷對抗了,而其他兒子能輕輕鬆鬆拿到現成的領地,誰還要對抗朝廷呢,都想著怎麼找齊王老爸要最好的土地了。

這本來只是針對諸侯王所作的制度,後來就漸漸變成了其他貴族也採用這種方式了。

另外中國實際上一旦絕嗣,爵位就沒了,土地也收回,除非皇帝格外開恩,才能另外找庶出子弟繼承爵位。

而歐洲貴族為了維繫家族,那是千方百計,一旦沒有男丁,就找遠方親戚繼承也要維持下去,現在也有這個留存,比如一些西方小說某某窮小子得到遠方親戚的遺產暴富等等,在中國這種情況是很少發生的,因為你該分的早就分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