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戰場上常見的鈹和鋋到底是什麼樣的兵器

人類之間的武力爭鬥是在新石器後期隨著早期城邦國家的建立,而發展到戰爭的程度的,此時交戰雙方所用的武器也從最初時隨手利用身邊的工具、進化為各種更適合殺戮的專業兵器。具體到古代中國來說,這樣的演變早在夏商王朝之前、傳說中的五帝時代就已經出現。此時長兵的戈矛戟殳、短兵的刀劍斧鉤等都已經出現,到了商代則全面完成了從石質到金屬化的演進,其形制也固化了起來,並且有了專門製作它們的各種專業工坊。

先秦時期戰場上常見的鈹和鋋到底是什麼樣的兵器

當然夏商和西周時的戰爭規模還不大,戰術也相對簡單,更加依賴個人的武勇,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戰爭的激烈程度就高得多了,無論是兵器還是作戰戰術都產生了飛躍,特別是武器的細分化趨勢更為明顯,無論是車戰、步戰、水戰、騎戰都有了各自的專門兵器,其效用也非常符合當時的戰場實際。不過當時創制出來的某些兵器,則因為種種原因漸漸失傳,人們雖然在古籍中常常見到它們的存在,但對其具體形制和使用方式則只能憑想象去揣測,甚至產生了很多爭議,例如今天要說到的“鈹”和“鋋”。

先秦時期戰場上常見的鈹和鋋到底是什麼樣的兵器

“鈹”在史籍中出現得很早,在戰國直到西漢早期都應該是一種很常用的兵器,但到了西漢後期就從軍隊裝備體系中消失了,關於它究竟是什麼樣子?與什麼武器相近?後世說法不一:有人說它就是劍的一種別稱,只不過比長劍略短,但又長於隨身的匕首;有人說它雖然形似短劍,但其實一種長兵,其柄上有孔、將其柄穿入長木杆穿孔連線就成了刺殺用兵器,這樣就能揮舞用兩側的鋒刃殺敵、有可以像長矛一樣刺殺,古籍上提到的“夷矛”就是指的它。

先秦時期戰場上常見的鈹和鋋到底是什麼樣的兵器

秦陵兵馬俑發掘中曾發掘出秦人所用青銅鈹的實物,秦人將其又稱為“鎩”,根據實物形制推測後一種說法更加靠譜。不過短柄的鈹也應該是存在的,因為很多史料有兵士一手執鈹、一手持盾的記錄,如果是長矛類武器的話顯然是無法單手使用的。另外還有一種被稱為“鋋”的兵器,它的爭議相對較小,其實就是短柄的矛,不同於長矛的柄長達丈餘,鋋的柄只有三到五尺,前端也是兩面開刃,可拼刺可切割,而且比長矛的使用更加靈活。

先秦時期戰場上常見的鈹和鋋到底是什麼樣的兵器

秦漢時期鋋一度盛行於軍中,武將們一般是雙手執鋋,既可在近身搏殺中建功,也可以用來投擲,其殺傷力比弓箭要強大得多。當它用於投擲的時候其實就是一種標槍,西漢軍隊中將它用於對付敵方的披甲重步兵,不過漢以後就再沒有見到它的實戰記錄。無論是鈹或者是鋋,與其說它們失傳了,還不如說被其他功能近似的武器所取代。長柄的鈹被槊所代替,短柄的鋋則被投矛、手戟等武器所取代。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史海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