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簡史:共享歐洲!維也納體系的建立

英國簡史:共享歐洲!維也納體系的建立

關鍵詞:

拿破崙戰爭、一戰

前因:

拿破崙戰爭

1799年,拿破崙透過霧月政變奪取政權後,多次打敗反法同盟,最後在滑鐵盧敗北。

英國簡史:共享歐洲!維也納體系的建立

▲滑鐵盧地圖

後果

:一戰

維也納體系並沒有解決大國之間的根本分歧,各國之間互相結盟和口頭承諾最終導致一戰爆發。

英國簡史:共享歐洲!維也納體系的建立

▲維也納地圖

過程始末

一、保持均勢,互相壓制

1815年,法國皇帝拿破崙戰敗退位,為了處理戰敗的法國,並劃分勢力,歐洲各國齊聚維也納,他們劃定的戰後格局就是維也納體系。在此之前的11年裡,拿破崙多次打敗反法同盟,把法國大革命向外傳播,歐洲各國的封建皇室大為震驚。

好不容易,滑鐵盧之戰中,拿破崙失敗,這些皇室心想:要趕緊想個辦法遏制住法國,保證自己的利益。於是英國、俄國、奧地利、普魯士幾個國家湊在維也納開會,法國時候就像案板上的魚,任他們宰割了。

19世紀的英國,正在進行工業革命,發展海外殖民,已經是個霸主了,對於歐洲已經沒有以前那樣熱心。當然,英國也不希望歐洲有任何一個國家有稱霸的能力,再次重蹈法國的覆轍。

總之保持歐洲大陸上幾個國家能夠相互牽制,不出現稱霸的強國就很好。這就是當時英國摻和進歐洲大陸的目標,稱為大陸均勢政策。在會議上,英國最希望讓歐洲大陸幾個國家保持均勢,互相壓制。

英國簡史:共享歐洲!維也納體系的建立

▲ 1815年的歐洲

二、波蘭被瓜分

會上幾個國家心裡也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奧地利和普魯士同為德意志地區的國家,本來就相互競爭,打來打去。但是參會的幾個國家幾乎都想肢解法國,把法國東山再起的念頭扼殺在搖籃裡,所以目標也算一致。

但沙俄一直有個歐洲霸主夢,在會議上咬著波蘭不放,想要進軍西歐。這就是英國很忌諱的。英國就是不想歐洲大陸出現一個霸權強國。

以前法國強大,但現在法國輸了,英國就放心了。可俄國又冒出來,英國又鬧心了。所以英國也不能讓法國被肢解,法國作為有實力的國家,還可以牽制俄國或者其他強國。

所以英國安撫普魯士和奧地利兩兄弟,以免他們兩個打起來,讓俄國坐收漁利,而且英國還希望能夠帶著他們兩個一起對付俄國。會議上最具爭議的是波蘭和薩克森王國的歸屬問題。

這時候,普魯士卻和俄國站在一邊,支援俄國獲取波蘭。而英、奧、法站在一邊。幾經協商,波蘭的領域最終被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瓜分了,普魯士還把波蘭的一些土地讓給了俄國,於是薩克森王國被分給了普魯士,作為補償。

英國簡史:共享歐洲!維也納體系的建立

▲左面藍衣人是英國外交大臣,中間三人興高采烈,是沙俄、普魯士和奧地利;扶著王冠的藍衣人是薩克森國王,他留住了王位。

三、英國牽制同盟

而英國得到了一些法國的殖民地。而其他國家恢復了拿破崙戰爭前的王朝統治,合併的合併,分家的分家。

雖然商討的過程中,拿破崙又突然政變,恢復了地位,但是很快失敗,會議雖然中斷過,但是歐洲各國的商討沒有大變化。

最後,很多國家在會議上都得到了一些利益,所以表面上也都和和氣氣的。維也納會議暫時讓歐洲各國維持了均勢的局面。為了維護這個維也納體系,一個叫神聖同盟的組織出現了。

1815年,俄國帶頭,鼓動普魯士、奧地利簽訂盟約,成立了神聖同盟。英國怕俄國趁機建立霸權,於是把兩塊殖民地還給法國,讓流放在海島上的拿破崙都很震驚,英國怎麼會這麼大方!英國都是為了讓法國牽制這個同盟。

英國簡史:共享歐洲!維也納體系的建立

▲奧地利首相梅特涅積極促成神聖同盟和四國同盟。

四、體系解體

後來,在奧地利的邀請下,英國參加了神聖同盟,這個組織升級成了“四國同盟”。透過這四大國之間的合作,可以防止法國再次挑起戰爭,後來皇室復辟的法國也加入進來,這個同盟就變成了維護君主制的工具。

在這個同盟內,英國倡導建立了“定期會議制度”,隨局勢變化,不同時期大家都能坐在一起,來商討維持安定和平的對策。這種經常性的磋商機制是不是很眼熟?就跟我們現在聯合國大會差不多。

在維也納體系存在期間,各國確實也搞出了很多至今沿用的外交原則,比如一條河經過好幾個國家,怎麼劃分;還把國際組織分了兩類,一類是用來決策國際大事的,另一類是用來執行具體措施的,現在的聯合國和它的下屬機構也屬於這兩類。

關於利益的分配一直都有矛盾,不斷變換的結盟,爭奪利益時的矛盾,最終導致了這個體系的解體。

英國簡史:共享歐洲!維也納體系的建立

▲奧地利地圖

結論:

維也納體系確定了當時歐洲的統治秩序,體現了資本主義世界政治體系的成形,英國在這個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參考文獻】《牛津大英帝國史》《世界歷史大辭海》《世界近代史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