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太子的確立之人,很難真正的廢除一位太子,看了才知是如此

皇帝是太子的確立之人,很難真正的廢除一位太子,看了才知是如此

在一些影視作品當中,或者是歷史記載當中,都可以看得出來,每個國家在立皇儲這件事上,雖然說大臣們都有著自己的意見,但是最終的意見還是需要有一國之帝來拿的。可見,皇帝的意見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但為什麼在很多皇帝想要廢立太子的時候,卻完全無法實現呢?比如說當年劉邦就有想要廢掉劉盈這個太子,另立他人,但是卻並未成功,除了劉邦之外,可能會有其他朝代的皇帝想要另立太子,但是最終能夠成功廢掉太子的卻特別的少,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皇帝是太子的確立之人,很難真正的廢除一位太子,看了才知是如此

太子確立是根據規則

其實第1個原因是因為古代時期立太子,也是有著一個規則需要遵循的,比如說立長立嫡。如果這個皇帝有嫡長子的話,那麼自然就必須立這個人為太子,如果沒有嫡長子的話,那就立第1個兒子為太子。哪怕之後這位皇帝不想承認太子的位置想要廢掉他,那麼就必須要廢掉規則,如果是太子在私下有什麼錯誤,或者犯了不可饒恕、不可原諒的錯誤的時候,也是可以不遵循這一點的。

皇帝是太子的確立之人,很難真正的廢除一位太子,看了才知是如此

再加上在古代一代太子被確立,那麼自然而然的就有很多人為了利益或者為了權利圍繞在太子的身邊,因此事實上只要這個太子已經有了自己的一部分勢力,那麼這個時候哪怕是皇帝想要更換太子,哪些以太子利益為重的大臣也是不會同意的,自然就會有很多大臣站出來反對。就比如說當時劉邦想要更換太子,把兒子劉如意推上太子之位,但是那些大臣們身上早已被打上了劉盈的名字,即使投靠這位新太子也不會被認同,只會被一一處理。

皇帝是太子的確立之人,很難真正的廢除一位太子,看了才知是如此

太子身邊的勢力決定皇帝不能輕易廢太子

因此這些大臣才死活不讓劉邦更換太子,當然這也得益於皇帝的想法本身不夠堅定,雖然當時劉邦確實被劉如意的母妃給勸服了,有了想要立他為太子的想法,但是畢竟劉邦還是因為立場不夠堅定,才一見大成反對,他就立馬作罷。其實在歷史上這種現象並不少見,就拿明成祖朱棣來說吧,當時他的太子立的是朱高熾,但是在一開始他並不是非常喜歡這個太子。

皇帝是太子的確立之人,很難真正的廢除一位太子,看了才知是如此

所以也想要把太子之位給另外的一個兒子,可是沒想到在後來這種想法竟然發生了改變,因為他的另外一個兒子性格太殘暴了,不是一個好的為君者。再加上朱棣覺得如今的太子反而比較仁慈,主要是朱棣看中了如今太子的兒子朱瞻基,因此到最終才沒有更換掉原來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