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時,為何只有廣東水師北上助戰,其他水師都按兵不動

因為鴉片戰爭以後列強多次從海上入侵,迫使晚清開始重視海防,有了籌辦近代海軍的想法。按照清政府的海防規劃,將籌辦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兩支近代水師,分別由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負責。

除了這兩支水師外,福建利用船政局建造而沒有被其他各省呼叫的軍艦,自己組建了福建船政水師。廣東因為近海海防需要,也購買了一些近代軍艦籌辦了廣東水師。這兩支水師屬於地方性質,論規模和實力無法和北洋、南洋水師相比,不過也具備一定的戰鬥力。

甲午戰爭時,為何只有廣東水師北上助戰,其他水師都按兵不動

船政水師的“伏波”號炮艦

在甲午戰爭前,廣東水師派出了“廣甲”、“廣乙”、“廣丙”三艘巡洋艦北上和北洋水師會操。此後因為北方局勢日益緊張,這三艘軍艦就留在了北洋水師,並參加了後來的甲午戰爭。

考慮到廣東水師除了這三艘巡洋艦外,其他的都只是一些小型炮艦,因此也可以算是主力盡出了。

甲午戰爭時,為何只有廣東水師北上助戰,其他水師都按兵不動

“廣甲”號巡洋艦

至於南洋水師和福建船政水師為什麼沒有派出軍艦參戰,他們的原因各不相同。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福建船政水師。福建船政水師其實是四個水師裡成軍最早的一個。不過其軍艦主要來源是福建船政局自造的軍艦,其中不乏早年摸索階段的試驗性產物,大多隻是些老式炮船,因此總體實力較差。

更糟糕的是在中法戰爭中,福建船政水師在馬江之戰中損失慘重,差不多是全軍覆沒。因為財力所限,此後福建船政水師一直沒有補充什麼新船,完全失去了出海作戰能力。

直到甲午戰爭前不久,原本廣東水師訂購的一艘“廣乙”級魚雷巡洋艦因經費問題沒有調撥給廣東,福建船政水師將其改名為“福靖”號留用,這才有了一艘可以出海作戰的軍艦。

不過甲午戰爭時,“福靖”號應該還處於測試階段,沒有形成戰鬥力,加上也就這麼一個獨苗,杯水車薪,因此清政府並未考慮抽調它北上參戰,而是考慮調南洋水師北上。

甲午戰爭時,為何只有廣東水師北上助戰,其他水師都按兵不動

和“福靖”同級的“廣乙”號巡洋艦

但是在太平軍起義爆發以後,清政府因為財政緊張,為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不得不放權給地方督撫,允許他們自己籌備軍餉編練團練和太平軍作戰。此後地方勢力大張,兵為將有的情況也非常嚴重,清政府要調動軍隊並不是那麼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得到地方督撫的同意才行。

而南洋水師由南洋大臣管轄,因此調動南洋水師就必須南洋大臣點頭。

然而在甲午戰爭前,清政府打算調南洋水師北上協同北洋水師時,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劉坤一就以南洋水師船少,用於長江防務尚且不足,不能北上拒絕。黃海海戰後,清政府第二次想調南洋水師北上時,署理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的張之洞又以缺乏水兵為由,要求北洋水師派人南下接管南洋水師各艦然後再北上,拒絕北上。

南洋水師因為經費所限,實力確實不如北洋水師,士兵數量也有所短缺。劉坤一、張之洞的推脫之辭並非全無根據。但是此時日本沒有攻擊長江流域的打算,南洋水師也不至於連開船北上的人都沒有,因此他們這麼做更重要的原因是地方主義思想作祟。

甲午戰爭時,為何只有廣東水師北上助戰,其他水師都按兵不動

當時地方大員首要負責的是地方防務。甲午戰爭主要作戰地區都是北洋大臣所管轄區。對於劉坤一、張之洞來說,只要自己的防地沒有出事,那麼甲午戰爭勝敗其實對他們影響不大,自然不願意冒著南洋海防空虛的風險去給李鴻章做嫁衣了。

事實上在中法戰爭時,這種事情就發生過。在中法之間關係日益緊張時,清政府打算調南北洋水師南下加強福建、廣東沿海防務。當時當時北洋大臣李鴻章、南洋大臣曾國荃一開始也是採取了推脫的態度。最後還是清政府再三下令,才不得不派出軍艦南下。

甲午戰爭時,為何只有廣東水師北上助戰,其他水師都按兵不動

此後清政府為了解決各地水師互不統屬,難以排程的問題,成立了海軍衙門,統一管理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但是最後因為經費不足和主事的奕譞、奕劻能力有限,實際上海軍衙門並未真正完成這一工作,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還是各行其是。

所以甲午戰爭時再次上演中法戰爭的悲劇也就不奇怪了。

甲午戰爭時,為何只有廣東水師北上助戰,其他水師都按兵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