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知府溫仲舒為何要養老?接任後的寇準直至拜相,登上權力頂峰

引言

不熟悉宋史的讀者

對於寇準的瞭解可能僅限於楊家將的故事

甚至

有人

連寇準是什麼人都不知道。而對宋史稍有了解的讀者

對寇準印象最深的

恐怕就是他在

澶淵之盟

中的作為

畢竟這是宋初外交中最重要的事件

對北宋的影響非常深遠。正如王安石的詠史詩《澶州》所言

歡盟從此至今日

丞相萊公功第一。

寇準

被太宗貶

在外的幾年裡

真宗是想用寇準的

但何時用

需要一個契機

這個契機在

鹹平

五年(1002)的時候終於到來了。

該年五月

知開封府溫仲舒提出

開封府事務太繁忙了

而自己年紀也不小了

實在是有心無力

要求換個舒服點的位置養老。開封府有什麼繁忙的公務呢

在此之前

開封府發生了一個案子。

話說這一年剛好是科舉年

有個考生考完之後在客棧等結果。有一天

有人說朝廷放榜了

於是考生跑出去看

把他太太留在了

客棧

。不久又有人跑來跟那位太太說

你父母從遠方來看你了這位太太立馬租了頭驢去看她的父母

結果路上遇到一個酒瘋子把她打了。她當然生氣啊

於是馬上到開封府告狀。可告狀需要證據

租給她驢的人怕在公堂裡作證耽誤自己的時間

就偷偷跑了。

開封知府溫仲舒為何要養老?接任後的寇準直至拜相,登上權力頂峰

後來開封府審案

說酒瘋子也被這位太太抓傷了

於是各打四十大板。太太回到

客棧

越想越傷心

就哭起來了

剛好丈夫又從外面回來

剛得知自己落榜

看見妻子哭

他也跟著哭。後來問清楚緣由後

又跑到相關部門去申冤

結果不被受理。夫妻兩人覺得走投無路

就一起

舉身赴清池

了。這件事不知為何傳到了真宗耳朵裡

他勃然大怒

把開封府從知府到普通吏員都狠狠批評了一頓。而此時的開封知府

就是溫仲舒。

不久之後

皇城司第二指揮使馬翰提出說

京城裡面有強盜

自己願意毛遂自薦去抓賊。本來作為京城公安局第二刑警大隊隊長

提出這個要求也是分內之事

可真宗卻覺得馬翰這個人不靠譜。他說馬翰抓賊的時候收受賄賂

往往只交夠任務就算了

不把盜賊抓完

更過分的是他還蓄養了一幫地痞流氓來當臨時偵察兵

比他自己本人還更加擾民。

這一番描述下來

馬翰哪像個刑警隊長

儼然就是一把黑社會保護傘

只不過他做的事情還沒有充分的證據

真宗不好拿掉他而已

但抓賊的事情真宗可不想讓他幹了。可刑警大隊不抓賊

誰抓呢

真宗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開封府。這下溫仲舒可麻煩了

審案沒審好

剛捱了批評

現在又推上一個麻煩的差事

他於是乾脆要求調職。溫仲舒離開開封府

誰接任呢

寇準

開封知府溫仲舒為何要養老?接任後的寇準直至拜相,登上權力頂峰

真宗其實早就想用寇準了

之前北征把他

到身邊

估計就是想親自考察一下這位定策功臣

不過礙於當時的形勢

尤其是張齊賢還在相位上

他並沒有立即把寇準調回京城。然而

到了

鹹平

五年(1002)的時候

中書為相者

除了

蒙正外

向敏中跟李沆都是寇準的同年

他們關係都很好

寇準回朝的阻力已經沒之前那麼大了。

再加上

這一年邊境又不太平、除了北方契丹虎視眈眈外

西北党項李繼遷也在調兵遣將

準備跟宋朝大場。

此時的宋朝可謂外患不息

而朝廷上能夠迅速解決問題的大臣

是少之又少。呂蒙正為人寬厚

李沆忠厚老實

向敏中人聰明

善於明哲保身

也識大體。但他們的共同問題是能力不足

不能處亂不驚決斷大事。

因此

真宗想到了寇準。可寇準能力是夠的

但脾氣臭

難相處啊。因真宗並沒有立即把他安排到二府去

而是讓他在開封府先幹著

並且讓自己能夠近距離觀察一下。

開封知府溫仲舒為何要養老?接任後的寇準直至拜相,登上權力頂峰

寇準在開封府的日子並不長

史書上對他在任上所做的事情也並未詳細記載

大概也就兩件事。一件是疏導開封城內的丁罔古河

從而解決開封城的積水問題

另一件則是上奏要求朝廷差遣開封府的軍巡判官

估計是跟開封府要負責抓捕盜賊有關。這兩件事都得到了真宗的同意

想來是辦得不錯的。

鹹平

六年

(1003)

六月

寇準離開開封府

擔任三司使。

太宗在太平興國八年

(983)

把三司分為鹽鐵、度支、戶部三個部門

而寇準在太宗時期就擔任過三司的鹽鐵判官。此後三司分分合合

可謂制度混亂。到了這個時候

真宗想把三司再度合而為一

由一位三司使總領。但顯然

此時的三司是一個

爛攤子

而三司使更是一個燙手的山芋

並不是誰都能夠做好的。最終

真宗選擇了寇準。

為什麼是寇準呢

其實早在兩年多以前

長期在三司任職的陳恕被調到其他職位去

當時真宗就問陳恕誰可以代替他

陳恕就推薦了寇準。所以

說寇準能壓服眾人的

可能就是陳恕

而這也說明寇準的能力在同僚中也是得到認可的。

寇準並不是財政專家

他很熟悉邊防之事

也很熟悉朝廷內政

但涉及到財政問題

他的經歷其實並不多。但這並不妨礙寇準在三司任上的成績

因為他不懂

可以去請教專家。專家是誰

當然就是在三司幹了十幾年的陳恕

開封知府溫仲舒為何要養老?接任後的寇準直至拜相,登上權力頂峰

據說寇準一上任

立即把陳恕在三司工作時的各種做法編成小冊子

而陳恕的一些工作便籤他也命人整理好

雕版成書

然後拿到陳恕家一一請教

並讓陳恕簽名落實。自此之後

三司的工作基本就按照陳恕時期的辦法來開展

一切

有條不紊

。真宗看在眼裡

肯定覺得寇準也並不是那麼難相處

起碼他懂得請教專家

懂得尊重老領導。但我認為這是個巧合

寇準對於讓自己服氣的人

是能不恥下問、虛心求教的

而陳恕剛好就是那個能讓他服氣的人。知開封府和三司使的工作

都說明寇準不但是一個能做事的人

還是一個善於啃硬骨頭處理難事的人。

他的經歷

他的能力

再加上他當初的定策之功

大家都認為他再入二府

甚至拜相

都是必然的事情。

張詠是最瞭解寇準的人之他認為寇準是真宰相

是對寇準能力的認可

但認為寇準拜相

蒼生無福

”,

乃是對他情商的否定。寇準做事了得

但卻沒有好好學習做人的道理。人說宰相肚裡好撐船

他的作用往往是要對各方政治勢力作出平衡

而不是隻認對錯

事事分個是非黑白

這樣的話不但折騰皇帝

還會折騰百姓

當然就蒼生無福了。

開封知府溫仲舒為何要養老?接任後的寇準直至拜相,登上權力頂峰

謀求相權

在政壇上一展才華

永遠

是寇準的政治理想。

鹹平

五年

(1002)

向敏中罷相

第二年呂蒙正罷相

中書只剩下李沆位宰相

可到景德元年

(1004)

七月

連李沆也死了。此時中書連一個宰相都沒有了

可真宗依然沒有再任命新的宰相

他想用寇準

而且

邊境形勢緊張,他也必須起用這個能斷大事的大臣了。

但他還在猶豫

或者說

他在想一個能用寇準的辦法。這個辦法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找一個人來抗衡寇準,可找誰呢?真宗想到了畢士安。

安是太祖乾德四年

(966)

的進士

淳化五年

(994)

真宗被封為開封府尹後

他就被任命為開封府判官

後來又成為太子右底子兼給事中

可以說他是真宗的潛邸舊臣

而真宗也十分信任他。從年齡上說

他此時已經

67

乃三朝元老

應該能夠鎮服寇準

但從資歷上說

他從來沒有進入過二府

這一點就比不上曾兩入二府的寇準了。

李沆去世後

為了解決畢士安的資歷問題

真宗先把他拜為吏部侍郎、參知政事。參知政事一職

是讓畢士安在資歷上能與寇準匹敵

而吏部侍郎的官階

則比寇準此時的兵部侍郎高半級。

換言之,真宗就算拜寇準為相,也不能讓他當首相。

開封知府溫仲舒為何要養老?接任後的寇準直至拜相,登上權力頂峰

按規定

畢士安拜參政後就去拜謝真宗

真宗對他說

你的任命還沒完

我馬上要拜你為相的

你覺得誰可以跟你一起當宰相呢

真宗此話乃是試探

畢士安已經活了

67

年了

對人情世故瞭如指掌

朝廷內外對寇準的呼聲這麼高

真宗如何想他哪會不明白。

他立即回答說

寇準天資忠義

能斷大事

我不如他啊

真宗說

可我聽說寇準的性格太剛直了

而且意氣用事

你說怎麼辦呢

畢土安說

寇準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而不顧自身、

遵循正道

嫉惡如仇

所以不被世俗之人喜歡。

現在天下百姓

雖然蒙陛下恩德,能夠休養生息,但北方敵國如跳樑小醜般還未被征服,像寇準這樣的人正應該現在用了。”這話說得非常得體,不但指出了寇準的優點,更是解除了真宗心裡的顧忌。

結語

真宗最後又補充了一句說

是這樣

但還是要用像你一樣年紀大且有德行的人來鎮服他。

就這樣

一個月之後

畢士安與寇準雙雙拜相

其中畢士安是吏部侍郎、同平章事、

修國史

是為首相

寇準是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兼集賢殿大學士

是為次相。

準拜相,可以說登上了宋代文官權力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