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邊疆戰亂不斷,完整的保障戰馬儲備和糧食供應是重中之重

前言

歷史時期在進行城市防禦時主要的戰略物資包括武器裝備、糧草、戰馬等。為了應對守城戰爭,城市建設者在設計時都會考慮戰略物資生產基地的建設、物資運輸和儲存等,力圖在初期就建設一個比較好的物資供應體系。尤其是都城在這方面更為重視。

唐代長安城也不例外,城市所處的關中平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城內建設了糧食、武器裝備儲備基地和管理體系,在很長一算時間內戰馬儲備充足。

唐代邊疆戰亂不斷,完整的保障戰馬儲備和糧食供應是重中之重

唐代長安城

唐代長安城並沒有大規模的武器生產基地,主要靠外地調運。武器裝備最初儲備在太極宮東牆下的武庫內。武庫是儲備武器裝備的專門機構,大興城設計者將武庫置於太極宮的目的即內廷掌兵器。其後,武庫廢除,兵器主要儲備在皇城內的軍器監。皇城是外廷辦事機構,屬於中央政府管轄。武器裝備置於此地也可以保證其安全性。

唐代長安城的糧食儲存

唐長安城內的主要糧食儲存地點在太倉、東渭橋倉和永豐倉等幾個倉場,其中太倉位於宮城掖庭宮北,禁苑之內。這裡緊鄰渭水,可以接納來自渭水漕運的糧食。唐長安城東的東渭橋倉也是一種重要糧食儲運地點。關中地區還有永豐倉、龍門倉等倉廩用於儲備和轉輸供奉。

唐代邊疆戰亂不斷,完整的保障戰馬儲備和糧食供應是重中之重

東渭橋圖片

這些倉場在隋末儲備了大量糧食等物資,為李淵的統一戰爭提供了重要保障。唐時期,關中地區形成了沿渭河一線的的永豐倉、東渭橋倉、太倉這樣的糧食運輸和儲備系統。太倉和東渭橋倉場的糧食主要供應給皇宮、軍隊、京城官員,還有一部分轉輸至西北各地,這些倉場屬於正倉,是長安城及其關中地區最重要的倉廩。

唐代長安城的戰馬儲備

唐代長安城內的戰馬儲備地點與用途有很大關係。府兵的戰馬由上番府兵所屬十六衛管理,皇宮內的馬匹主要儲備在宮城內,這些馬匹供給皇帝使用。唐中後期北衙禁軍主要居住在禁苑,禁軍多以騎兵為主,其馬匹主要置於禁苑內駐軍地點。

唐代邊疆戰亂不斷,完整的保障戰馬儲備和糧食供應是重中之重

唐代戰馬和士兵

唐代十分重視馬政,關中地區就建設有牧場,西北地區是唐代最重要的牧場。關中地區建設牧場為長安城馬匹供應提供了便利。特別是在肅宗朝之後,唐失去了西北大片牧場,關中的牧場顯得更為重要。

唐長安城內的戰略物資儲備

唐長安城內的戰略物資儲備主要集中在宮城、禁苑和皇城之中,反映了長安城的空間分佈狀況和對物資管理的重視程度。其後我國都城建築中宮城基本佔據中央位置,面積也都不如郭城。因此,唐代長安城的戰略物資在宮城儲備就有了足夠的空間。

唐代邊疆戰亂不斷,完整的保障戰馬儲備和糧食供應是重中之重

唐代皇城

關中地區的大型倉場主要是沿長安以東的漕運路線修建起來的。這些大型倉廩就在關中中東部地區形成了一個糧食轉運和儲存的較合理配置體系。倉廩之間存在一定的呈遞關係,其糧食來源地一致。

如果河汴糧食通道一旦被切斷,這些倉廩就會相繼陷入無糧供應的局面。從這個意義上說,關中地區倉廩的佈局有不盡合理之處。這一現象是關中自然地理條件的直接反映,關中南部有秦嶺橫亙,轉輸成本巨大,其他通道也存在這個問題。

唐代邊疆戰亂不斷,完整的保障戰馬儲備和糧食供應是重中之重

唐代關中地區

長安的糧食供應時好時壞

唐代,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即長安的糧食供應時好時壞,這種現象不僅與外地調糧有直接關係,系統分析這種問題必須從兩個方面綜合考慮:第一個方面是本地糧食生產。

從總的數量上看,關中地區產量不會太低。之所以沒有提供足夠的糧食除自然因素外,社會因素可能更加重要。尤其是關中地區生產糧食的大部分被私人所有,沒有給國家供奉。

唐代邊疆戰亂不斷,完整的保障戰馬儲備和糧食供應是重中之重

唐代關中地區散落佈局

後期方鎮控制了關中大多數的土地等原因使得中央政府從關中地區獲得糧食供奉的數量較少,正常年份基本可以滿足自身需要,但要保證西北邊境廣大邊兵的需要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糧食供應是防禦的基本保證

縱觀有唐一代,西北邊疆地區幾乎戰爭不斷,消耗了唐的大量國力,也包括糧食消耗。即使在承平的貞觀中期、開元時期,西北邊疆戰時也沒有完全停息過。京西北糧食供應主要有電田、正租、和糴構成,正租就有從河東、江南地區的調運部分,這些糧食都是要透過長安轉輸的。

唐代邊疆戰亂不斷,完整的保障戰馬儲備和糧食供應是重中之重

唐代邊疆分佈圖

糧食供應是防禦的基本保證,唐廷為了長安的安全在全國建立了一個保障體系。此體系以河南、河北、江南為主要供應地,以河道和公路為主要通道,以水路和陸路為運輸方式,以沿途倉廩為轉運場,以關中腹地三座大型倉廩為儲存基地。

歷史時期物資特別是糧食生產、運輸、倉儲對一座城市的戰略地位有直接影響。處在糧食生產主要區域、或者運輸要道、有大型倉儲都會提升一座城市進行長期防禦的能力。反之,則極大的限制城市的戰略作用。

唐代邊疆戰亂不斷,完整的保障戰馬儲備和糧食供應是重中之重

唐朝疆域圖

唐代關中地區的糧食生產、運輸和儲備對關中不同城市的戰略作用都有一定製約作用。作為中心的長安不僅收集到關中大多數糧食生產、也是漕運的重點和倉儲的重點。糧食等物質資料對軍事集團發展起著制約作用。

唐長安城的戰馬供應最初是依賴西北牧場的供給,由於供應充足,唐軍騎兵發展迅速,成為主力部隊。唐軍在統一戰爭和拓邊戰爭中大量使用騎兵。安史之亂後唐庭失去了對西北的控制,而其他地區的牧場供應量有限,長安城的馬匹供應出現了危機,需要與回紇等少

數民族交換。

戰馬供應受限也影響了唐軍騎兵發展,肅宗後唐軍主力逐漸轉變為步兵。在郭子儀收復長安城的香積寺之戰中,只能依靠回紇的騎兵來對付安軍的騎兵。

唐代邊疆戰亂不斷,完整的保障戰馬儲備和糧食供應是重中之重

安史之亂

總結

唐長安城地處西北,西北諸地區供給長安城的糧食非常有限。唐代的主要糧食產區初期在河東,中唐以後轉往江南,因此,運輸線路較長,且由於黃河、渭河河水流向、水質等問題的限制,漕運十分困難,成本極高。另外,長安作為西北邊疆的糧食運輸通道,也承擔了向西北邊疆提供糧食的負擔,使得長安糧食運輸更顯緊張。

因此,從戰略物資運輸的角度來說,唐代長安城並不佔地理優勢。這樣,戰略物資的儲備顯得更為重要。唐代長安城戰略物資儲備地點大多離宮城較近,也是便於寧帝危機時取用。

參考內容來源:《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