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從秦非子到始皇帝遷都遷都幾次?從邊遠西垂到咸陽,終成霸業

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曾遷都8次,定都9城,最終選定咸陽為秦朝都城。

秦朝是由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發展起來的一個王朝。秦國從始封君秦非子建立附屬國到秦始皇嬴政兼併六國,統一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形勢的國家,這個過程歷經約700餘年,經歷了36位秦國君主,這些國君先後執政,付諸努力,最終使得秦國從地處西北的一個邊陲小國成長為大一統中央集權的王朝。

秦國從秦非子到始皇帝遷都遷都幾次?從邊遠西垂到咸陽,終成霸業

秦國經過發展,秦人的力量逐漸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地變強。秦國面對政治、軍事、經濟等因素的不斷變化,秦國為滿足國家的發展需要,不斷從西往東遷徙,相應秦國的都城也不斷在進行遷都

(原來的都城由另一個城邑取代)。在古今中外,對於遷都一事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不僅在古代普遍,在近現代也有遷都的情況,在全世界的範圍內也是正常現象,中國作為一個悠久的文明古國,歷史上的“遷都”更是常有發生。

遷都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無外乎是自然環境、政治需求、戰略需要、社會文化、被迫遷移等情況。並且在古代分裂時期,遷都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更是常事。加上古代的國家行政機架構也相對比較簡單,比起現今的國家來說,古代國家進行遷都也會容易很多。

秦國所處的時代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的春秋戰國時代,也是處於歷史上大分裂時期,各國武力征伐、兼併爭霸是當時的常態,秦國身處其中,自然無法獨善其身。

秦國為了生存,不被他國消滅,只能不斷經營強大,秦人適應了西北邊陲惡劣環境條件,實力也與日俱增,也加入到了爭霸吞併的戰爭中,秦國地處西北,遠離中原大地,為了發展,只能從西向東不斷遷移,都城也在不斷遷移。秦國近十個都城中,眾多周知的秦都就是咸陽城,其次就是舊都雍城。

秦都咸陽不僅是秦國的都城,也是秦國演變為大一統秦朝的都城,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古都之一。

秦國從秦非子到始皇帝遷都遷都幾次?從邊遠西垂到咸陽,終成霸業

秦始皇在咸陽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多民族政權——秦王朝。咸陽成為當時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咸陽不僅是秦國時的都城,周王朝、漢朝、唐朝等十多個朝代也都將咸陽作為都城或京畿之地。咸陽在中華民族五千餘年的歷史文明中閃爍過燦爛的光輝。

雖然咸陽在歷史上有著重大的影響,但對於秦國700餘年的歷史中,秦都咸陽只存在了不到150餘年。

秦都除了咸陽外,就是舊都雍城使用的時間最長,長達近300餘年,佔比秦國存在時間的將近一半。

秦都雍城是秦國在東周前期和中期時期的國都,也是秦國定都時間最久的都城,秦國30多位君主中,就有19位君主在國都雍城執政,雍城也是秦國在戰國後期逐漸強大的根據地。

雍城對於秦國有著重要的影響,即使之後國都遷移到咸陽,但一些重大的活動也是在舊都雍城舉行。

秦王嬴政開始親政的加冠大典也是在雍城舉行,雍城之前是周王朝的王畿屬地之一。

秦國的都城除了雍城和咸陽外,還有七個都城,分別是秦早期的都邑“西垂”(今甘肅省東南),也稱為西犬丘,是歷史文獻中正式出現的秦人第一個活動地區。之後陸續遷移的都城有秦邑(今甘肅天水市清水縣),汧邑(今陝西省隴縣南)、汧渭之會(今陝西省眉縣東北)、平陽(今陝西省眉縣西)、涇陽(陝西涇陽縣北)、櫟陽(今陝西臨潼縣北)。

秦國從秦非子到始皇帝遷都遷都幾次?從邊遠西垂到咸陽,終成霸業

《史記·秦本紀》記載:“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酈山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中潏,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秦早期文化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文明之一,秦人曾經生活在商王朝時期,“西陲”的六盤山與渭水中游地區,之後商王朝被周武王姬發滅亡,秦人被迫向西不斷遷移,進入西北條件惡劣的荒涼地區,隨著周王朝不斷向外擴張,秦人所生活的“西陲”之地也越來越遠,最後遷移到了現今甘肅省天水附近,也就是西垂,這一區域,是秦人早期活動的核心區域,也和考古發現相吻合,也是秦人早期都邑西犬丘故址。

秦早期的文明都離不開西垂之地,西垂雖然地處偏僻的西北,自然環境惡劣,難以生存,但也因遠離中原大地,可以避免中原各國的戰火,所以西垂附近的地域也少了很多紛爭,秦人也得以於在此地繁衍生息,經營強大,雖然史學家對於西垂之地的具體地點存在不同的說法,但秦早期文明是離不開祁山和穿境而過的西漢水這一帶,這是秦早期文化孕育的中心地域,西垂在商王朝時期是對西方邊地的泛稱,並無具體地址。

秦國從秦非子到始皇帝遷都遷都幾次?從邊遠西垂到咸陽,終成霸業

商王朝時期,秦人的先祖還是商紂王帝辛的寵臣,但周王朝時期,秦人受中原王朝的奴役,被驅趕到荒涼的西北和當地的犬戎往來,到了西周中期,周天子為了鞏固對西北和北方地區的統治,抵禦戎狄的侵擾,周孝王便振興王室,在土壤肥沃的汧水、渭水之間大肆繁殖馬匹,用來提升軍隊,而秦人先祖秦非子是善於養馬的行家,馬匹在秦非子手中飼養便會又肥又俊。

《史記索隱》記載:“非子息馬,厥號秦嬴。禮樂射御,西垂有聲。”

周孝王對富國強兵之事很是重視,便經常會去檢閱,周孝王在巡視馬匹飼養情況時得知秦人秦非子善於養馬的技能。

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孝王賜予土地,建立附庸國,延續嬴氏的祭祀,號稱秦嬴,“秦”成為秦國的正式名稱,秦國有了第二個都城秦邑,秦邑是秦非子的分邑之地,也稱為秦亭、秦谷。

在現今甘肅天水市清水縣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一帶。隨著周王室的不斷衰落,周天子便往秦人去抵禦不斷侵犯的犬戎。

秦國從秦非子到始皇帝遷都遷都幾次?從邊遠西垂到咸陽,終成霸業

秦人早期已經在此地繁衍生息,適應了環境惡劣的西北邊陲之地,實力與日俱增,秦人在抗擊犬戎的戰鬥中強大起來,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之後秦襄公出兵護送周平王東遷,因功被封諸侯,秦國正式成為諸侯國。秦國的土地也隨之擴大,岐山以西的土地都成為秦國的封地,

秦國的第三處城邑被認為是汧邑,在現今關中西部還有個汧陽縣,在《帝王世紀》中記載秦襄公二年“徙都汧”。

《史記·秦本紀》記載:“文公四年,至汧渭之會。曰:“昔周邑我先秦嬴於此,後卒獲為諸侯。”乃卜居之,佔曰吉,即營邑之。”

大意就是把都城遷到“汧”這個城邑。不過在史記中沒有這條記載,秦襄公將都城遷徙到“汧”的說法還需要證實。秦國的第四處都城是汧渭之會,秦襄公之後是秦文公即位。

秦文公即位四年後,將都城遷到了汧渭之會,在此處建立城邑。

汧渭之會是汧河與渭河的交匯之處,是秦人從甘肅天水向咸陽逐步東遷過程中所建的都邑,也是秦國進入關中後的第一處都城。

秦國的第五處都城是平陽。

《史記·秦本紀》記載:“寧公二年,公徙居平陽……武公元年,居平陽封宮。”

秦國從秦非子到始皇帝遷都遷都幾次?從邊遠西垂到咸陽,終成霸業

平陽在現今陝西岐山縣西南,接寶雞縣界,平陽都邑是秦寧公(秦憲公)和秦武公時期所居住的城邑。平陽距離西邊的汧渭之會並不遠。

平陽作為秦都的時間也較為短暫,只有37年。西垂、秦邑、汧邑、汧渭之會、平陽五處都邑是秦國早期階段的都城,可稱之為秦的早期都邑。之後的第六處秦都對於秦國來說意義非凡,第六處都城都是秦國曆史上時間最長的都城——雍城。

《史記·秦本紀》記載:“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鄭宮。以犧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

秦國的前五次遷都都是秦國早期的戰略性東遷,從偏僻的西北荒涼之地最終遷移到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西周王畿腹地,秦國也在雍城為後期強大奠定了基礎。

雍城是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開始成為秦國都城,到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秦國一直定都雍城,秦都雍城長達294年,位置在現今陝西寶雞鳳翔境內。在這段時期內,

秦國有了第七處都城涇陽,秦靈公即位後為了擺脫舊貴族的羈絆,決定遷都於涇陽。

不過在《秦本紀》中並無此處記載,並且靈公及其子孫都葬在雍城,所以秦靈公雖徙居涇陽,但是並未將涇陽定性於國都,涇陽相當於作為雍都的陪都或軍事性質的臨時都城,是經營東北方向的據點,在公元前424到公元前415年作為秦國輔都。

秦國的第八處都城是櫟陽,在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秦國為了向東發展,便遷都到櫟陽,也屬於臨時軍事性質的都城。

秦國從秦非子到始皇帝遷都遷都幾次?從邊遠西垂到咸陽,終成霸業

櫟陽是秦獻公和秦孝公時的都城,櫟陽作為秦國的都城存在34年。

到孝公時,櫟陽終成政治中心,即使之後秦國遷都咸陽後,櫟陽仍不失當年繁華,古櫟陽位於現今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附近。秦國的最後一次遷都就是咸陽,事實上,秦國的最後一次遷都是從舊都雍城直接遷到咸陽,涇陽和櫟陽相當於戰略性質的輔都,涇陽相當於臨時據點,櫟陽相當於一個前敵指揮中心,並不屬於經常居住的都城。

秦國的最後一次遷移到咸陽後,並無在進行遷都,從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 年)遷都咸陽,到秦二世秦朝滅亡,咸陽作為秦國都城長達143之久。

秦孝公即位後,為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任用衛國人商鞅推行變法改革,秦國國力大增,也在這一時期,秦國的戰略重心開始繼續東進,秦孝公決定將國都遷到集政治、經濟、軍事、戰略優勢於一身的寶地咸陽,秦統一六國後,咸陽仍為秦朝國都。

秦國前期的遷都屬於戰略性東進,西垂、秦邑、汧邑、汧渭之會、平陽是秦國早期的五處都邑,秦國後期四處都邑中,涇陽和櫟陽為都城時間都不長,這兩城都屬於帶有軍事性質的臨時性都城。

秦國遷都涇陽和櫟陽之後,秦國的宗廟依然在雍城,一些重大的禮儀活動依然在雍城舉行,如前文中提到秦王嬴政加冠禮,雍城是秦國長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之後遷都就是從雍城遷到咸陽。

秦國從秦非子到始皇帝遷都遷都幾次?從邊遠西垂到咸陽,終成霸業

咸陽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可以憑險據守,這種進可攻、退可守優勢,極大地助長了秦國的戰鬥力。咸陽東出要地函谷關,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秦王可居於咸陽,居中指揮,傲視群雄。雍城和咸陽在眾多的都城中是秦國最為重要的都城。秦國遷都大多是為了政治需求,為了攻伐他國或者為了更好的統治管理,這也是秦國為何能春秋戰國時期眾多的國家脫穎而出,在戰國後期始終位列強國的一種體現。

各位讀友對秦國的九個都城怎麼看?認為其中哪幾個都城對秦國有著重大的影響?下方留言探討。

文/歷史紫陌閣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的支援。

本文宣告原創,侵權必究。文中配圖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