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那麼多靈感,有的只是負重前行

年初聽過一個老師分享的案例,一個稱不上自媒體的作者寫過一篇文章,閱讀量到了4000萬,那篇文章平臺的扶持費用就給了30萬。一眾聽課的小夥伴們都真的驚呆了,然後興奮起來,每個人都磨刀霍霍,認為下一個爆發的就是自己。

我們奇怪的教育方式

自古以來人類教育人的方式其實是故事,如尤瓦爾·赫拉利的《今日簡史》裡描寫的,人類的三個故事法西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主義。而哪個故事令人信服,時間來證明一切。

在生活中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喜歡用一個成功的故事來影響所有人,和開篇說的一樣4000萬閱讀量的文章,對於一個普通的作者來說機率微乎其微,可是人們願意嚮往,希望能成為那個作者。事實上這個機率太低了,好比狀元來教育孩子,狀元其實就是一個不是麼,其餘的學生是成不了狀元的。

人生沒有那麼多靈感,有的只是負重前行

我們的教育方式都是這樣傳承下來的,自古就是這個樣子。

人生沒有那麼多的靈感

我們說那個作者可能是靈感突現,完成了作品,收穫了人氣和獎勵。而今天說的是人生那裡來得那麼多的靈感來支撐成千上萬的作者實現逆襲。

我們看到那個自媒體成功了,逆襲了,成就了自己的IP,出書了,開課了。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感慨其成功的表現,而應該看看他們沒有出名前的努力。哪一個大V作者,不是夜以繼日的筆耕不綴呢,哪一個不是寫了幾百、上千篇的文章後才被讀者喜歡。哪有一個作者靈感一現就出名了。再深究下,可以輸出幾十上百萬文字輸出的作者,他需要的是更大量級的輸入,也就是他讀過的書籍、文章也不是我們可以計算出來的。你可以嘗試著去問一下,很多自媒體人的讀取文章自己都記不住有多少了,記住的就是必須保持閱讀,才能夠源源不斷的輸出文字。

人生沒有那麼多靈感,有的只是負重前行

有的只是負重前行

都說人的一生不容易,是的。一點問題都沒有,因為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也不是靠著靈感來支撐。所謂的光鮮的背後一定是艱辛和不易,我們需要的、有的只是負重前行。

因為,不管是寫作,還是其他工作,在當下的環境下都變得越來越競爭激烈,能夠勝出的一定是堅持和努力以及專業。

而所謂的專業和勝出,一定是不斷的負重,不斷地打磨自己,然後等待一個綻放的機會。那所謂的等待靈感不過是我們逃避的一個理由而已。

成人的世界裡仍然需要故事,這是一個普遍的教育方式。

成人的世界裡不要指望靈感,需要的是不斷的負重前行。

人生沒有那麼多靈感,有的只是負重前行

感謝關注,謝謝留言!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消費變遷的新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