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地位如何,晏殊用這闕詞已經顯現,高到宰相也無奈

人們都說,三從四德束縛了女人數千年,毫無地位可言,唯男命是從。萬事並非一概而論,在古代,或許女權對男權就是碾壓式的存在。說這話或許會遭到反駁,但是有些事存在就是存在,任憑怎麼反駁也改變不了事實。

說女人對男權的碾壓,這事如果發生在一般人身上或許可以理解,貧不擇妻嘛,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妻子,不得不對之遷就。如果一旦落到達官貴人身上,這就不得不說女子在古代的地位其實也沒有傳統認知上的那樣不堪了。

古代女子地位如何,晏殊用這闕詞已經顯現,高到宰相也無奈

大詞人晏殊有過這樣一首經久不衰的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晏殊的這闕蝶戀花,是歷經千年受人稱讚的佳作,文學造詣可謂登峰造極的詞中上品。

清晨的菊花籠罩一層煙霧,蘭花上帶著晨露,猶如飲泣,尚未完全落下的月兒不明白人的離別愁恨之苦,餘暉斜斜地穿進窗戶。

隨著,晏殊筆鋒一轉,將視野放到了戶外。昨夜吹了一夜的秋風,本來鬱鬱蔥蔥的樹葉,在秋風的肆虐之下,紛紛飄零,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由於樹葉的飄落,光禿禿的樹幹遮擋不住了詞人的視野,一個人站上樓上,極目遠眺,前方一望無邊,突然有想寫一封書信寄出去的念頭,但是面對茫茫人海,這封信該寄往何處?那收信之人又在哪裡?

這闕詞其實就是以思念意中人的,在這個秋日的早晨,晏殊想起了誰?什麼樣的人能讓這位仕途一帆風順的才子如此思念,甚至想見也見不到呢?

古代女子地位如何,晏殊用這闕詞已經顯現,高到宰相也無奈

晏殊從小被稱為神童,十四歲被人舉薦,破格參加殿試,由於才華過人,受到宋真宗的賞識,一路仕途可謂平穩至極,最後官至宰相的成功人物典範。身居高位又才華橫溢的人,按道理說身邊不會缺乏女人相伴,為何晏殊卻要淪落到獨上高樓,愁緒萬千而又無可奈何?

普遍認為,這闕詞創作時間應該是晏殊短暫出任京兆尹期間。據說,這期間,晏殊確實納妾了,這位侍妾叫什麼名字,史料沒有記載,這對今人來說是一個絕對的遺憾。雖史無留名,但掩蓋不了她才華過人之實。

這位無名才女不僅有靚麗的容顏,更有著超一流的才華,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不精通,正因此,得到了晏殊的百般寵愛,每當有好友來訪,晏殊總讓這位侍妾在宴席上歌一曲以助興。作為身居高位才華橫溢的晏殊,與之聚會宴飲的都是當時名流,侍妾歌罷,往往能引得眾人投來豔羨的目光,有這樣才貌俱佳的侍妾,晏殊當然也倍感榮耀。

這些經常往來與晏殊府上有幸欣賞到晏殊美妾歌喉的人,其中就包含張先,張先也是北宋文壇金字塔尖那一群人之一,每每宴席之中,張先也會即興創作一些詞,然後讓晏殊侍妾吟唱,佳句佳人佳聲,每每能引來一片叫好之聲……

古代女子地位如何,晏殊用這闕詞已經顯現,高到宰相也無奈

晏殊越是對這位侍妾的寵愛,她的前景就會越來越岌岌可危。這不,晏殊夫人看在眼裡卻急上了心,這其中或許有吃醋之意,或許更多的是危機感的推動。趁著晏殊不在家的時候,竟然偷偷將這位美豔的侍妾給賣了,賣到哪裡,只有晏殊夫人知道,反正晏殊回家後就再也見不到心儀之美人了。

美人不見了,晏殊過問過沒有?肯定問過,但是最終說查不出去向,否則就不會有今天的話題,這也是這闕蝶戀花問世的背景。美人去了何處?晏殊無法得知,只留下了深深的思念與無奈,整日悶悶不樂、愁緒萬千、無精打采。

就在晏殊為失去美妾而終日鬱鬱寡歡的時候,好友張先來訪。得知原因後,張先提筆為友人寫下了一闕碧牡丹:

步帳搖紅綺。曉月墮,沈煙砌。緩板香檀,唱徹伊家新制。怨入眉頭,斂黛峰橫翠。芭蕉寒,雨聲碎。鏡華翳。閒照孤鸞戲。思量去時容易。鈿盒瑤釵,至今冷落輕棄。望極藍橋,但暮雲千里。幾重山,幾重水。

好傢伙,這個安慰也太特別,張先的文學功底自然很高,但是這闕詞的高明之處不在於文學造詣,而在於安慰人之高明。

望極藍橋,但暮雲千里。幾重山,幾重水?

古代女子地位如何,晏殊用這闕詞已經顯現,高到宰相也無奈

張先並沒有說晏殊在侍妾不見之後如何思念,反而寫了侍妾離開晏殊之後是如何思念。這裡的望極藍橋,語出莊子之尾生抱柱典故,原文是這樣的:

尾聲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

一個叫尾聲的男人與女子約會,地點為大橋下的橋柱旁邊,而尾聲到了很久,女子還是沒有赴約,而此時,河裡漲水了,尾聲因恐離開後女子到來找不到自己,竟然呆在原地不動,後來河水漲上來硬生生將尾聲淹死了。

尾聲,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平凡人,尚且能為誠信抱柱而死,這就是對愛人的愛,這就是對做人誠信的最好詮釋。晏殊看到這望極藍橋,深感對不住這位被夫人賣掉的侍妾,一時間也顧不得至極身份,放聲大哭……

無奈啊,身居高位,卻保護不了自己深愛的女人,可以想象晏殊的心裡都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悲哀程度?而這愛人不知何處的悲憤又不是出於自己的無情無義,而自己卻無可奈何,這種無奈可能只有晏殊自己能感知,外人又怎麼能去感受呢?

古代女子地位如何,晏殊用這闕詞已經顯現,高到宰相也無奈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古代女子真的是男人的附屬,那麼以晏殊這樣高的地位,夫人說什麼也不敢將侍妾賣掉而有恃無恐。而晏殊自己也只能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了。甚至都到了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好一個無奈!其實晏殊的詞透露出一股深深的女權碾壓男權的現狀,或許這僅僅是個例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