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普通人可以編修家譜嗎?

家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可以記錄家族的來源,遷徙軌跡,也可以記錄家族的生息故事,婚姻,文化,族規家訓等等資訊,是家族文化延續的一個重要表現。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國有史,鄉有志,家有譜”,現在很多家庭都有家譜,但是在古代,並不是所有的家族都有家譜,那麼在古代究竟是什麼人才有家譜呢?

古代普通人可以編修家譜嗎?

最早的家譜究竟是什麼樣的?

在很早以前,家譜一般是採用繩結方式進行記錄,表示每戶的人員數量,後來等到文字出現之後,人們就會把姓氏和名字刻在甲骨上,在古代家譜一般所承擔的,是記載家族成員資訊的目的,並不是給平民百姓服務的,因為像龜背,竹筒等等材料,一般來說都比較貴,一般的百姓是無法承擔的。

家譜是什麼時候走入人們視線的?

初具規模之後,這個時期的家譜還不能被稱作是家譜,直到後來春秋時候,在文化上百家爭鳴,文字從貴族推廣到士族,家族也真正走入到人們的視線當中,家譜真正進入到了百姓們的生活當中。

古代普通人可以編修家譜嗎?

家譜不能被隨便檢視

在古代,家譜是不能被隨便檢視的,尤其是不能給外人檢視,自己本家族的成員想要檢視,也只能是在祭祖的時候進行檢視,除此以外,在檢視家譜的時候,也必須要遵守相應的規矩,在古代,能夠持有家譜的人是有講究的,到了現代,就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了,每個家族當中的男丁

都可以自成門戶,女兒也可以進入到家譜當中,每家每戶都可以有自己的族譜。

家譜的重要作用

家譜對於歷史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明辨世系,傳承歷史,

尋根留本,敦親睦族,教化子孫,凝聚血親,治國齊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一個個家族延續存在,才能讓整個民族延續存在,每個家族團結,才能構成整個民族的團結,保證了家族的團結,才能維繫民族和國家的興旺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