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秦嶺72峪~道溝峪

漫遊秦嶺72峪~道溝峪

道溝峪又名倒回峪、石門峪,在藍田城東南 25 公里處,位於流峪之北,是道溝河長期切割形成的一條山間峽谷。東西長 17公里。峪口位於玉山鎮和九間房鄉三角地帶,著名的藍田猿人遺址即在溝口。在環山公路上,道溝峪和流峪已經匯合。從玉山鎮前程村下環山公路往東約1 公里分岔,向東是道溝峪,向南是流峪。

道溝峪是個險峪。說它險,一是因它峪道狹窄,山路盤曲,兩 岸山高崖險,石奇木怪。高峻的三峰山在南,險要的米家山、高尖山在北,令人至而卻步;二是因它水流湍急,水曲潭深,加上峽谷兩岸的瀑布懸崖寒氣逼人,讓人望而生畏。“倒回”之名可謂名副其實。

當年令人望而生畏、至而卻步的險要峽谷道溝峪,現在不僅修通了一條寬敞的九溺(九間房至灞源)公路,西南(西安至南京)鐵路也沿峽谷而上。現在的道溝峪己成為一條溝通南北的重要通道。

漫遊秦嶺72峪~道溝峪

倒溝峪,光緒《藍田縣誌》按:“道溝峪即倒回峪,又名石門峪。”系灞河正源頭,源於灞源鄉九道溝。灞水自龍王廟西流,先後匯小南石門溝水、大南石門溝水、兩岔河水等,至九間房鄉下平大寨匯流峪水。倒溝峪水幾乎全部流經峽谷,幹流長 37 公里,流域6 公里/平方公里。倒溝峪流域植被良好,水流清澈,溝谷狹窄。

灞源鄉折西行至縣城藍關鎮西南,突然轉向西北流,直至灞橋以下4 公里,有滻河匯入後,正北流,於灞橋區三郎村匯入渭河。河長107 公里,流域面積 2563 平方公里,藍田境內流程約 70 公里,流域面積 1923 平方公里。灞河遠在上新世出現。 由於驪山斷塊的隆起和秦嶺的抬升,灞河不斷向左岸偏移,兩岸階地極不對稱,右岸地多,階面寬,左岸階地缺失。灞河流程綿延 100 多公里,流域灞河源於藍田、渭南、華縣交界處的箭峪嶺南九道溝,南流經 自然地理條件差異較大。

漫遊秦嶺72峪~道溝峪

倒溝峪兩側懸石騰空,鱗峋陡峭,雲繞山岡,松巖一色,蒼茫深邃。 要不是“黃金大道”的暢通,用“千山鳥飛絕”來形容並不為過。只是頭頂有細流飛掛,足下有河流滋滋,倒顯得幾分靈秀。穿過峽谷,就到了滾源街,這裡是鄉政府所在地。這個川道平原有小江南之稱。這個川道盆地,重露微寒,濃霧過後,清新明朗。掛露的丹葉,溼漉漉的,在陽光照射下,紅得肥厚透亮,惹人眼醉。路旁野花馥香,芳草蔓展,逸秀的雲朵與遙遠的山岡若即若離。淙淙泉水,清澈甘甜。青葉鮮嫩欲滴,甘藍葉上滾動著圓潤的露珠,折光四射,五彩斑斕。

上山的人們吼著有腔無調的山歌,粗獷的嗓音在溝壑迴盪。偶爾從草叢中飛出一隻山雉,當你驚魂稍靜循跡望去它卻又在崖畔展示瑰麗。山坡的羊群如雲朵滾動,平川裡揹著蔞子的婦女在田間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