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書上的2個假故事:堯禪讓給舜,舜禪讓給禹,真相沒這麼簡單

史書上有這樣2個經典故事:上古聖王堯走遍天下,終於找到一位理想的賢士舜,後來又將其首領之位禪讓給舜,舜還娶了堯的兩個女兒;舜老了以後,參照堯的做法,把首領之位禪讓給治水有功的禹。

歷史書上的2個假故事:堯禪讓給舜,舜禪讓給禹,真相沒這麼簡單

禹破禪的規矩,建立夏朝,傳位給兒子啟。實際上禹本來想傳給他的助手皋陶,或者助手伯益,沒想到皋陶突然死了,伯益又輸給了啟,於是把首領的位子交給了啟。儘管啟因此遭到了一些反對,但他頂住壓力,確認了世襲制度,並由此取代了禪讓制度。

我們都知道禪讓制度是由堯建立的。堯是古代部落聯盟的領袖,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古代聖王,始於先秦時期,孔子創制儒學,墨子創制墨家,儒、墨並稱“二聖”,二者的共同之處就是尊崇堯。

歷史書上的2個假故事:堯禪讓給舜,舜禪讓給禹,真相沒這麼簡單

孔子說:“以天為尊,以堯為尊。儒學重“仁”,墨家重“義”,堯堯禪讓給舜,舜禪讓給禹的故事就體現了這一思想,所以儒墨兩家都對此表示肯定,《墨子》曰:“古者舜耕歷山,堯得之服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定。”但是,有些奇怪的是,早在堯禪讓給舜之前,上古三皇時代就已經確立了“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血統繼承製度,為什麼古代的人沒有這樣做,突然之間,又有幾位聖王這樣做了?隨著古代書籍《竹書紀年》的問世,真理似乎被推翻了。

戰國時期的《竹書紀年》,是儲存至今的唯一一部編年通史,在秦朝亂世和戰火中未遭破壞,由魏國史官在戰國時期記錄。儘管《竹書紀年》在上古時代並未得到很大的重視,但如今史家們越來越相信其中有些內容比《史記》更為真實。

歷史書上的2個假故事:堯禪讓給舜,舜禪讓給禹,真相沒這麼簡單

根據《史記》的邏輯,古代的幾個聖王就是這樣的。但是,根據《竹書紀年》的內容,幾個君王的禪讓似乎完全是捏造出來的:“昔堯德衰,為舜所囚。堯於平陽,立堯為帝。放堯於平陽。因偃塞丹朱(堯的兒子)與舜囚堯,所以不與父相見。”

這些內容看起來並不太好,而且《竹書紀年》不僅說堯被舜囚禁起來,還說堯當了首領後如何流放堯,隔斷堯與兒子的關係,很可能堯本來是想讓兒子丹朱當首領,舜搶先動手,佔了上風。

歷史書上的2個假故事:堯禪讓給舜,舜禪讓給禹,真相沒這麼簡單

舜把堯的部下定為“四凶”,除掉他們,其中就包括禹的父親禹。因此,禹並沒有因治水失利而被殺,而是因為與部族結盟,首領地位之爭;禹則佔領夏地,等舜年老時擊敗他,將他放逐到蒼梧,啟有學樣,併除掉伯益。

古時候,真心實意禪讓的人不多,最真心實意的估計就是唐睿宗李旦了,他看著母親武則天如何強大,如何對付李家,弟弟李顯如何悲催,種種因素綜合起來,讓他覺得王位並不重要,開心就好。儘管李旦在李隆基即位後還掌握了一部分宮廷事務,但他並沒有達到乾隆時期那樣的程度。

歷史書上的2個假故事:堯禪讓給舜,舜禪讓給禹,真相沒這麼簡單

魏孝靜帝禪讓給齊文宣帝高洋,次年,高洋又給他下毒,周靜帝禪讓給隋文帝楊堅,當年神秘地死去,毫無疑問,這是楊堅動的手。這實際上並不算禪讓,只是無助地作出了退讓。

歷史書上的2個假故事:堯禪讓給舜,舜禪讓給禹,真相沒這麼簡單

堯舜禪讓的時候,到底有幾分自願性,實在說不清楚。但是作者認為,兩個人更有可能是無可奈何地讓位給了首領,這樣一個過程雖然驚世駭俗,但更符合文明發展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