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性傳統頭飾在外域交流中的演進過程初探

從時間軸的縱向上來看,宋代女性頭飾受到了宋之前傳統頭飾的影響,它是在傳統頭飾的基礎上結合宋代具體環境發展而來的。從同一時間的橫向上來看,宋代女性頭飾不僅受到本民族、本地域的影響,同時由於與其他地域和民族的頻繁交流,因此外部的影響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本文主要是對外域女性頭飾進行概括和總結。一方面,

這有利於對宋代女性頭飾特徵形成的影響因素進行探析,另一方面對前文也能夠起到一定的補充說明作用。

宋代女性傳統頭飾在外域交流中的演進過程初探

一、傳統女性頭飾設計及其影響

宋代女性頭飾是在以往朝代女性頭飾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不論其表面的造型、紋飾,還是其設計的思維方式和內涵文化都與傳統女性頭飾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對於傳統女性頭飾及其影響在前文中曾有所陳述,在此再稍用筆墨簡略概括之。女性頭飾的起源從現有的考古實物來看,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這一點從出土的石飾中可以尋得呼應。歷經夏商周、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而發展至宋,

在這個過程中,女性頭飾得以不斷的變化和發展

傳統頭飾對於宋代女性頭飾的影響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其一,傳統女性頭飾為宋代女性頭飾提供了豐富的造型、紋樣、色彩、材質等設計語言。宋代女性頭飾所表現的豐富的造型語言大部分都能夠在以往的頭飾中找到根源,這些造型語言在一代又一代的傳遞過程中為人們所熟識和理解,能夠同時也已經大量為宋代女性頭飾設計所借鑑。

宋代女性傳統頭飾在外域交流中的演進過程初探

其二,傳統女性頭飾的工藝製作為宋代女性頭飾設計提供了工藝製作的平臺,科學技術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髮展,各類技術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而不斷得以創新和發展,至宋代已經有一個十分優越的頭飾工藝製作平臺。其三,傳統女性頭飾設計在思維等精神層面上對宋代女性頭飾設計產生影響,一方面匠人們的設計思維在傳承中不斷變化和發展,設計經驗在一代一代的進行累積;另一方面由於時間的沉澱,

很多頭飾有了其約定俗成的、不可能被輕易更改的象徵意義

,這些意義對宋代女性頭飾的設計產生了影響。

二、周邊地域的交流及其影響

北宋時期,從宋太祖時期的開寶和議到真宗時期的檀淵之盟,從太宗的多次討伐到仁宗的步步退讓,遼與宋之間一直緊密聯絡。金滅遼之後,使得南宋版圖驟縮,而後宋高宗至宋懷宗的一百多年之間,宋金之間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各種交流。自北宋開始,西夏、吐蕃、大理、回鶻、蒙古等也都與宋有一定程度上的交集。這些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各種聯絡為各種地域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條件,對宋代各個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儘管這些影響不是專門針對女性頭飾而產生,然而卻實實在在的影響到了女性頭飾的設計。

宋代女性傳統頭飾在外域交流中的演進過程初探

契丹族自從在西喇木倫和老哈河之間的草原上興起以後,勢力逐步強大在耶律阿保機、耶律德光的領導下,先後建立了契丹國和遼國,不但擁有了廣袤的草原地區,而且還囊括了長城南北燕雲十六州之地。以草原畜牧業為主,以長城往南農業、鐵山為中心的冶鐵手工業為輔的契丹遼國,隨著它的經濟發展的需要,渴望同中原地區進行廣泛的貿易和交換。宋建國之後就開始與契丹有了緣邊貿易。

太平興國二年更開始了與契丹的官方正式交易,檀淵之盟以後,雙方貿易更為頻繁。官方設立的這些交易場所有著相關配套的交易規定,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各種貨物的交易,因此民間私下的邊境交易十分繁盛。

對此宋遼都有明令禁止:“河北兩地供輸民毋得市馬出城,犯著以違制論”,“元豐二年……禁人私販”,“嚴禁邊民無得私相貿易”,“商人……請給官卷,違者沒入其寶貨”,“鬻馬於宋夏界……每擒獲鬻馬出界人,皆戮之,遠配其家。”但禁令下的事實卻是“不能絕”。可見在當時貨物貿易所產生的經濟利益等方面的吸引力已經遠遠超過了法律規定的威懾力,從中不難發現其交流的頻繁和貿易的興盛。

遼國在與宋的貿易中主要商品是馬、羊、駝、布以及衍生的皮裘等物,銀、穀物也是民間貿易的常見物品。

宋代女性傳統頭飾在外域交流中的演進過程初探

宋對契丹的買賣物品中十分值得一提的是書籍的輸出,雖然當時對於書籍的外流有著種種限制,但契丹各階層對於宋代書籍的喜愛促進了書籍的買賣,記載提及:“這些文字,販入虜中,其利十倍”。這些書籍的買賣一方面使漢文化流入了契丹並影響到他們的文化,另一方面這些經過影響的契丹文化有一部分又隨著商品的交流而返回重新作用影響漢文化。遼所實行的“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的雙行式政治方針為漢文化的融入和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宋與西夏之間在軍事上衝突不斷,然貿易關係十分緊密。

西夏地區最初以其盛產的青鹽與宋邊民交易谷麥,仁宗時期貿易擴大,宋常以布、羅、綺交換駝、馬、羊、羚羊角、柴胡、硇砂、紅花、翎毛等。南宋與金國之間貿易交流是在金世宗大定以後才進入了穩定的發展時期。宋、金的交界線上屢設榷場,除官方貿易外,也有民間貿易。

由於金出於宋的北方,因此為了換取需要的物資,南宋向北方輸送了大量的物資,包括有絲、麻、書籍、牛、犀、蘇木、香藥等,金向南方輸送的多為鹽、綿、藥材、羊等,馬和武器是不被許可交易的,然而與遼交易的情況相同,

這種禁止往往起效不大,民間私下交易仍然頻繁。

宋代女性傳統頭飾在外域交流中的演進過程初探

隨著頻繁的往來,民族不同文化之間,自難保持畛域分明。各民族的女性服飾隨著交流也互相影響。多地與宋之間不僅服飾有相通之點,同時具體到頭飾上而言,對宋也有頗大影響:頭飾造型上如摩羯飛魚,頭飾紋飾上如春山秋水,

頭飾材質上如瑟瑟珠石皆是受外域影響而來。

在這種與周邊民族交流融合對宋代女性頭飾設計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外域外族的頭飾設計元素為宋代女性頭飾的設計提供了直觀的借鑑參照;其二,宋代女性頭飾設計在頻繁的交流中包容和吸收了周邊地域民族頭飾的設計文化,這些文化融入了宋代女性頭飾文化之中,成為了其中的一部分;

其三,外域外族所提供的各種資源為宋代女性頭飾的發展提供了部分的客觀物質基礎。

三、頻繁的海外貿易及其影響

宋代女性傳統頭飾在外域交流中的演進過程初探

我國與海外諸國的往來,自秦漢以來已經相當發達,經由唐代的發展,宋初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優越的平臺。隨著各少數民族政權的相繼發展,宋朝陸路交易逐漸變得不便,東南的海外貿易則轉而變得越來越重要。

同一時期,國際上十字軍的東征和突厥人的興起也迫使阿拉伯商人把貿易視線轉移到東事撥方,加之宋代到幣紫造船業的發展、印刷術的普及、經濟重心的南遷等,宋朝海路貿易也就由此更為繁榮興盛。高宗時曾明確指出:“市舶之利最厚,若措就克拿施得益,所得動以百萬記。”“市舶之利,

頗助國用,宜循舊法,以招徠遠人,阜通貨賄。”從文中可見海外貿易所帶來的惠利之大。

為了能夠便利地與海外諸國進行貿易往來,宋政府增設了很多船舶司“元祐初,詔福建路於泉州置司。大觀元年,復置浙、廣、福建三路市舶提舉官。”這些船舶司的主要作用即“掌蕃貨海舶徵權貿易之事,以來遠人,通遠物。”

宋代女性傳統頭飾在外域交流中的演進過程初探

從記載可見當時海外貿易的發達和政府對於海外貿易的重視。根據《嶺外代答》和《諸番志》的記載來看,與宋通商貿易的有五十多國:東部包括東南亞諸國,如三佛齊、加牙斯、勃泥等;從東向西,到中南半島,包括有交趾、占城、真臘、真裡高、吉蘭丹等;過馬六甲到印度洋,則有在次大陸上的西天諸國;

過西天諸國就是大食儲國,除阿拉伯半島上的一些國家以外,則非洲東岸諸國,如層拔、弼琶羅、勿斯里等;再加上高麗和日本等國,宋代海外貿易範圍之大,自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灣,確為漢唐所未有。其中又以大食諸國所帶之物最為豐盛,《嶺外代答》卷三有記“諸蕃國之富盛多寶貨者,莫如大食國”。

總之,當時各國商人都甘願冒鯨波之險,帶來各種他國之物出售從而獲取利益。

宋代參與海外貿易的人除商人以外,還有權貴、官僚等,即所謂“以官侯之貴,牟商賈之利”。這些人的參與一方面直接促進了商品的交流,另一方面也使得貿易的環境等方面得到了更多的改善。宋時海外貿易的物品可分為出口和進口兩部分來看。

出口的主要有瓷器、紡織品、金、銀等,進口的則包括珠寶、香料等物,如、龍涎香、龍腦、乳香、血竭、薔薇水、蘇合香油、珍珠、瑪瑙、貓兒眼等。這些物品不僅以單純的原料形式進行交流,同時也製作為各類成品進行買賣,女性頭飾成品即是其中之一。

宋代女性傳統頭飾在外域交流中的演進過程初探

宋代海外貿易的發展對於宋代女性頭飾設計的影響有三:首先,它豐富了宋代女性頭飾的材料選擇。諸如珍珠、象牙、寶石等難得的材料隨著海外貿易而源源不斷的進入大宋,填補了宋人的需要。其次,國外設計成品的進入以直觀的方式給予了本土設計新的啟發。再次,在頻繁的商業交流中,各國之間的文化也在不斷交流,

這也對宋代女性頭飾設計文化和設計思維起到了影響。

結論

本文著重討論了宋代女性首飾設計中較為普遍的設計特徵及其形成的緣由。對宋代女性頭飾的造型、紋樣和色彩設計特徵進行了概括。在造型方面,宋代女性頭飾整體上體現了其獨有的特色,主要表現為“精、雅、豐”三大特徵。

宋代女性傳統頭飾在外域交流中的演進過程初探

在紋樣方面,最為顯著的特徵有三:一是紋飾及其組合設計多蘊含和體現人們心中各種樸實而美好的願望;二是宋代頭飾紋樣設計中,不少紋樣源自於當時的文人工筆畫中的元素,包括工筆畫中單個的畫面元素以及一些元素的搭配組合;三是那些富有濃郁生活氣息來自於生活的為人所常見的紋樣及其組合在頭飾設計上的頻繁應用。

在色彩設計上宋代女性頭飾設計則體現為恬淡雅緻、清新脫俗、自然清麗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