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中國皆以北方統一南方?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央集權的統一王朝必然會經歷鼎盛與衰落,走向分裂,但在這期間,統一是歷史的主流。即使分裂也能走向更高程度的統一,使得多民族國家政權不斷得到鞏固與發展。

為什麼古代中國皆以北方統一南方?

遊牧民族

但縱觀中國歷史不禁讓人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無論是割據政權,還是大一統統一政權南方大多不敵北方。例如西晉滅吳、隨滅南陳、北宋平定五代十國,女真興起吞遼滅宋南征統一全國比比皆是,而北伐成功的僅有兩例(朱元璋推翻元朝,蔣介石領導北伐戰爭)。那麼本期的重點便來闡述:為什麼南方政權往往不敵北方?

為什麼古代中國皆以北方統一南方?

三國地圖

一、綜合實力方面,黃河中下游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在經濟中心南移之前,北方的經濟,文化,人口、軍事實力要遠遠強於南方。以三國為例曹魏戶數103萬,人口443萬,兵員60萬,蜀國戶數28萬,人口94萬,兵員10。 4萬,東吳戶數52。 3萬,人口230萬 兵員23萬。再看東漢十三洲的劃分示意圖,漢代的州集中於黃河中下游,南北方社會經濟差異巨大。今天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在那個時代皆為荒蠻煙瘴之地。隨著五胡亂華、安史之亂、五代十國、宋遼(金)戰爭的發展,大量人口逃亡南方。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大量社會勞動力,且宋朝大力發展海外貿易,GDP總量佔世界的80%,至南宋時,經濟重心南移正式完成。

為什麼古代中國皆以北方統一南方?

東漢十三洲

二、地理因素方面,透過中國地形圖,我們可以看到南北方地理存在巨大差異,南方各城市群,人口稠密區都被山脈丘陵所阻隔,長三角、江漢平原、粵南、四川盆地各自封閉,而華北平原較為整體,所以古代統治者大多願意定都北方,利於政權的穩固和中央集權。在南北方同時分裂的情況下,北方由於地理板塊並不隔絕,很互相發動攻擊,數年之內就有可能統一。 而南方由於地形隔絕,遙遠的長江流域想攻擊珠江流域要跨越巨大的浙閩和兩廣丘陵,且短時間內無法攻佔另外兩個地區。所以,即使軍閥割據,北方也能率先統一以北方全部的資源,來碾壓南方分散的割據勢力。

為什麼古代中國皆以北方統一南方?

中國地形圖

三,氣候方面,南方大多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季溫暖乾燥,夏季高溫多雨,北方人口南遷蠻荒之地開發為魚米之鄉,吸引著中國古代農耕文明,農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生活相對安逸。北方以草原為主適合發展遊牧業,在宋朝時期,女真、契丹、蒙古這些民族大多處於奴隸制社會晚期,過著茹毛嗜血的生活,三歲開弓五歲上馬。

法國啟蒙哲學家孟德斯鳩(Mon-tesquieu) 在《論法的精神》一書中,將亞里士多德的論證擴充套件到不同氣候的特殊性對各民族生理、心理、氣質、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的決定性作用,認為“氣候王國才是一切王國的第一位”,熱帶地方通常為專制主義籠罩,溫帶形成強盛與自由之民族。

四、戰爭目的方面,草原民族過著刀口下舔血的日子,部落之間經常為了水源發生衝突,可以殺死無用的老人,兒子可以繼娶所有庶母。蒙古高原、東北寒冷貧髓,北方是西伯利亞,於是將目光投入到富庶的中原政權,且南方大多缺少戰馬,軍隊和後勤及其依賴水路,以步兵為主的軍隊很難在河南,江淮的大平原上抵擋北方騎兵的衝擊。即使打了勝仗,面對遊牧民族又能做什麼,頂多尊中原王朝為正統,打下來地方根本就不適合耕種,想建一座城,一磚一瓦都要從中原地方運來,後勤也沒有保障。

為什麼古代中國皆以北方統一南方?

明末形勢圖

遊牧民族的生產方式決定了他們無法自給自足,他們所需的很多東西都不得不同中原地區人民交換,當交換不成功的時候,就產生了掠奪。在田地裡耕作的農民是靠天吃飯,而遊牧民族是逐水草而居,他們沒有固定的住所,當冬天來臨時牲畜就會沒有草可以食用,人就會變得日益窘迫,這個時候也是掠奪的旺季。

為什麼古代中國皆以北方統一南方?

綜合以上種種因素,北方政權往往能統一全國絕非偶然,如今這種戰爭方式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但政治、經濟、文化、制度這都是戰爭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圖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