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帝昏庸無度,新老皇帝親信矛盾激化,隋文帝楊堅篡奪北周政權

引言

北周武帝消滅北齊,功勞赫赫,蒸蒸日上的北周政權似乎很難有傾覆的危險,但令人驚訝的是,

北周政權在武帝死後短短三年之內就走向滅亡,

不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如果僅從“主昏臣暗”傳統觀點來看,答案只能是源於

周宣帝的殘暴、荒淫和無恥,

然而問題顯然沒有如此簡單。

首先,如果把周宣帝和同時代的其他昏君如高洋作對比,不難發現他的昏暴程度並非十分嚴重,雖然有掠奪他人妻室、淫亂無度、好聽歌舞等表現,但沒有發展到高洋那般濫殺忠臣的境地,也沒有大興土木,總體上來看沒有虐民之舉。其次,一個政權的滅亡絕非僅僅是由於最高領導人的素質,而應該從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鬥爭中去尋找。

所以,不應僅從周宣帝的個人品質看問題,應該從統治集團內部關係中去尋找北周滅亡的根本原因。

對於北周滅亡的原因,呂春盛的總結最為系統,他認為北周的滅亡有

四大

原因

一是北周政權的權力基礎不斷狹窄化;二是民心的淪喪;三是中央集權化體制的加強;四是沒有贏得被征服的北齊的民心

周宣帝昏庸無度,新老皇帝親信矛盾激化,隋文帝楊堅篡奪北周政權

其中第二點和第四點可以合併,而第三點和第一點也可以視作同一種因素造成的不同後果,那就是關隴貴族集團不斷地被宇文家族所排斥,這種排斥按照呂氏的觀點主要體現在軍事權力的排斥上。毛漢光、周雙林等學者指出,

北周內部隱藏著以賀拔勝、獨孤信為首的一股勢力,這股勢力的存在為楊堅代周奠定了基礎,此乃是北周滅亡的主要原因。

張偉國認為,

漢人豪族發揮力量,共同擁戴與漢人關係密切的外戚楊堅,建立以關隴漢人豪族為本位的隋朝新政權。

筆者認為,上述學者的觀點,以呂氏之觀點最為確切,因為西魏北周是一個由關隴貴族集團所組成的高度軍事化貴族的聯合政權,所以,其滅亡應該從

軍事貴族同皇權政治的互動關係

中去尋找。

應該看到,北周宣帝執政之後面臨的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宿敵北齊的被消滅,南朝在徐州戰役中被徹底打敗,北周面臨的軍事壓力大大緩和,這就導致了北周皇帝

包括實際上是皇帝的宇文護

不需要親自領兵上前線作戰以動員、號召關隴勳貴對付共同敵人(這種做法不僅是外部軍事壓力的需要,還是凝聚內部的需要,因為西魏北周也是一個內部矛盾重重的政權

周宣帝昏庸無度,新老皇帝親信矛盾激化,隋文帝楊堅篡奪北周政權

而與此同時,內部的矛盾就凸顯出來了。這種內部矛盾首先沒有體現在整個關隴貴族同宇文家族的矛盾上,而是

老皇帝及其親信同新皇帝及其親信的矛盾上,而這種矛盾又弔詭地同北周政權的軍事性格息息相關。

所謂老皇帝同新皇帝的矛盾自然是指周宣帝同周武帝的矛盾。雖然,這種矛盾是父子矛盾,但也同

北周政權高度軍事化的歷史背景息息相關。

宇文泰所創立的西魏北周政權,外有東魏北齊的強大軍事壓力,內有勳貴武將之間

群公有等夷之志

,不相率服的內部矛盾,這就

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治人物出來加強對軍權的控制,

用於對外對抗北齊的壓力,對內震懾野心勃勃的武將勳貴

宇文護部分地完成了這個任務,

雖然他的對外戰績不佳,但對內其基本完成了穩定內部的任務,但其副作用是製造了一系列政治肅清事件,包括趙貴、獨孤信、侯莫陳崇、李遠等一批元老重臣被殺害,僅隨同宇文泰創業的六大柱國,宇文護就殺掉了三個,這不可避免地導致

整個關隴集團同北周宇文家族皇權產生巨大的離心力。

周宣帝昏庸無度,新老皇帝親信矛盾激化,隋文帝楊堅篡奪北周政權

周武帝上臺後

,任用了王軌、宇文孝伯、宇文神舉等親信人物,這導致了

宇文皇室同主要關隴勳貴人物的鴻溝不斷擴大。

此一趨勢的副產品就是周武帝及其親信同周宣帝親信人物之間也產生矛盾。周宣帝出征吐谷渾是在建德五年秋九月,此次征伐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對沒有作戰經驗的周宣帝而言,不過

仰成

而已。

周宣帝作為太子而領兵出征是不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左傳》說

君之,不可以帥師

,我國古代的皇太子由於其儲君地位之重要,一般不親自統率軍隊前往前線作戰。但相對於西魏北周的特殊條件,為了駕馭內部軍事貴族,政治的現實要求是

君之冢嗣,必須將兵

這次戰爭,周武帝的目的是給宣帝統率軍隊的機會以積累政治資本,為即位做準備。但

周宣帝卻辜負了武帝的信任,他在鄭譯等人的引誘下多有失德。

值得注意的是,周武帝並沒有讓周宣帝單獨一個人去前線,而是讓他帶著自己身邊的恩倖人物一起去,這就為其同王軌這個自己的親信人物發生了衝突埋下了伏筆

周宣帝昏庸無度,新老皇帝親信矛盾激化,隋文帝楊堅篡奪北周政權

否則,在其嚴密監督下依照官樣文章做事,宣帝當不至於過分失德。在高度軍事化的大背景下,老皇帝的寵臣在出徵時同太子發生衝突而不是因為瑣碎的朝政,這種現象本身就可證明北周的高度軍事化特點。由於宣帝在軍中失德,宣帝同王軌等人的關係隨之惡化,王軌多次在私下和朝堂上言及

皇太子必不克負荷

”。

曾經對武帝說

可愛好老公,但恨後嗣弱耳

,但武帝因為

漢王次長,又不才,此外諸子並幼,故不能用其說

,沒有采納王軌的意見。但站在宣帝的角度上來說,他已經出現很危險的位置,隨時有可能被廢黜。因此,周宣帝上臺前面臨著很大的精神壓力。

周宣帝上臺後,馬上開始了大規模政治肅清,

陸續遭到殺害的宇文孝伯、宇文神舉等人

這些親信人物的死主要是因為他們反對宣帝成為太子。

因為王軌等人都是武帝的親信,他們的存在乃是北周政權的重要基礎,周宣帝如此屠殺,勢必影響到北周政權的政治基礎,正如楊堅所言,

宇文孝伯有周之良臣,若使此人在朝,吾輩無所措手足矣

,周宣帝的殺戮更是削弱了本就搖搖欲墜的北周政權的基礎。

周宣帝昏庸無度,新老皇帝親信矛盾激化,隋文帝楊堅篡奪北周政權

周武帝親信同宣帝親信在出征途中發生嚴重矛盾,乃至凱旋後在朝堂上公然對峙的事實說明,這兩批人的作風和性格應該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分析這兩個集團人物的差異很有必要。作為宣帝的親信人物,劉昉、鄭譯等人同老一輩文臣武將有著不同的作風和性格特點,這些人同宣帝發生關係,大概是在武帝在位期間。

其餘的柳、韋、皇甫諸人,柳裘本南朝降人的後代,韋謨乃京兆韋氏的疏屬。在崇尚軍事武力的北周社會中,這樣的經歷是不能服眾的,這些人同武將們的人生經歷的差異,必然同朝內的武將產生衝突。

王軌等人同鄭譯等人的衝突,既是老皇帝私黨和新太子私黨之間的矛盾,也是北周內部一部分正在上升的軍事新星同圍繞在太子周圍的一部分軍事才能低劣的佞幸之徒的衝突。

宣帝上臺後,雖然陸續殺掉了威脅其統治地位的武帝的親信人物,但宣帝周圍的這些佞幸之徒缺少軍事才能,鄭譯等人對自己的軍事才能缺乏信心,只能推薦楊堅出來代替自己。而當週宣帝病危之時,他的親信臣子之間卻發生矛盾

可見,宣帝之死事出突然,作為曾經受到宣帝信任的親信人物,顏之儀準備援引他人擔任輔政大臣

周宣帝昏庸無度,新老皇帝親信矛盾激化,隋文帝楊堅篡奪北周政權

這麼做必然威脅劉、鄭等人的利益,且劉、鄭二人因勾引宣帝亂性,早已同顏之儀水火不容。可見宣帝的突然病死令劉、鄭等人處在孤立之中,在宣帝沒有留下遺囑的情況下,他們為了保全自己的權勢必須尋找一個既同北周皇家有關係

又同外朝的關隴貴族集團關係甚好的強勢人物來保護自己,

隋文帝楊堅

恰好就是這樣的人物。

楊堅其父楊忠是北周的十二大將軍之一,戰功赫赫,其功勳將門的背景是劉、鄭、韋、柳等人所難以望其項背的。楊堅在北周武帝時代就開始統兵作戰,武帝伐北齊,楊堅為右三軍總管,同宇文憲並肩作戰。這樣的軍功勛勞,更是劉、鄭諸人所難以企及的。更重要的是,楊堅同外朝的關隴貴族集團大臣們關係甚好

例如竇榮定,楊堅

少與之情契甚厚,榮定亦知高祖有人君之表,尤相推結

,如王誼

以與高祖有舊,亦歸心焉

,如宇文慶

高祖與慶有舊,甚見親待,令督丞相軍事,委以心腹

,如榮建緒

與高祖有舊,及為丞相,

加位

開府,拜息州刺史

如郭榮

少與高祖親狎,情契極歡

,如崔仲方

與高祖少相款密

,如長孫平

高祖龍潛時,與平情好款洽

周宣帝昏庸無度,新老皇帝親信矛盾激化,隋文帝楊堅篡奪北周政權

結語

楊堅既然擁有以上條件,自然變成了劉昉、鄭譯等人擁戴輔政的最佳人選。楊堅輔政後,在得到原北齊文人李德林、原獨孤信部下高熲等人的幫助下,很快穩定住了局勢,

隋文帝楊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