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少年英才戰績卓越,安撫民眾加強集權

明萬曆二十年,皇太極出生了,皇太極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襁褓中的他就得到了努爾哈赤的疼愛。其實,這還得益於皇太極的母親,正所謂子憑母貴,因為皇太極的母親葉赫納喇氏寬厚待人,為人處世皆比較穩重,因此深得努爾哈赤的寵愛,是努爾哈赤眾多妻、妾中最得勢的一個所以愛屋及烏,就連她生的孩子也同樣得到他的恩寵。皇太極自幼天資聰慧,只要是經他接觸的事物均過目不忘。因為連年戰火不息,父兄常年征戰沙場,在他7歲的時候,努爾哈赤就將多半家政交到他的手裡,聰明能幹的皇太極根本不需要父親的指點,就可以將煩瑣的事務打理得井然有序。但是,皇太極並非一個幸運兒。在12歲那一年,他慘遭喪母的悲痛。但努爾哈赤由於政務纏身,再加上出兵征戰,因此無法給予皇太極非常多的照顧與體貼。

古代史:少年英才戰績卓越,安撫民眾加強集權

這就不得不使年幼的皇太極早脫離對於父親的依賴,在生活的激流中摸爬滾打、自立圖強。明萬曆四十年,年僅21歲的皇太極追隨父兄左右,開始了出征作戰的生涯,在對抗烏拉部的戰爭中,皇太極衝鋒陷陣,英勇無比。而皇太極精湛的武藝和出色的軍事才能,就是在同父兄征戰戎馬的生涯中一步一步培養、磨礪出來的。在同薩爾滸的一場激戰中,皇太極不但身先士卒,且在戰爭過程中獻計獻策,指揮淡定,智勇雙全,很顯然已經頗具戰場大將的風範了。

古代史:少年英才戰績卓越,安撫民眾加強集權

皇太極不但驍勇善戰,在政事的處理方面也頗具才能,而且頭腦冷靜,處事果斷,懂得以大局為重的道理。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在眾人的擁護之下登上後金汗位,改元天聰。皇太極即位之初,形勢很不樂觀。由於多年的對外戰爭,戰火連綿給兵役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舉國上下人人厭倦戰爭,怨言迭起。後金的中上層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不斷,大臣之間勾心鬥角、紛爭不斷。

古代史:少年英才戰績卓越,安撫民眾加強集權

更嚴重的是滿、漢兩個民族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在極其錯綜複雜的情勢之下,皇太極登基之後向祖宗法度與傳統習慣發起衝擊,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進行大力的整頓和改革。先著手解決尖銳的民族矛盾才是當務之急,因此皇太極一上臺就提出欲治理國家,定先安撫百姓,並且極具針對地將安民重點放在漢人的身上。首先,他將女真族改為滿洲族,希望藉此可以改變女真人和漢人的對峙局面。繼而頒佈法令,滿漢一家,人人平等,均享有同等的權利。天聰五年,皇太極頒佈了《離主條例》,條例規定貴族的奴僕有告發主人的罪行重獲自由的權利。皇太極的這條新規得到了漢族民眾的大力擁護。之後,皇太極逐漸放寬了“逃人法”,在法律上准許漢人逃走,即便再一次被抓住也不會論罪,若是逃到了大明境內就不許再回來。皇太極即位之後,把改革的重點放在了發展農業生產上,將其作為恢復經濟的首位。

古代史:少年英才戰績卓越,安撫民眾加強集權

雖然,皇太極貴為一國之君,但是對於農業生產的各個細微環節均關懷備至。他曾經多次強調說:在農作物種植的安排上,農民需要因時而異,因地制宜。在保護農業生產方面,皇太極頒佈了一系列法令制度。皇太極宣佈對於那些體型較大的牲畜一律實行保護政策。嚴禁濫殺牛、騾、驢、馬等同時嚴禁牲畜亂踏農田,違者必追究其法律責任。皇太極為了進一步加強護農法令的貫徹實施,他甚至以身作則,親力親為。經過皇太極多年的努力,其成效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就是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的緩和,再者就是農業生產在最短的時間內擺脫了以往不景氣的混亂局面,糧食生產逐漸達到了自給自足。皇太極即位之前,後金的手工業的規模有限,水平較低。皇太極登基之後,大力扭轉手工業生產方面的窘境,對此他採取了諸多措施。皇太極大力提倡棉花種植,推廣紡紗織布,對於那些技藝精湛的紡織工匠大行封賞。

古代史:少年英才戰績卓越,安撫民眾加強集權

1633年,紡織業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了。在礦冶業上,皇太極積極支援開礦冶煉,與此同時,還自行創辦了很多冶煉場。後金冶煉產業的迅猛發展直接促了兵器的大規模生產。天聰五年,後金已經可以大量生產極具威力的“紅衣大炮”。除此之外,在皇太極的鼎力協助之下,在造船、陶瓷等行業均有了很大的發展。在對外貿易上,後金採用人參、貂皮、東珠等特產,與明朝、蒙古朝鮮等國通商貿易,以此來換取糧食和布匹等生活必需品。與此同時,皇太極積極倡導各族商人開店售貨,並准許糧食直接投放到市場上,但准許商人實行商業投機。為進一步疏通商業網,皇太極對於商業稅收整頓頗為關注,以免官員利用職權之便鑽空子,做一些損公肥私、受賄漏稅的不法勾當。

古代史:少年英才戰績卓越,安撫民眾加強集權

在皇太極十幾年的不懈努力之下,使得後金慢慢走出了經濟凋敝的陰影,使百姓安居樂業,國力逐漸增強,為進一步對外擴張領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進一步外擴張作戰,皇太極煞費苦心,因為這不僅需要雄厚的經濟基礎,而且離不開強悍精幹的軍事力量做後盾。於是,皇太極積極擴編八旗,嚴整軍備,目的就是保持強大的軍事實力,以保證對外戰爭的完全勝利。除滿族八旗之外,皇太極還建立了蒙軍旗和漢軍旗。天聰七年,將其改編為蒙古兩旗,分別為“右營”、“左營”。而漢軍旗正式建立於天聰五年。那時皇太極數次檢閱過這支軍隊,之後進步得到擴充。自此,八旗漢軍才算是組建成熟,旗制和滿族旗一樣。在皇太極積極推行改革的過程中,他碰到了許多阻礙,其中最大的阻礙就是他手裡沒有足夠的權力可以行使。

古代史:少年英才戰績卓越,安撫民眾加強集權

在努爾哈赤去世之後,後金一度陷入“八王共治”的混亂局面。國家的重大決策均由議政會議裁決,就連軍政大事也要由集體定奪,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汗王的權力。皇太極即位之後,著手整頓朝廷內部的制度,積極效仿明朝制度,設定禮、兵、吏、戶、工、刑六部。皇太極分蒙古衙門,負責處理蒙古事務。後來蒙古衙門改稱為理藩院,這樣一來就大大加強了君主集權,對於皇太極的統治地位是極為有利的。身為開國立業的一代帝王,皇太極在血與火的沙場上譜下了光輝篇章。在皇太極繼承汗位之後,後金仍處在四面敵的恐懼之中。為了儘快從險惡的環境中擺脫出來,首要就是確立對敵方略。經過一次次的權衡和思考,皇太極最後決定先與自己的大敵明朝握手言和,為自己爭取足夠的時間,之後再尋求突破,以此同時,蒙古與朝鮮更是內顧之憂,必先除掉這兩個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