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生寫下的最經典一首詩,句句經典,句句入骨,句句都是經典!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綠字營

遠在一千五百年前,有位詩人名叫杜甫,他雖然熟讀聖賢書,做官的能力卻實在有點差,無論在那個崗位上,都沒有幹出可圈可點業績。

杜甫做事情總是脫不去一個文士的眼光和心態,縱然胸中亦有萬丈長虹,滿腔都是報國之志,就算是在面對困局的時候,也能一往無前,敢於作為。

遺憾的是,在最終的結果上,卻總是強差人意,好像欠了一把火候似的不夠理想,夾雜著一些些無能、無奈、無用的書呆子習氣。

杜甫的一生,只仿若為文而生,寫了許多詩,留存下來的,就有一千四百多首,偏偏質量還很高,世人稱之:可比史書。

杜甫一生寫下的最經典一首詩,句句經典,句句入骨,句句都是經典!

這首春望的成詩過程,就很能說明以及再次證明了這個問題。

當時,杜甫一聽說安史叛亂,打過來了,就連忙安排好家小,連夜趕去前線,支援戰事。

杜甫在這一點上,要好過李清照的老公趙明誠見勢不妙,即可逃跑的型別。

不幸的是,趕去支援前線的杜甫才走到半路上就被叛軍抓到,羈絆在長安城中,已經好幾個月了。

這年春節,也許是臨近春節時候,也許是高適正在客舍寫《除夜作》的時侯,杜甫被叛軍關押在長安城中某座院子裡,還不知道命運如何。

於是杜甫發揮特長,用寫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一首《春望》的千載名詩,由此誕生。

杜甫一生寫下的最經典一首詩,句句經典,句句入骨,句句都是經典!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望》】

雖說是書生義氣,做官的技術有點差,但是走在文士這條戰線上,杜甫寫詩寫的最好,我們不服都不行的,也由此,我們不得不贊同用筆戰鬥,也是戰鬥方式的一種。

春望這首詩裡,除了寫景和說自己頭髮都愁的變白了,掉光了,其他好像也沒有說什麼話,我們卻由此對這場叛亂深惡痛絕,對安史,對楊國忠恨的不行,對哥舒翰充滿同情(我們昨天讀的寫除夜作的高適,是杜甫的老大哥,他先在哥舒翰帳下聽差,杜甫接他的茬口也曾在哥舒翰帳下聽用)。

杜甫用他罕有的筆力筆功,用了四十二個字來寫春望,寫了失望,絕望,渴望,和希望。

他其實是在透過這首詩,傳達一種信念,一種人在困境之間,會變得特別敏感、敏銳;會變得特別堅韌、堅強;會從個人意志,上升到集體意志,會從狹隘走向寬廣。

這一次,我是真希望自己的記憶力也能好一些,能把這首詩背誦下來,天天從中學習如何寫東西,可惜的是,我的記憶力比杜甫的頭髮還短,過目即忘,實在是一件無比遺憾的事。

杜甫一生寫下的最經典一首詩,句句經典,句句入骨,句句都是經典!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作為一個文明國度,在大唐時代,藉著前隋的整合,諸多門閥痛定思痛,決心舍小家建大家,支援國家的強大,這使得國的概念被持續深化。

太宗時期,李世民又非常在意和重視國民關係,提出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社會理念,再一次提出、提升了民本的概念,因此大唐國家概念逐漸得到了國民的高度認同。

而且大唐對詩人也格外鼓勵,一大批詩人用淺顯易懂,語言洗煉,立意高遠,格調雋永的文學表達方式,詠歎著社會的進步,表達著時代的崛起,至少在文化上,國家體現出空前的大團結。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經過高祖,太宗,高宗等幾代帝王的努力,唐朝的疆域迅速擴大,但在經營和管理上,卻採用了安排十大節度使以蕃鎮割據替代中央行使管理許可權的不當機制。

杜甫長期從事下層官吏,不可能對此沒有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所以我直覺認為,國破山河在,就是在講述當時的國情體系。而且,城春草木深,也許就是對節度使制度尾大不掉的深刻反思。藉著寫景進行思辨,這才符合作者的身份、地位、品質、性情。

杜甫一生寫下的最經典一首詩,句句經典,句句入骨,句句都是經典!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如果不是上述原因,就無法解釋這首詩特有的跳躍性。也說不通作者突然萌發的好“感”與“恨”。

感時花濺淚,想到時勢如此不堪,淚花飛濺。

這是說(安史叛變的這個)事件突發,感到了個人的渺小,面對著自己的無能為力,不由得悲從中來,淚濺當場,泣不成聲(此花非他花,乃是作者的淚花)。

恨別鳥驚心,在古漢語中,別是分割的意思,從一個國家分割出去的國叫做別國。鳥,在水滸傳中,到處都是鳥,鳥人,這是對破壞者的叫罵。

此句從對時勢的憂慮,轉到對叛國者痛恨,以至於使作者罵道,安史您們這些個王八羔子,鳥人,喂不熟的白眼狼,看你們做的好事吧。

詩寫到此處,作者早已不在驚心,或者說,驚顫的已經平復,已經變得從容起來了,能夠思考些事情之所以會發生的緣由,以及將來會達到的破壞程度了。

杜甫一生寫下的最經典一首詩,句句經典,句句入骨,句句都是經典!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被叛徒逮住好幾個月了,戰事還在膠著,這大過年的,家裡什麼情況,這邊是什麼情況,都相互不知音信。

也許在這個時候,作者聽說了,叛軍進展不利的好訊息,心中有些激盪,產生了寫這首詩的衝動,家書就是代指這個好訊息而言的。

杜甫一生寫下的最經典一首詩,句句經典,句句入骨,句句都是經典!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詩還沒有寫完,思緒就漂浮得到處都是,等到反攻開始以後,重新奪回長安城,自己算是怎麼回事呢?說窩囊不是窩囊,說英雄不是英雄,也不知道,這個小吏的帽子,還能不能戴,是能戴成還是不能戴成,將來國家對藩鎮政策的改革,自己是否能參與其中,能還是不能?

好生惆悵!

管他呢,冬已盡,年將至,春在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這一年,杜甫四十五歲,時在壯年,思想成熟,心態端正,執行力強,正是滿腔熱血最宜於實施的好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