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拋棄了宗教,也就拋棄了人生最高的價值。

根據中國哲學的傳統,哲學的功能不是為了增進正面的知識,而是為了提高人的心靈。超越現實世界體驗高於道德的價值。道德經第48章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這裡不談損和益的區別,我對老子這句話也並不完全同意。援引這句話是為了輯思表明中國哲學傳統對於“學”和“道”是有所區別的。

如果拋棄了宗教,也就拋棄了人生最高的價值。

“學”就是我在前面所說的增長正面知識,“道”則是心靈的提高。哲學是在後一個範疇之中的,哲學特別是形而上學,其功能不是要增長正面的知識,這一點在當代西方哲學中有維也納學派加以闡述,但是維也納學派是從另一個角度,為了另一個目的,我不同意這一學派,認為哲學的功能只是為了澄清概念,把形而上學的性質看成只是概念的抒情詩。但是從他們的論辯中可以清楚看到,如果哲學果真去謀求提供正面知識,他將陷於荒謬。

宗教倒是提供有關實際的正面資訊,但是它所提供的資訊與科學提供的不同,因此在西方出現宗教與科學的衝突,科學每前進一步,宗教便後退一步,他的權威在科學前進的歷程中不斷被削弱,維護傳統的人們對這個事實感到遺憾。返息大眾離開宗教,結果是自身的衰退。

如果除宗教外,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達到更高的價值。則今日人們的宗教意識日漸淡薄,的確應當為之惋惜。因為大眾拋卻了宗教,也就拋棄了最高的價值。

如果拋棄了宗教,也就拋棄了人生最高的價值。

他們只得被誘與現實世界之中,而與精神世界隔絕。幸好除宗教外,還有哲學能夠達到更高的價值,而且這條通道比宗教更直接,因為透過哲學達到更高價值,人不需要繞圈子,經由祈禱和儀式,人經過哲學達到的更高價值,比經由宗教達到的更高價值內容更純。因為其中不摻雜想象和迷信。

將來的世界裡,哲學將取代宗教的地位,這是合乎中國哲學傳統的,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須哲學化,當人哲學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所提供的最高福分。

如果拋棄了宗教,也就拋棄了人生最高的價值。

中國哲學的問題和它的精神

。上面對哲學的性質和功能做了一般性的論述。下面將具體的談中國哲學。在中國哲學的歷史程序中,有一個主流可以稱之為中國哲學的精神。為了解他。我們需要首先看一下,中國大多數哲學家力求解決的是些什麼問題?人是各式各樣的,每一種人都可以取得最高的成就。例如有的人從政,在這個領域裡,最高成就便是成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同樣在藝術領域裡,最高成就便是成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

人可能被分為不同等級,但他們都是人。就做人來說,最高成就是什麼呢?按中國哲學說,就是成聖,成聖的最高成就就是個人和宇宙合而為一。問題在於如果人追求天人合一,是否需要拋棄社會,甚至否定人生呢?

有的哲學家認為必須如此。釋迦摩尼認為人生就是苦難的根源。柏拉圖認為,身體是靈魂的監獄。有的道家認為生命是個贅疣,是個瘤,死亡是除掉那個瘤,所有這些看法都主張人應該從被物致敗壞來的世界中解脫出來。一個聖人要想取得最高的成就,必須拋棄社會,甚至拋棄生命,唯有這樣才能得到最後的解脫。

這種哲學通常被稱為出世的哲學。還有一種哲學強調社會中的人際關係和人事,這種哲學只談道德價值,因此對於超越道德的價值覺得無從談起,也不願去探討。這種哲學通常被稱為入世的哲學。

站在入世哲學的立場上,出世的哲學過於理想化,不切實際,因而是消極的。從出世哲學的立場看,入世哲學過於實際,也因而過於膚淺。它誠然積極,但是像一個走錯路的人,走得越快,在岐路上就走的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