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亡於藩鎮?其實亡於“家奴”:宦官掌權百年、視皇帝為木偶

唐朝亡於藩鎮,這幾乎是個常識般的概念:地方軍事力量的失控與無序膨脹,形成了“弱幹強枝”的局面,最終顛覆了中央王朝。

事實真的如此嗎?從唐文宗李昂的態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有一天退朝後,他唉嘆自己還比不上東漢的亡國之君漢獻帝,因為漢獻帝只不過是受制於強臣,而自己卻受制於“家奴”。

他所說的家奴,指的就是宦官集團。

我們引以為傲的漢、唐兩朝,恰恰是宦官亂政的巔峰時期,其中以唐朝尤為嚴重。自唐德宗(公元779-805年在位)之後,唐朝的宦官們殺了兩個皇帝、廢了一個皇帝、立了八個皇帝(唐文宗是其中之一),權勢之大令人目瞪口呆。

其間,不甘被家奴控制的唐文宗曾經聯合文官發動了甘露之變,意圖一舉消滅宦官勢力。不曾想事情敗露,文官集團反而面臨了滅頂之災,唐文宗本人慘遭囚禁、鬱鬱而終,而大唐王朝也徹底失去了翻身的機會。

唐朝亡於藩鎮?其實亡於“家奴”:宦官掌權百年、視皇帝為木偶

唐朝的宦官之禍是怎麼形成的?

自東漢末年以後的數百年間,宦官勢力被歷朝歷代壓制,幾乎徹底遠離了中央權力。在唐朝初年,宦官數量少、職務低、地位卑下,與朝政之間壓根沒什麼關係,純粹擔任“奴才”的角色。

而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期間,唐帝國事業的空前繁盛,逐漸讓他產生了享樂心理。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同時服務日益龐大的後宮,宦官隊伍慢慢擴大,親信高力士等人甚至被授予了一部分權力。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朝廷官員的奏摺甚至必須經過高力士才能傳遞給李隆基:“每四方進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後進御,小事便決之”。

而在朝廷外,李隆基還有另一位宦官幫手楊思勖。此人與高力士一樣,在李隆基還是藩王時就與其交好,並在隨後積極參與政變、協助其奪取了政權。楊思勖為人勇猛兇悍、殘忍好殺,擔任起替李隆基在外征戰的重任。開元年間,他率軍平定了嶺南地區的多起叛亂,因功加封上柱國、虢國公,對李隆基的貢獻甚至超過了大部分武將。

唐朝亡於藩鎮?其實亡於“家奴”:宦官掌權百年、視皇帝為木偶

但即使如此,高力士、楊思勖兩人對朝政的干預並不多,很大程度上只是充當“工具人”的角色。但他們的優秀表現,卻給統治者造成了這樣一種印象:相比較文臣武將,身邊的宦官同樣能幹,而且還更可靠。

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李隆基對鎮將空前提防,應對叛亂之初他就重用宦官當監軍,替自己盯梢率軍平叛的將領。甚至因為宦官邊令誠幾句添油加醋的誹謗,李隆基就誅殺了在潼關苦苦抵禦安祿山大軍的名將高仙芝、封常清。

面對如狼似虎的叛軍,昏招迭出的唐朝廷兵敗如山倒。而唐肅宗即位後,雖然重用郭子儀、李光弼等名將平叛,但同時他也留了後手——對宦官李輔國、魚朝恩等人的寵信也達到了新的高度:李輔國不僅手掌禁軍、肆意干涉朝政,甚至連太上皇李隆基也被他隨意拿捏;至於魚朝恩,則成了制衡郭子儀等將領的重要棋子,那些在前線拼死血戰的將領,往往因為宦官的一句話就惹禍上身。

唐朝亡於藩鎮?其實亡於“家奴”:宦官掌權百年、視皇帝為木偶

唐德宗在位初期,一度堅持任用文武百官、嚴禁宦官干政,中興氣象呼之欲出。但在公元781年發動的削藩戰爭中,唐德宗操之過急、政策失誤,多個原本參與平叛的藩鎮陸續加入叛軍的隊伍,長安城甚至被路過的涇原兵馬攻佔,唐德宗在宦官的保護下才得以逃往奉天避難。

後來,雖然依靠宰相李泌、大將李晟等人平定了叛亂,但唐德宗徹底失去了對武將的信任,轉而像他的祖輩那樣寵信宦官,精銳禁軍神策軍從此由宦官掌控。

此後上百年間,兩個神策軍中尉基本都由宦官擔任,唐朝皇帝原本希望用這股勢力對抗朝廷內的文官、朝廷外的藩鎮,卻也由此讓宦官集團如虎添翼,他們得以順利成章地監軍、典兵和參政,逐漸成了能夠控制皇權的恐怖勢力。

唐德宗之後,幾位唐朝皇帝的廢立都跟宦官有關聯:一度平定河北三鎮的唐憲宗被宦官毒殺,唐穆宗被宦官扶上帝位、淪為了傀儡;而隨後的唐敬宗在位一年多就被宦官劉克明等人弒殺,李昂則在宦官王守澄等人的擁護登上帝位,這就是上文所提的唐文宗。

唐朝亡於藩鎮?其實亡於“家奴”:宦官掌權百年、視皇帝為木偶

唐文宗是王守澄的受益者,但他卻不甘心充當王守澄的棋子。在親信文官李訓的協助下,他利用宦官集團內部的矛盾,把仇士良提升為左神策軍中尉,用其排擠、分化王守澄的軍政大權。經過一番操作,王守澄被徹底剝奪了兵權,隨後在公元835年10月被秘密毒殺。但神策軍的指揮權,此時則落到了仇士良手裡。

驅走了豺狼、卻引來了猛虎,仇士良遠比王守澄更加貪婪殘暴。利益受到空前威脅的唐文宗和文官集團於是準備聯手除掉所有宦官,在李訓的策劃下,他們密謀了甘露兵變。

但事實證明,唐文宗所託非人。李訓為人思維敏銳、智慧過人、精通易學,雖有小才卻無大智。他揣摩出文宗立志對付宦官集團,於是處處加以迎合,由此日漸青雲直上,直至擔任了宰相。

我們不要因此就以為他是文官集團的代言人,他一方面固然協助唐文宗對付宦官集團,另一方面卻也毫不手軟的打壓文官集團內部的李德裕、李宗閔等人。

唐朝亡於藩鎮?其實亡於“家奴”:宦官掌權百年、視皇帝為木偶

根據李訓的策劃,公元835年11月21日,唐文宗接見百官大臣。韓約上奏,假裝報告左金吾使大院內的石榴樹上發現了甘露;李訓也演戲配合,請求讓群臣都去檢視這一祥瑞。

隨後,文官們先行前去檢視,返回後議論紛紛,有的人認為甘露是真的,有的說是假的,於是唐文宗趁機讓全體宦官再去觀看。實際上,此時的李訓早已經安排了數百名殺手埋伏在左金吾使大院內,準備對宦官們來個一網打盡。

但原李訓的籌劃不夠周密、韓約演技欠佳、殺手們埋伏的太低階,仇士良等人剛進左金吾使大院就看到了殺手,其後機敏地迅速撤退;李訓派人追殺,但卻僅僅殺傷了幾十個宦官。仇士良則與右神策軍中尉魚弘志等人挾持唐文宗順利逃回內殿,隨後關閉宮門,調動神策軍主力對文官集團來了個大屠殺。

這場浩劫中,共有幾千人死於非命,三位宰相被腰斬,並被處以抄家滅族、妻女沒為宮奴的懲罰,文官集團幾乎遭受滅頂之災。第二天上朝時,已經是“時無宰相御史知班,百官無復班列”。其他死於亂軍中的無辜士兵、百姓數不勝數。

唐朝亡於藩鎮?其實亡於“家奴”:宦官掌權百年、視皇帝為木偶

甘露之變後,唐文宗形同被囚禁,仇士良則加封右驍衛大將軍,越發不可一世。他毫無顧忌的掌控朝政、誅殺朝臣,甚至連皇族皇族在他眼中也如同草芥。據史料統計,仇士良先後殺了兩個王、一個妃、四個宰相,宦官的權勢被他帶向了頂峰。

到了唐宣宗時期(公元846-859年在位),唐朝設定樞密院,兩個樞密使均由宦官擔任,他們和宰相一起,光明正大的共同掌握朝政;到了唐朝末年,所有中書門下的檔案甚至必須經由樞密使“貼黃”才能生效。至此,皇帝和文官集團徹底向宦官集團認輸,宦官集團完全掌握了政權、軍權,這些人毫無治國的素質與願望,大唐王朝的滅亡已成定局。

一直到公元903年,大軍閥朱溫誅殺七百多名宦官、解散神策軍,為禍百年的宦官勢力才受到徹底的打擊,但唐朝也隨之壽終正寢,於四年後正式滅亡。

因此,相對於藩鎮,宦官集團對唐朝的傷害才更為傷筋動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