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被漢武帝滅族的黑幫大佬到底有多牛?讓兩大史家都為其作了傳

黑幫古來就有,大佬成千上萬,但能被《史記》和《資治通鑑》兩大史書都收錄的卻少之又少。漢初就有這麼一個黑幫大哥,因為不願搬家被漢武帝惦記上了,並最終被滅族。司馬遷卻在《史記》中為他作了傳,1000年後的司馬光又把他記入了《資治通鑑》,讓他的故事流傳至今。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位讓皇帝惦記、史家作傳的黑幫大哥到底有何能耐?

不過,那時的黑幫大佬叫作遊俠,但和俠字卻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01、引子

公元前127年,漢武帝下了一道詔書,把天下家資300萬錢以上的豪強人家都遷徙到長安附近茂陵。

那個被漢武帝滅族的黑幫大佬到底有多牛?讓兩大史家都為其作了傳

漢武帝

出這個主意的人叫主父偃,目的是讓這些鉅富豪強人家充實京師人口,同時就近控制,防止他們在地方做大,而影響到天子的集權。

在軹縣(今河南濟源市軹城鎮)就有這麼一位手眼通天的人物,雖然家資不足三百萬,但江湖地位很高、社會影響很大,縣上官吏還是把他列入了遷徙名單。

這個人無官無品,但能量巨大,居然託人找到了大將軍衛青在武帝面前為他說情:“郭解家中貧困,不符合遷徙的標準。”

聽衛青這麼一說,漢武帝立馬感覺不對。他說:“一個平民百姓,能讓大將軍替他求情,他家肯定不窮。”於是,就沒有答應衛青,郭解一家還是遷到了茂陵。

郭家對把他們列入遷徙名單的楊姓的縣掾(縣令下屬官吏)記恨在心,郭解的侄兒還把這個縣掾的頭給砍了。這膽也太肥了,郭解已經在天子那兒掛上號了,他的侄子又跳出來殺人,這就是作死的節奏啊!

看來這郭家人豪橫起來連天子都不放在眼裡,誰給他們這個勇氣,敢於挑戰大漢天子的權威。

02、郭解其人

郭解身材矮小,長得也不咋地,但精明強悍,陰險狠毒,一言不合就敢殺人,死在他手上的不在少數。是個典型的黑二代,他爹就因為橫行霸道被朝廷處死。

據說此人頗有江湖義氣,敢於以身犯險為朋友報仇,還招攬藏匿亡命之徒,搶劫財物,鑄造假幣,掘墳盜墓等喪盡天良、令人不齒的壞事爛事,他基本上都幹了個遍。古人也不知是怎麼想的,偏偏把他這樣的人稱之為“俠”?

那個被漢武帝滅族的黑幫大佬到底有多牛?讓兩大史家都為其作了傳

郭解

郭解就是這樣當上江湖大哥的,圍繞著他已經形成了一個頗具實力的黑社會組織。他的家人和他所招攬的亡命之徒就是其中的骨幹分子,周圍還有許許多多蝦兵蟹將。這些都是在郭解的指揮或者影響下,有組織地進行犯罪活動。

和所有的黑幫大哥一樣,郭解雖然罪大惡極,但運氣“極好”,每次犯事之後都能遇到大赦,或者在最危難時刻都能全身而退,罪惡滔天但從未受過處罰。因此,名聲越來越大,在地方上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這其中必有蹊蹺。但有一天顛撲不滅的真理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再好的運氣也有用完的時候。

古今中外,黑社會大佬確立江湖地位後,都會不遺餘力地把自己包裝為高尚商量的正人君子。

郭解也是如此。當他年齡稍大一點,行事方式有了一些變化,據說是處處以恩報怨,常常救了別人的性命也不再誇耀,甘心付出而不求回報,為自己營造了“行俠仗義”的完美人設,而且自己也樂此不疲。

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郭解陰險殘忍、睚眥必報的殘忍狠毒依然沒有改變,還會一點兒小事就行兇報復,“行俠仗義”的背後是心胸狹窄、極度扭曲的人格。這種表面上的“快意恩仇”卻備受年輕人推崇,很多少年都心甘情願地為他做事而不讓他知道,以此來表達對偶像的極度崇拜。

由此來看,郭解不僅為害一方,而且還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

03、郭家的江湖

透過父子兩代人的積累,郭家已經在家鄉建立了自己的勢力範圍,軹縣也就成了郭家的江湖,即便是朝廷官員都得聽命於他。否則,就是楊縣掾的下場。

在軹縣,郭解的家人親戚都是橫行霸道、為所欲為。有一次,他的外甥與別人喝酒時強行灌酒,對方一時性起把他外甥給殺了,因為害怕而逃跑了。郭解的姐姐就因為他沒有追查兇手而生氣,竟然把兒子的屍體扔在路上,以此羞辱郭解,並放話說:“我的弟弟如此義氣,我兒子被殺了,卻找不到兇手。”看看這郭家,哪一個是省油的燈,哪有一個良善之輩。

對郭解來說,追查兇手不是什麼難事,兇手也自知逃不出他的手心,迫於無奈只能來“自首”認罪。但郭解並沒有追究兇手的罪過,反而對他說:“你殺人沒錯,是我的外甥無理取鬧,咎由自取!”郭解完美地利用了外甥之死,有一次為自己樹立了不徇私情、公正大義的豪俠形象,贏得人們的紛紛稱讚,更重要的是為自己贏來了更多的依附者。

這裡有一個細節,必須引起我們的注意。

在郭解外甥被殺的案件中,始終都沒有出現政府官員的身影,殺人者的定罪判罰,都在郭解的一句話。說明郭解雖為一介平民,卻能操持執法的權柄,豈非咄咄怪事。

因為郭解的江湖地位極高,人人畏之如虎,他出入的時候人人都要回避。但偏偏有這麼一個人,對他一點面子都不給,總是以“箕踞”這種極端無禮的姿勢看著他,滿臉挑釁、傲慢至極。

那個被漢武帝滅族的黑幫大佬到底有多牛?讓兩大史家都為其作了傳

郭解的門客們氣憤不過,都想殺了這個不知死活的無賴傢伙。但大哥氣度卻要高出許多。他說:“自己在家鄉不受人敬重,是我的德行還不夠好,他又有什麼罪過呢?”於是派人問清楚了此人的姓名,暗中叮囑縣尉:“這個人要特別關照,輪到他服徭役的時候,就免了他的差吧。”果然,幾輪徭役,縣吏都沒有找過此人,等到弄明白事情緣由後,這人就以袒衣露體這種最誠懇的形式,親自登門向郭解謝罪。

郭解有一次為自己臉上貼了金,賺得了被江湖人士羨慕嫉妒恨的極好名聲。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簡單概括出郭大佬在軹縣江湖上的解的三個“極大”:

一是無官無品但排場極大。

出入前呼後擁,門客跟班眾多,普通百姓必須迴避讓道,否則可能招來殺身之禍,這排場和威風朝廷的郡縣官員都未必敢想,但郭解卻心安理得地享受。

二是一介平民但權勢極大

。他在軹縣的權勢遠超朝廷官員,行政司法、生殺予奪,全憑郭解一句話,他就是軹縣的法律、軹縣的天。

三是虛偽無情但影響極大。

為了自己的虛名,他可以那外甥的性命作為交換,也可以為此而屈尊為一個狂徒說情免除徭役。因為無情而賺得了正義的虛名,因為虛偽而贏得了超高的人望。

俗話說,欲使其滅亡,先讓其狂妄。郭解狂妄的結果就是走向滅亡。用現在時興的一句話來說,就是:

No作No Die!

04、向外擴張

隨著不斷做大,軹縣的一方天地已經裝不下郭解膨脹的慾望,他開始有計劃地插手外鄉事務,向外擴張自己的勢力。像很多大佬一樣,郭解也是透過替人平事而獲得社會影響力,進而擴張自己的勢力。

當時,洛陽有一對仇家結怨很深,本地的鄉賢豪俠前前後後有幾十人從中調停,但始終平不了兩人怨仇。最後,有人找到了郭解,請他去調停兩家的怨仇。這正中他的下懷,於是連夜趕到洛陽進行調解,因為懼怕他的勢力,兩家勉強接受了調停。然後,他還對兩家說:“我聽說先前洛陽的許多鄉賢豪傑都幫你們調停過,單你們都沒有接受,今天你們聽了我的勸告,我覺得很榮幸。但作為一個外鄉人,我怎麼侵奪他鄉賢豪的權力呢?”並一再叮囑仇家:“你們就暫且假裝我沒有勸和你們,等我走後再請本地賢豪居中調解,你們就愉快地接受吧!”

據說,這次調停後,他為了不讓別人知道,連夜就趕回了軹縣。這就是典型得了便宜還賣乖,嘴上說得不讓人知道,實際上卻巴不得人人皆知,極其虛偽無恥之極!

在家鄉出入極具排場的江湖大佬郭解,假裝起低調來也是無人能及。據說他到縣裡辦事從來都不坐馬車,對縣裡的大小官員都特別恭敬尊重。到別的郡縣為人辦事,能解決的就解決,不能解決的也都儘量做到讓各方滿意,然後才肯接受人家的酒食。所以,四鄉八里的人們都非常敬(懼)重(怕)他,鄉賢豪傑常常半夜到他家來拜訪,門口夜夜都有十多輛車子,這些人都請求把郭家的門客帶回去供養,爭著為他效力。他們請求供養的不是郭家的門客,而是自己的保護神,因為他們知道,只要背後有郭解這棵大樹,就能確保自己的安全。

05、作死之路

因為手眼通天,託關係託到了大將軍,才讓漢武帝惦記上軹縣的江湖大佬郭解,他才逼迫遷到了茂陵。然而,到了天子腳下,他還不知道收斂,關中的賢士豪俠,不論認識或不認識,聽到他的聲名,都爭相和他結交。郭解簡直高調的不得了,先前在洛陽刻意裝出來的低調不知去哪兒了。

更加過分的是,就因為遷徙這件事,先是郭家侄兒殺了軹縣的楊掾頭,後來郭解又親手殺了楊掾頭的父親楊季主。楊家人就上書天子告發郭解,而郭解的手下又把告發者殺死在京師宮廷門下,這就是對朝廷的極其蔑視,對皇權的狂妄挑戰。

對於這樣不知死活的狂妄之徒,漢武帝當然不可能放過。他親自下詔,嚴令朝廷官吏拘捕郭解。依漢武帝的作風,一旦被他盯上,基本上就沒有任何逃脫的機會了。

自知闖了天禍的郭解只有逃亡這條路了。他把母親和家人安置在夏陽(今陝西韓城),自己逃到臨晉(今陝西大荔),冒充他人請求守關的籍少公放他出了臨晉關。官吏一路追蹤到來,但因籍少公自殺追查線索就此中斷。

那個被漢武帝滅族的黑幫大佬到底有多牛?讓兩大史家都為其作了傳

臨晉關

其實,出了臨晉關後,郭解就不再隱瞞自己的身份,一路上對招待他的人家都如實相告,就這樣一路逃到了太原。雖然史書上沒有更詳細的記載,但我們可以作出合理的推斷,只要一出臨晉關,郭解就到了自己的地盤,誰都不會(敢)向官家舉報自己,所以他才放心大膽地公開身份、告訴實情,妄想著再次逍遙法外、逃避制裁。

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郭解最終還是被緝拿歸案。

06、郭家族滅

郭解是被緝拿歸案了,但如何定罪又成了問題,因為在郭解殺了楊季主後,朝廷又進行了一次大赦,按律都應該赦免郭解。難道郭解真是運氣好到爆棚,又能逃脫法律的制裁了嗎?

然而,還有一句俗話: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說的就是郭解這樣的人,他不但自己作死,而且還要連帶上整個家族為他陪葬。

朝廷在徹查郭解罪行的時候,發現了他的門客還犯過一次殺人案件。有一次,軹縣有一個儒生在陪侍朝廷使者時,在座的以為客人讚美郭解,這儒生實在聽不下去,就說:“郭解專門作奸犯科、觸犯法律,怎麼能稱得上是賢士呢?”而郭解的門客就因為這句話,殘忍地殺害這個儒生,還割了他的舌頭。辦案的官吏就此案責問郭解,郭解確實不知道是誰殺了這個儒生,而殺人兇手也始終沒有找到,辦案的官吏據此上奏說郭解無罪。

但御史大夫公孫弘不這樣認為,他說:“郭解作為普通百姓,自認為俠義。然而他玩弄權勢,常因為一點小事就要報仇殺人,雖然其本人對很多門客的犯罪確實不知情,但這個罪卻比郭解本人殺人還要嚴重,應該判他大逆不道之罪。”

那個被漢武帝滅族的黑幫大佬到底有多牛?讓兩大史家都為其作了傳

公孫弘

這個罪名定的確實恰當,放到現代刑法上來講都能講得通。按照現在刑法理論和法律規定,黑社會性質組織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不但要為自己所犯的罪行負責,而且也要為該組織所有成員的犯罪負責,所以據此給郭解定罪一點也不牽強,於法於理都是理所當然。

大夥都聽過“十惡不赦”這個詞,他的含義就是被列入“十惡”的犯罪,是不能被赦免的,而“十惡”裡面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謀逆”,也就是這裡所說的大逆不道。據此,雖然郭解的殺人罪行都發生在大赦之前,但只要把罪名定為大逆不道,就斷沒有逃脫法律制裁的可能。

就這樣,一代江湖大佬郭解被判族滅,這個罪惡滿盈的罪惡家族就這樣覆滅了。

07、作個總結

黑白自古不兩立。任何勢力一旦對國家政權構成威脅,必將被嚴厲鎮壓,郭解雖然無官無品,但其勢力已經嚴重威脅漢王朝的政權安全。漢武帝之所以盯著郭解不放,把他乾淨殺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一是打擊地方豪強勢力,防止挑戰中央權力。

漢朝自文景二帝無為而治數十年,雖然社會財富極大增長,但也造成了郡國、地主和地方豪強的做大,對中央權力構成了威脅。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頒佈《推恩令》以削弱郡國,頒佈《遷徙令》以打壓地主豪強,遊俠作為最典型的地方豪強,肯定會成為打擊的重點之一,因此郭解難逃法網。

二是敲打外戚權貴,防止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漢武帝即位初期,一直處在祖母竇太后和母親王皇后的掌控之下,竇嬰和田蚡兩大外戚集團也一度架空了他的權力,因此他對外戚勢力一直非常忌憚,正好借這個機會敲打衛青,讓其謹遵為臣本分,防止出現下一個竇嬰、田蚡。

三是防止豪強向政治滲透,動搖王朝統治秩序。

從郭解案中可以看出,在漢帝國的治下的一些地方,基層政權已經基本癱瘓,地方豪強向政治領域滲透已相當嚴重,如果再不加以打壓,漢王朝統治秩序可能首先從地方垮掉,導致整個社會秩序的崩亂瓦解。

四是防止遊俠破壞法紀,王朝地方治理黑社會化。

在漢初,郭解之流的遊俠在民間勢力巨大,百姓對他們如仰視天日,社會治理、糾紛訴訟已經出現了不靠王朝法紀,而是靠民間遊俠的趨勢,大漢法紀在百姓心中蕩然無存。尤其可怕的是任俠之風已經影響到青少年一代的成長。如果對此不加重視,大漢王朝的地方治理將完全黑社會化,統治秩序遲早會完全崩潰。

因此,郭解必須死。正如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所言:

“郭解之徒馳騖於閻閭,權行州域,力折公侯,眾庶榮其名跡,覬而慕之。以匹夫之細,竊殺生之權,其罪已不容於誅矣。殺身亡宗,非不幸也。”

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樣評說郭解:

“吾視郭解,狀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採者。然天下無賢與不肖,知與不知,皆慕其聲,言俠者皆引以為名。諺曰:‘人貌榮名,豈有既乎!’於戲,惜哉!”另外,他還說自郭解以後的遊俠,大多都有謙虛退讓的君子之風,而另外一些人簡直就是雞鳴狗盜之輩,根本不值得稱道。

經過郭解案以後,漢朝的社會風氣得以根本好轉,遊俠才有了俠義之氣。至於那些不法之徒,也只能做些雞鳴狗盜之事,再也沒有出現像郭解那樣向政治領域滲透的遊俠了。

這就是漢武帝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