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都需要投入,要想成就大事更要鍥而不捨地投入

文/Fullness——至每一個通往夢想道路上的職場人!

用心不專是大忌

一個人在打牌時,也需要集中精神全力以赴,如果他東瞅瞅西望望,心思不在牌上,那麼即使牌再好,也可能會輸掉。

其實生活中很多事情之所以失敗,並不是因為我們沒有能力去做好它們,而是我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不專心、不認真,所以最終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任何事情都需要投入,要想成就大事更要鍥而不捨地投入

事實上,任何事情我們只要一心一意地做,將精力都投入其中,離成功就不遠了。當陽光照在我們身上時,我們只會感到溫暖;當它穿過凸透鏡聚焦成一道光束時,卻變得犀利而不可視。一個用心不專的人往往一事無成;而一個人把他所有的精力凝聚成一點時,他會成為一把所向披靡的利刃,戰無不勝。同樣,一個人在打牌時,如果他總是用心不專,那麼再好的牌也會被他輸掉。

用心不專是一個人做事的大忌,一事無成是用心不專產生的惡果。歌德教導我們說:“一個人不能同時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會丟掉那匹。聰明人會把分散精力的事情拋在一邊,專心致志地學一門知識,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在你的身邊肯定有許多庸人,你仔細想過沒有,他們為什麼會學無專長,一生碌碌無為?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庸人的突出缺點就是難以專心致志。他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竭盡全力。就像鑿井一樣,他們花了許多時間和精力開鑿了許多淺井,卻不會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所以,他們最終喝不到甘甜的井水。

任何事情都需要投入,要想成就大事更要鍥而不捨地投入

有一個很有名望的主教正在花園中虔誠地禱告。此時,一名心慌意亂的侍女跑過來,焦急地尋找她丟失的孩子。由於著急,她並沒有注意到祈禱的主教,結果在他身上踩了一腳後,半句道歉的話未說就走了。主教經她一踩,心中頗為惱怒,就在他將要祈禱完時,侍女找到了小孩,高高興興地走回來了。一看到主教滿面怒容地站在那裡,她吃了一驚,也大為惶恐。

主教生氣地說:“你可不可以解釋一下剛才的行為?”

侍女回答說:“對不起,主教,我剛才一心惦念著孩子的安危,所以沒有注意到您在那裡。

當時,您不是正在祈禱嗎?您所祈禱的物件,不是比我的孩子還要珍貴千萬倍嗎?您怎麼還會注意到我呢?”

主教低頭不語。

任何事情都需要投入,要想成就大事更要鍥而不捨地投入

清代將軍胡林翼說:“凡辦事皆須神情貫注。若心有二用,則不能有成。”一個專注的人,必然不會因周圍的事物分心。一個下定決心的人,必定也是一個在各方面都成功的人。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如果選不準目標,到處亂闖,幾年的時間會一晃而過。如果想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就該像學打靶一樣,迅速瞄準目標。

學者梁實秋用30餘年的時間獨自完成了《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工作,投入了幾乎半生的精力。開始,梁實秋共物色了5個人擔任翻譯,他和聞一多、徐志摩、陳西瀅、葉公超,計劃5~10年完成。後來,另外4人臨陣退出,梁實秋便一個人把責任承擔下來。他在抗戰爆發前完成8部莎翁劇作的翻譯工作,“七七事變”後,為了躲避日寇的通緝,他不得不逃離北京,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繼續進行對莎翁劇作的翻譯。抗戰勝利後,梁實秋回到北京,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課餘之暇,他依然堅持莎翁劇的翻譯工作。1967年,由梁實秋獨自翻譯的莎士比亞37部作品的中文譯本全部出齊,在國內學界引起了轟動。梁實秋回憶說:“我翻譯莎氏,沒有什麼報酬可言,長年累月,其間也很少得到鼓勵……”

任何事情都需要投入,要想成就大事更要鍥而不捨地投入

梁實秋的成功,得益於他對這一工作的執著精神,得益於他一心一意地投入。任何事情都需要投入,要想成就大事更要鍥而不捨地投入。

專注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豪情,是“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投入,是“十年磨一劍”的等待。所以,荀子在《勸學》中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古今成大事者,大抵都具有這份執著精神。

人只有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精神才會高度集中。愛迪生在實驗室裡可以兩天兩夜不睡覺,可是一聽音樂便會呼呼大睡。可見,注意力與興趣有著直接的關係。興趣越大的事情,對人的刺激越大,興奮程度越高,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另外,善於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擾,也是我們提高注意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心一意地專注於自己的工作,是每一個有志進取的人不可或缺的品質。當你能夠專注地做每一件事時,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了。

任何事情都需要投入,要想成就大事更要鍥而不捨地投入

我想跟你分享喜樂,陪你成長,也希望你能見證我的成長。

專注於職場研究,用故事述說職場人生(請關注,每日更新)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職場大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