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子修練的是什麼功?徒弟怎麼學也學不會,他也學不會別人的武功

紀子修一生嗜武成痴。為了不破功力,保持童子之身,立誓一生不娶。後來在父母的逼迫下,不得不迎娶了妻子,但他始終不跟妻子圓房。甚至他住的房間,都不許他的妻子進來。父母見他太過執拗,曾逼迫他的妻子架梯進入他的房間。結果他轉身就跑,還把妻子反鎖在房間裡。父母見狀,無可奈何,只得由他。

紀子修對童子功如此狂熱,可惜的是,也正是因為堅持童子之身,使得他有一門功夫一直學不會,深以為憾。那麼,是什麼功夫他一直學不會呢?

紀子修練的是什麼功?徒弟怎麼學也學不會,他也學不會別人的武功

紀子修出生於1845年,是滿洲正白旗人。和那些養尊處優的滿洲八旗子弟不同的是,紀子修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棒,年少時曾拜過王姓拳師學習彈腿與花拳。

紀子修聰穎好學,難能可貴的是,他很能吃苦,為了學得真功夫,他常常三更就開始練功,夜裡睡前,還要把所學的拳腿功夫重溫一遍。所以,在一眾師兄弟中,紀子修的武藝進步最快,他的身手也最矯捷。

20歲的時候,紀子修成為了護軍營中的一名侍衛。當時,護駕軍神機營有個叫劉仕俊的教官武藝高超,他的岳氏散手與鷹爪功都十分了得。紀子修得人推薦,拜在他的門下,光是學岳氏散手就花了9年時間才藝成。

紀子修不僅以武會友,而且還四處訪尋高人隱士。後來,他又學會了虎縱及過車功夫。所謂“虎縱”,就是一種像老虎撲騰跳躍的功夫。“過車功夫”則相當於一種硬氣功。有一次,紀子修在北新倉運送糧食時,看到裝有數百斤的米車經過,一時興起,竟臥在地上,以臂擋輪,讓車輪從他手臂上

壓過

,而他的手臂卻毫髮無損。一時,圍觀者無不大駭。驚歎之餘,大家就給他起了一個外號——鐵臂紀。結果此事不脛而走,“鐵臂紀”的名氣也隨之越傳越遠。

紀子修22歲時,就憑著高強的武藝多次獲得功勳,被擢升為護軍校。

當時楊露禪在旗營充任武術教官,教授旗人太極拳。

由於端王很推崇太極拳,因此一些王公子弟也把學太極拳當作很時髦的事情,都來找楊露禪學武。但這些人養尊處優,根本吃不了苦,所以楊露禪為了迎合王公子弟們的需求,把原本技擊性很強、動作複雜的招式進行了刪減。不過,真正

楊露禪真傳的,還是有人,他們是三個旗營下級軍官:凌山、萬春和吳全佑。

紀子修成為護軍校後,為了學習太極拳,拜凌山為師。凌山的太極拳發勁很剛強,而紀子修由於早年學的都是硬功夫,因此他在學完太極十三式後,更是剛上加硬。

此後,紀子修又把太極拳的綿柔與岳氏散手的

剛勁

進行整合,從而形成了剛柔並濟的風格。紀子修為了檢驗成效,多次與武術高手較技,結果竟無一人能勝過他。尤其是他的推手,更是出神入化。文人楊敞曾對他的推手給予過極高的評價:“故推手發勁,堅實縝密,當之者或如箭之離弦,或如魚之脫網,被擲尋丈以外,如觸電然。既不能抗,亦對能避,蓋熟極而化。神手,其技也。”

紀子修練的是什麼功?徒弟怎麼學也學不會,他也學不會別人的武功

1891年,紀子修隨軍在中俄邊境科布多駐防。由於兩國相交,兩國將校也多有接觸。俄國人普遍身材魁梧高大,在他們看來,中國人身材瘦小,氣力不足,因此他們對清軍及清軍將校都頗為不屑。

俄軍中有一個會武術的將校,據說指力驚人,能隔著好幾層衣服戳傷人。他聽說紀子修有武藝,便強要與紀子修比武,以羞辱中國武技。

紀子修本不願意與俄軍鬧出糾葛,但對方咄咄逼人,於是他就答應了下來。

兩人剛一動手,紀子修就以一招散手將他摔倒在地。俄軍將校不服,馬上立起又向紀子修發起進攻。不料他還沒看清紀子修的招數,便又被彈出數丈開外。如此接連數次,俄軍將校不僅毫無招架之力,反而頻頻被其擊倒在地。這下,俄軍將校才知中國武術名不虛傳。此後,他和紀子修結下了友誼,還在紀子修五年任滿回京的時候,贈他一把手槍作為紀念。

宣統皇帝繼位的時候,紀子修因功,賞戴花翎,一時榮光無比。可惜沒過幾年,清王朝就窮途末路,宣告退出了歷史舞臺。紀子修半世掙來的軍功和官職,一夜之間,也都化為烏有。

不過,是金子就會發光,更何況民國初年,國家正是用人之際。所以紀子修很快就被國民政府委任為參領。擱在清朝,這是正三品的官職,擱在現在相當於上校級別。可見,紀子修到了民國也是很受器重的。

當時,楊露禪父子已經把楊氏太極拳發揚光大,成為了門派武術中的主流武術之一。他們又透過不斷收徒授藝,培養出了一大批太極高手,比如吳鑑泉、劉彩臣、許禹生、吳圖南等人,都是京城武術界裡的翹楚人物。再加上又都師出同門,因此他們經常聚在一起探討太極奧義,切磋拳技等。

許禹生在教育部擔任專科主事後,為了雪“東亞病夫”之恥,在他的建議下,學校不僅增設了國術課,還把國術納入了考試專案。同時,為了便於普及武術運動,研究武術理論和拳史,許禹生還創辦了第一個新型武術組織——北平體育研究社。

北平體育研究社是經過國民政府批准創辦的,規格很高。因此能到那裡去做教員的,都是武術界的天花板級的人物。當然,這其中肯定少不了楊露禪的兩個兒子。除了他們倆,像紀子修、吳鑑泉、劉彩臣等武術高手,也都被聘為教員。

本來,吳鑑泉、紀子修等人都頗為自己在武術上的造詣而自傲,然而誰也沒想到,有個叫宋書銘的人,在武術界竟颳起了一陣龍捲風。為什麼這樣說呢?

紀子修練的是什麼功?徒弟怎麼學也學不會,他也學不會別人的武功

說起來,宋書銘已經是一位年逾七十頭髮花白的老先生了。他才高八斗,很得袁世凱器重,在袁世凱登上總統寶座後,他被聘為機要秘書。

宋書銘自稱是“武當七子”宋遠橋的第十七世孫,不光精於易理,且善太極拳。據他說,他練的太極拳名曰“三世七”,又稱為綿拳。

北京武術界聽說宋書銘是武術世家出身,再加上他又是袁世凱身邊的紅人,因此一些武術高手紛紛遞帖拜謁,並與他較技,然而讓人驚詫的是,這些武術高手竟無一人能與宋書銘交手兩個回合。

許禹生由於在教育部做官,與宋書銘有數面之緣,但一直沒有機會較技。紀子修等人早就聽聞宋書銘武名,也一直請求許禹生帶他們去會一會宋書銘,看看宋書銘是不是真的人如其名。

這天,許禹生果然帶著吳鑑泉、紀子修等人去拜訪宋書銘。他們到了宋書銘的住所後,得到了宋書銘的熱情接待。在探討太極拳術的時候,宋書銘不僅拿出珍藏的家傳抄本《宋遠橋太極功源流支派論》給大家翻閱學習,還應大家請求表演了一套“三世七”拳。其招式和拳法在大家看來,與楊氏太極拳大同小異,並沒有不同尋常的地方。

沒想到在接下來推手的時候,許禹生剛和宋書銘搭上手,卻歪斜不能自持。待宋書銘一揚手,許禹生竟撲跌在地。

這時,大家才看出宋書銘的推手果然有些不同。比如常人推手,一般會用兩隻手掌壓住對方的兩臂,但宋書銘則正好相反,他的手臂在對方的手掌下側,用手背與兩臂的外側使力。

儘管許禹生敗下陣來,可是紀子修等人並不服氣。畢竟他們都是

太極圈

裡首屈一指的武術高手,再加上爭強好勝,於是紛紛和宋書銘較技。然而無一例外,只要搭上宋書銘的手,他們都感覺空無一物,只能任由宋書銘牽制。而他們想發勁卻不能,最後無一不隨其指而跌僕在地。

紀子修練的是什麼功?徒弟怎麼學也學不會,他也學不會別人的武功

要說,在這些人中,紀子修的功夫是最高的,再加上他又是純陽之體,一生與人較技,幾乎出手必贏。然而誰也沒想到,他在這次較技中,卻是眾人中最狼狽的一個,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吳鑑泉、許禹生等人的拳法和推手,多是綿軟風格。在他們敗在宋書銘手下後,紀子修就反其道而行,他和宋書銘一搭手就用了上硬勁。只見他雙手死死地壓在宋書銘的手臂上,企圖壓垮對方。

要知道紀子修在學太極拳之前,已經學過彈腿與花拳,後來又跟雄縣劉仕俊學過岳氏散手,這些都是硬功夫。後來,他才跟著凌山學太極拳。凌山是楊露禪早期的嫡傳弟子,他的太極拳以剛發之勁著稱。紀子修由於練過十多年硬功夫,所以紀子修的太極拳就剛上加硬了。

沒想到宋書銘很擅長對付這種剛勁,就在紀子修幾乎要壓垮宋書銘時,只見宋書銘猛一用力,只聽“轟”的一聲,紀子修已經被他的彈勁,彈出一丈開外,狠狠地撞在了牆上。

這下,所有人都見識了宋書銘高超的武藝。所謂“能者為師”,大家欽佩之餘,不由得叩首行禮,爭相拜宋書銘為師。紀子修由於愛慕宋書銘拳技,因此也尊其為師,想要學習他的絕技。

不過,讓人遺憾的是,由於紀子修的功夫多以剛硬為主,因此練起來十分艱苦。最終他雖然非常努力,但是沒有學會這門絕學。

1922年,77歲的紀子修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他在去世之前,都沒有學會宋書銘的武功。可惜他一身剛硬的功夫,徒弟們也沒人能夠學會。畢竟像他那樣,保持童子之身的人,幾乎沒有。同樣的,他的徒弟們想學,再怎麼努力也學不會。因此,他去世後,他的武功也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