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崔希逸(一)——時常掛機的前半生

我叫崔希逸(一)——時常掛機的前半生

大家好, 我叫崔希逸,是個唐朝人,我們崔氏在唐朝是個名門望族,據《新唐書》統計,有十大房,一共出了二十三個宰相。然而這一切似乎跟我沒什麼關係,雖然我姓崔,還做到過從二品的官職,但是也沒見有史書給我立個傳什麼的,甚至都沒有關於我家世的記載,只留下了我一些零星的事蹟。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不小心得罪了誰,但是這都已經無所謂了。一千多年了,其實我早就接受了這個事實。人嘛,活的就是一個心態,嗯,死後也要保持一個好心態。

後世人喜歡說我是唐朝的名將,可名將這個事情麼,雖然算是一個事實,但也算是我心裡的一根刺。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名士、名臣這種稱呼。就像前面說的,歷史上沒有關於我家世的記載,我就像是憑空出現在了開元九年這一年,別問我是不是穿越者,我也不知道,同時我也不知道網文作者們是不是很喜歡我這種人設。總之,我的故事真正開始於開元九年。

開元九年,那個時候我還在萬年縣做縣尉,萬年縣是個京縣,天子腳下,這個時候我應該是在搞治安。朱雀大街往東都屬於萬年縣,往西是長安縣,很抱歉,我的一生應該來不及認識張小敬,因為時間上不太登對,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做過萬年縣的不良帥,而我去河西的時候他應該也不當兵了。可能我在萬年縣做縣尉做得還不錯,有了個名士的美譽,說來慚愧,感覺我也沒做啥特別的,就是儘儘本分而已。那一年,朝廷正準備搞一次大型的農村人口和土地普查,由宇文融大人主抓。我和另外28個兄弟因為都有名士之名,一起被選為了勸農判官,去地方檢括戶口、檢查土地歸屬和使用情況。這次任務可以說是完成得非常漂亮,所以大家都得到了提拔,我也被提拔為監察御史,算是開始了我正式的仕途生涯。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在這次被提拔後,我在歷史上就消失了九年,也可以稱作空白的九年。但是這九年裡其實我也沒閒著,從正八品做到了從三品,從監察御史到吏部郎中這樣的京官,做到鄭州刺史這樣的地方大員。沒錯,我再次回到歷史裡是以鄭州刺史的身份,那是開元十八年,那個時候陛下應該是在東都洛陽。說來好笑,我大唐的皇帝們啊,很喜歡在長安和洛陽之間玩搬家。開元五年到開元二十四年,二十年間,陛下帶著文武百官在長安和洛陽之間來回搬了十次家,簡直可以說是“不是在搬家,就是在做搬家規劃”。真想對陛下說一句:陛下啊,搬家就用XXX,XXX你值得擁有啊。

不過話說回來,每次搬家都耗資巨大、勞民傷財,陛下也不是真喜歡這麼來回折騰,也承受不住這份代價,主要都還是糧食鬧的。水災、旱災、地質災害,那些年關中平原並不安生,而且偶有饑荒,所以也不得以要搬,但是長安終歸是根基,災害過去也終歸是要回去的,所以就這麼來回來去的搬。但大家都明白,這始終不是長久之計,根本還是要解決糧食問題。所以開元十八年這一年,宣州刺史裴耀卿大人給陛出了一個糧食物流運輸方案,陛下覺得可行性很強、很開心。於是裴大人被任命為江淮河南轉運使,在他的舉薦下,我和蕭炅大人成了轉運副使。一干就是三年,提高漕運佔比及效率,這三年運了七百萬石糧食,同時對比陸運節省了四十萬貫費用,可以說是相當優秀了。

後來裴大人升遷到朝裡做宰相,我就接任了轉運使這個活,繼續著優秀的運糧生涯。可是這之後的兩年左右時間,我似乎又一次在歷史上掉線了。那位史官同學,你出來解釋解釋,這兩年是你安排我在掛機運糧嗎?!

我這次掛機回來已經是開元二十四年了,這個時候西邊好像不太平,吐蕃一直在和我唐起衝突。我不知道我掛機的兩年裡怎麼成為了中書省的右散騎常侍,也不知道是怎麼選中了我,秋天裡的一個決定,讓我去涼州做河西節度使,接替牛仙客。說實話我多少是有點懵的,似乎我的每段職業生涯都是從0到1,重新來過,從搞治安,到搞人口土地普查,再到御史、到搞物流運輸,現在又要去帶兵打仗了,優秀,不愧是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