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滅六國大一統,為何秦朝實行書同文車同軌,而蒙元做不到?

秦朝和元朝都是中國歷史上短暫的王朝,都是滅了六國實現了大一統,並且做了很多制度上的改革,給後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秦朝相繼滅了韓、趙、燕、魏、楚、齊,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政治、文化大一統;蒙元則花了60年時間,相統一了中國境內的西遼、西夏、金、吐蕃、大理和南宋等疆域,在地理空間上,實現了更大規模的“大一統”。

秦朝統一之後,實行了一系列政策鞏固國家統一,包括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實行郡縣制等等。元朝統一之後,也採取了不少措施,但是沒有實施書同文車同軌政策。這是什麼原因呢?

同樣是滅六國大一統,為何秦朝實行書同文車同軌,而蒙元做不到?

秦朝書同文

由王磐代為忽必烈起草的《江南平高太廟祝文》裡提及:“朔雪炎風,盡書軌混同之地;商孫夏裔,皆烝嘗助祭之臣”。但“書軌混同”也許不一定是忽必烈的理想,僅僅是漢臣王磐吹捧忽必烈開疆拓土,“統一天下”的套話。因為蒙元一代,從未實現書同文,似乎也沒有太多類似的政策,而是對各族實行因俗而治的殖民策略。

元朝歷代皇帝在詔書中,均提及“大一統”,元武宗稱“華夏一統”,元英宗稱“統一四海”,元文宗稱“混一海宇”,末代皇帝元順帝也說“奄有四海”。這些漢語詔書,都是漢臣草擬的,是元朝自己覺得值得吹噓的地方,雖然用詞不同,但用意相同。

同樣是滅六國大一統,為何秦朝實行書同文車同軌,而蒙元做不到?

忽必烈

但是當時也有很多漢族學者注意到這個現象:實現統一容易,保持長治久安不易。他們也按照漢族傳統思路,提出不少建議,有主張實施仁政的,也有主要無為的,有主張尊儒興學,有主張實行利民政策。唯獨也不包括書同文。

曾有蒙古貴族按照蒙古人先前的做法,主張屠殺或驅趕中原人,把農田改為草場,實現徹底的“蒙古化”,差點在中原造成更大的浩劫。幸虧被耶律楚材阻止,才確保元朝農業沒有受到進一步破壞。

同樣是滅六國大一統,為何秦朝實行書同文車同軌,而蒙元做不到?

耶律楚材

元朝實行四等人制度,蒙古人作為統治階層,為第一等;色目人是蒙古西征時征服的,為第二等;金、高麗統治下的北方漢人、契丹﹑女真和高麗等稱“漢人”,為第三等;最後被征服的南宋境內的南方漢人及其它民族稱“南人”,為第四等。上述四等人在任職、科舉、刑律等方面的政治待遇有較大區別。

元朝在行政制度上,吸取唐宋治理地方和邊疆的教訓,開創了行省制度,實行中央和地方的有效分權,這對後世的中國產生深遠的影響。

歷史上異族入主中原,在文化政策方面有三種選擇,一是漢化(以夏變夷),使用漢文字,二試圖同化漢族(以夷變夏), 三是因俗而治。

漢族建立的中原政權,毫無疑問選擇以以夏變夷。秦朝和六國皆認為自己是夏,均有尊夏攘夷之傳統,也曾共尊周王室,所使用文字均是同源,所以統一文字也是人心所向,阻力也不大。秦朝統一嶺南,也是秉持以夏變夷的思路,在全國推廣漢文漢字,問題不大。

漢族建立的漢唐宋明等朝代,自然而然可以做到書同文,沒有任何問題,尤其是在強漢盛唐,先進的漢文明影響到周邊各族,如高句麗、渤海、南詔、越南、韓、日本以及後世的琉球國,推行漢語漢字更不在話下,甚至不需要特意頒佈命令。這奠定了今日漢字文化圈的基礎。

同樣是滅六國大一統,為何秦朝實行書同文車同軌,而蒙元做不到?

漢字文化圈

五胡亂華之際,實行野蠻屠殺政策,生靈塗炭,白骨遍野,漢文化也慘遭破壞。但是胡人他們自己文化力量薄弱,要麼已經漢化,要麼無力以自己文化取代漢文化。

鮮卑建立的北魏,實施了不少漢化政策,鞏固了統治,此後北朝漢化較多,在中原自然也是使用漢字;後世的清朝,因為以少數統治多數,統治重心在中原,天長日久,不得不被漢化。

西夏貴族本來也是使用漢字和習俗,與中原幾乎無異,甚至一度試圖學習錢弘俶“納土歸宋”。後來因為李元昊有自立野心,決心對抗宋朝,刻意採用去漢化政策,發明了西夏文,併發明和推行有党項特色的習俗。契丹遼因為統治地域橫跨草原和燕雲,所以實行因俗而治,契丹文和漢文並立,沒有實行書同文。

同樣是滅六國大一統,為何秦朝實行書同文車同軌,而蒙元做不到?

西夏文

元朝為何不實行書同文?主要應有以下幾個原因:

1、統治者蒙古族,擁有自己成熟的語言,在成吉思汗鼓勵之下,發明了自己文字。在漢文明已經成熟的情況下,讓人口達到上億的漢族人民廢棄漢字漢文化是不可能的事。而讓統治階層蒙古人降尊紆貴,從心理上做不到,因為他們自詡是征服者。

2、而且當時蒙古人不僅生活蒙古草原,而且遍及中亞、西亞、東歐和中原,彼此仍然有共同民族心理,需要有共同文化,在漢文化影響不到的西亞和東歐,蒙古貴族採取漢化政策是不可想象的。各地蒙古貴族共同文化只能是蒙古文化——當然後世在很多方面在地化了。

同樣是滅六國大一統,為何秦朝實行書同文車同軌,而蒙元做不到?

蒙古文

2、蒙古人先西征後南下,也就是說蒙古人先統治北亞、中亞和東歐,然後再南下征服使用漢字的大理和南宋。作為征服者,蒙古人一開始以屠殺為主,很少考慮文化問題。而蒙古人、色目人列為前兩等人,已經習慣於因俗而治,根本不考慮書同文的問題了。

3、蒙古統治者長期生活在草原上,迷信武力為王,自己強大了,弱者自然望風而歸。雖然成吉思汗有見識,讓蒙古族使用了文字,但是仍然相信武力的力量,輕視文化的力量。故一開始就只有征服的計劃,而沒有書同文的規劃,甚至採取“馬上治天下”的做法。

環顧世界,阿拉伯帝國採取書同文方法,迅速同化了眾多部族,當今的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阿拉伯世界”是其文化遺產;大英帝國,在各殖民地推廣英語,讓英語成為當今最重要的國際語言,大大提高了英國的文化影響力和盎格魯薩克森系國家的話語權。

同樣是滅六國大一統,為何秦朝實行書同文車同軌,而蒙元做不到?

漢字

回到國內,如果我們把“以夏變夷”和“書同文”賦予時代的新含義,即以先進的、統一的文化推廣全國,移風易俗,是有利於保持和鞏固中華民族的大一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