沝?淼?㵘?當你瞭解了這些,前面的就都不是問題了

一個水,為水

我們都知道怎麼讀

那麼兩個水,三個水,四個水呢

知道咋念嗎?

哈哈,是不是一腦的霧水

還有五個、六個、七八個……

(額,這個古人好像沒有接著創造了)

不只是水

還有金、木、火、土……

(嘴上一句麻***)

心裡卻不得不感嘆

這古人的腦子是真的好用,天馬行空

這都能想的出來。

帶著一臉崇拜的樣子

默默的點開百度,輸入了“造字”

從此,便打開了對中國古漢字興趣的大門。

沝?淼?㵘?當你瞭解了這些,前面的就都不是問題了

前面透過“水”字的演變,給大家科普了漢字演變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基礎知識,相信大家現在對中國古漢字也有了一定的瞭解, 今天就繼續帶你遨遊漢字的世界,揭開造字的秘密。

在造字時代,水的源頭叫“泉”;石壁上飛濺的山泉叫“水”;由山泉匯成的水叫“澗”;山澗在地面匯成的清流叫“溪”;眾多小溪匯成的水流叫“川”,眾多川流匯成的大川叫“河”;最大的河叫江;江流又匯聚成海。

古老的漢字生生不息,從形成發展到體系,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而造字法更是在歲月的積澱當中煜煜生輝。

沿用“六書”的說法,有六種造字法,六書之首,象形為大。但是嚴格來講,漢字的造字法只有四種,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和假借應屬於用字的方法。

沝?淼?㵘?當你瞭解了這些,前面的就都不是問題了

1、象形法

象形就是用文字線條或筆畫描摹事物的形狀或特徵的一種造字法。

就拿簡單的“日”字來說,外面一個圓形,中間一個點,就像我們平時直視太陽時,所看到的形態一樣;還有“月”字,就像是一彎明月的形狀;“目”、“田”、“山”等都有事物的形態在裡面。

但是象形字裡面也有不是直接用來表示具體實物,而是用來表示與實物有關概念的。例如我們相當熟悉的“大”字,就像是一個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狀,四肢舒展,以表示“大”的狀態,這種用名詞推廣到形容詞的造字法,也是在後來的發展中演變過來的。

象形字起源很早,但是它的數量確是很少的。象形字都是獨體字,一般是構成其他字型的基礎。因為宇宙間的事物無限紛繁,不可能按每一個事物的特徵造一個象形字,況且,很多複雜的事物難以象形,很多抽象的概念又無形可象,因此象形字只有少之可憐的300多個。但是,象形字又是衍生的基礎,所以稱得上“六書之首”的稱號。

2、指事法

用象徵性的符號或在圖形上加上指示性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法。這種造字法大體上可分為兩類:

(一)單純性的符號,即不成圖形的符號。例如“上”和“下”,就是用一條長橫線來表示位置的界限,線上加一小橫線,來表示上面的意思;線下加一橫表示下面的意思。

(二)附合在圖形上的符號,在象形字基礎上加一個簡單的符號,用來指示說明事物。例如在刀口上加一點叫“刃”,指出刀刃的部位;在木下面加一橫是“本”字,指出這兒是樹的根部;在木上加一橫是“末”字,指出這是樹的末梢。

用指事法造字,這是漢字從象形發展到表意的第一步。但這種方法還不能普遍地應用到很多的事物上,而且作為符號的點、橫等跟其他筆畫混在一起不容易分辨,所以後面又有了新的方法,會意法。

3

、會意法

透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偏旁,按意義組合起來表示一個新意義的造字方法。

有兩個相同偏旁組合而成的:

兩人前後相隨,表示跟“從“;

三人重疊,表示“眾”多;

雙木重疊,表示樹“林”;

三木重疊,表示“森”林;

兩人後向並立,表示“比”較;

也有兩個不同偏旁組合而成的:

人靠著樹,表示“休”息;

樹上一隻手,表示在樹上“採”摘的動作;

手搭在眼睛上,意為觀“看”的意思;

又好像:

小土為“塵”;日月為”明”;不正為”歪”;不好為”孬”;不用為”甭”;山石為”巖”,合手為”拿”……

語言中有許多抽象的詞無法用象形、指事方法造出字來表示,剛好我們會意造字法剛好彌補了它們的不足。但是會意字也有它的缺陷,因為它的表意由人為主觀規定的,缺少客觀的標準,就拿“休”字來說,為什麼說是靠在樹上才叫休息呢?其它的地方就不行嗎?所以,這種方式造出的字侷限性依然很大。人們為了解決問題,又有了後面的形聲造字法。

4

、形聲法

就是由形旁和聲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

在前者象形、指事、會意的基礎上而產生的形聲字,它還屬於表意性質的文字,但已突破了漢字形體的束縛。它搭建了漢字與語音的聯絡,這也是漢字從表意邁向表音的一個重大發展。

形聲字,它因形見義,據形知音,把文字的表義和表音兩種功能有機地融合為一體。

聲旁,決定了字的發音;形旁,指出字的意義類屬。我們舉幾個例子看看:

如“蝗”就是一個形聲字,“蟲”是形旁,指出了“蝗”字字義的所屬類別,與蟲相關;“皇”是聲旁,表示“蝗”讀“皇”的音。

再比如“柑”也是個形聲字,“木”是形旁,指出了“柑”字字義的所屬類別,與樹木相關;“甘”是聲旁,表示“柑”讀“甘”的音。

形聲字聲旁和形旁的組合方式有很多種:

(一)左形右聲:如城、校、胸……

(二)左聲右形:如期、功、頂……

(三)上形下聲:如笆、罵、宇……

(四)上聲下形:如盒、盲、梨……

(五)外形內聲:如固、近、病……

(六)外聲內形:如悶、辮、聞……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有些字裡面的聲旁和字的讀音並不是完全一樣的。其實這個是因為古今語音的變化導致的,聲旁的有效表音在歷史的發展中逐漸減弱,例如“河”、“海”、“聞”等字,字與聲旁的讀音就不很相諧。

另一方面,不少漢字的形旁也在演變的過程當中逐漸減弱了其表意作用,例如“物”字用“牛”作為形旁,“騙”字用“馬”作為形旁。

沝?淼?㵘?當你瞭解了這些,前面的就都不是問題了

說完造字法

我們再次回到文章開頭

那麼我們的兩個水

“沝”讀什麼呢?

不妨我們形聲法推測一下

讀字讀半邊

讀“shui”?

哈哈,不為難你們了

“沝”字讀“zhuǐ”

意為灘磧聚集的地方

“淼”字讀“miǎo“

(這個應該會的)

意思是形容水大

“㵘”字讀“màn“

意思是形容水特別大

(確實是多一個水字,水就大一倍倍,優秀)

還有我們的金、木、火、土。。。

就不一一講解了

給大家留個懸念

自己去好好研究下

中國的古漢字

真的是充滿了魅力

歡迎喜歡中國文化的你

與我們的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