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百科】血海中原的狼頭大纛,借屍還魂“偷”天下——漢劉淵

【名人百科】血海中原的狼頭大纛,借屍還魂“偷”天下——漢劉淵

【名人簡歷】

劉淵(?-310年),即漢光文帝,字元海。匈奴人。新興(治今山西忻州)人,南匈奴單于於夫羅之孫,匈奴左賢王劉豹之子。十六國匈奴漢國的創立者,公元304-310年在位(308年稱帝)。

【歷史功過】

劉淵是漢化的匈奴貴族後裔,他在西晉日趨衰敗、各地流民紛紛起義反晉的浪潮中,趁勢在中原建立了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匈奴漢國政權。漢國政權建立進一步把中原推向戰爭和動亂,同時改變了曹操以來匈奴五部統治結構,重新恢復了匈奴傳統舊制。但從少數民族對漢人的長期統治過程中,為各民族之間深層次的融合,準備了條件。

【名言名文】

“吾每觀書傳,常鄙

隨陸無武,降灌無文

。隨陸遇漢高祖不能立業封侯,絳灌遇漢文帝,不能興教勸學,豈非一大可惜麼?”——《晉書·劉元海載記》

【賞析】

隨陸無武,降灌無文:隨、陸:隨何、陸賈,漢高祖時的文官;絳、灌:絳侯周勃,灌嬰,漢高祖時的武將。指人才的面片性,能文者不能武,能武者不能文。

【人物傳說】

龍子祠的傳說

龍子祠位於臨汾城西的姑射山下關於它的來歷,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距今100多年前的西晉末年,在古平陽以西的一個村子裡,有一個姓韓的老太婆,早年喪夫,膝下無子,過著孤苦寂寞的生活。一天,她到野外挖野菜,在密密的草叢裡發現了一顆又白又大的蛋,形狀非常奇特。韓婆就把它拿回來,想孵孵看究竟是什麼。她把蛋放在熱炕頭,蓋上被褥,日夜照看。過了七七四十九天,那個蛋開始動彈,先向左轉三圈,又向右轉三圈,剛一停穩,忽然蛋從中間裂開,裡面躺著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孩。這可把韓婆樂壞了,給他起了個名字叫橛兒,從此關懷備至,精心照管。橛兒一天天長大了,活潑可愛,聰明伶俐。鄰里們都說韓婆晚年有福氣。

橛兒4歲那年,正逢劉淵起兵反晉,攻佔了平陽古城,要在這裡建城稱帝。於是四處抓丁,橫徵暴斂,連年邁的老人都不放過,百姓深受其苦,怨聲載道。橛兒找到劉淵,對他說:你抓的這些老人,體力衰微,能幹動活嗎?不如你把他們放了,我去替他們築城!劉淵一看4歲兒童乳臭未乾,竟然口出狂言,就沒有理睬。橛兒見狀,繼續說:築城的事我一人包了,不信就限定時間吧!劉淵雖不相信,但似乎覺得裡面有些名堂,就把抓來的百姓放走,氣狠狠地對橛兒說:限定三天把城牆築好,不然就要割掉腦袋。

韓婆知道這事以後,既讚賞兒子人小志大,為民請命;又耽心兒子的性命難保,驚恐萬狀。她燒香磕頭,祈求神靈保佑。橛兒卻滿不在乎,每天只顧挖菜玩耍。兩天過去了,仍未動一磚一石。劉淵傳令三天一到就拿橛兒開刀問斬。不料到了第二天夜半三更,突然烏雲密佈,飛砂走石,狂風呼嘯,隱隱約約傳來搬土運石之聲。小橛兒變成一條蛇在前面爬行,韓婆緊隨在後面撒灰。很快城牆順著灰線築起來了。

雞叫天亮,劉淵一看先是驚喜,再一看勃然大怒,原來城牆上寬下窄,搖搖欲墜。劉淵要殺橛兒,橛兒對他說:城牆可以修好,但你要答應三個條件,一是不亂抓民;二是不搶奪民財;一是不毀壞莊稼。劉淵稱帝心切,滿口答應下來。當天夜裡又是狂風驟起,飛砂走石,颳得人們眼都睜不開。風停砂落後,一座方方正正固結產的城牆築起來了。劉淵驚奇橛兒有超人的本領,害怕與他爭奪帝位,起意殺害橛兒。他提劍向橛兒砍去,橛兒巧妙躲過,拔腿就跑。劉淵帶兵緊追,直追到平山腳下,把橛兒團團圍了起來。橛兒見難以脫身,就變成一條龍,鑽進山腳下的石穴裡。劉淵趕到,看到石穴口上露著一條龍尾,就舉劍斬之,忽然鮮血汨汨流出,以後慢慢變成了清澈凜冽的泉水。劉淵以蛇為風雲雷雨之神,便在泉旁建啟祭祀,稱為龍子祠。

【生平大事】

侍奉晉朝

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分匈奴為五部,以劉豹為左部師居於新興(今山西忻州市北),劉豹死後,劉淵代為左部帥。西晉太康十年(289),晉武帝司馬炎以劉淵為匈奴北部都尉。

劉淵少年時代,酷愛讀書,因此,漢化程度很高,頗受當時太原名流王昶、王渾等的器重。稍長兼修孔學,射藝精熟,膂力過人。又生得體貌偉岸,姿儀不凡,深得時人崇重。

魏鹹熙年間(264—265),劉淵以侍子(即人質)身份留居洛陽。西晉泰始初,鮮卑樹幾能在涼州起兵反晉。上黨李熹建議署劉淵為大將軍,發五部匈奴,西征涼州。大臣孔恂說:“元海若能平涼州、斬樹幾能,恐涼州方有難耳,蛟龍得雲雨,非復池中物也。”遂未成行。齊王司馬攸見劉淵才智出眾,勸晉武帝司馬炎說:“陛下不除劉元海,臣恐幷州不得久寧。”劉淵賴王渾等幫助,才倖免於難。

晉惠帝繼位後,由楊峻輔政,楊峻署劉淵為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封漢光鄉侯。

八王之亂爆發後,成都王司馬穎執政鎮鄴,又署劉淵為寧朔將軍,監五部軍事。其時由於中原戰亂,幷州境內的漢族居民大都流徙江南,在幷州胡漢勢力的分佈和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匈奴劉氏貴族見有機可乘,開始策劃“興邦復業”,起兵反晉。劉淵的從祖父劉宣對其族人說:“昔我先人與漢約為兄弟,憂泰同之,自漢以來、魏晉代興、我單于雖有虛號,無尺土之業,自諸王侯,降同編戶。今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興邦復業此其時也,左賢王元海姿器絕人,斡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單于,終不虛生此人也。”不久,幷州刺史司馬騰與安北將軍王浚聯合進攻司馬穎。司馬穎想以匈奴為外援,遂拜劉淵為北單于、參丞相事。劉淵託稱要回幷州招募五部匈奴,於是返回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劉淵回到離石後,被諸部匈奴共推為大單于,二旬之間,擁眾五萬。西晉永興元年(304)自稱漢王,改年號為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為神主以祭之,立妻呼廷氏為王后。署置百官,以從祖父劉宣為丞相,經師崔遊為御史大夫,宗室劉宏為太尉,建立漢國。

幷州刺史司馬騰聞訊,忙率兵前往鎮壓,部將聶玄與劉淵戰幹大陵(今山西文水縣),聶玄大敗,司馬騰大為恐懼,遂率幷州三萬餘戶下山東。劉淵乘勝進軍,接連攻下法氏(今山西高平縣)、屯留(今山西長子縣)、中都(今山西太原市)等地。

西晉永興二年(305),司馬騰再次出兵討伐劉淵、部將司馬瑜、周良等駐軍汾陽,劉淵派武牙將軍劉欽等前往阻擊,前後四戰四捷,劉欽大勝而還。這年離石發生大饑荒,劉淵派太尉劉宏、護軍馬景等駐守離石,自率大軍開赴上黨壺關(今山西壺關縣)。

光熙元年(306),司馬越為太傅,進表原幷州刺史司馬騰為東燕王,以劉琨為幷州刺史。劉琨到幷州後,由於饑荒與戰爭,此地百姓難以自存,吏民萬餘人由李惲等率領,隨司馬騰流亡冀州,組成“乞活軍”。留居幷州的漢族居民不足二萬。劉琨只好到上黨組織軍隊,得三百餘人,受到劉淵部將劉景的攻擊,在上黨無法立足,遂轉戰至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南)。其時,侍中劉殷、王育等向劉淵進言說:“殿下自起兵以來,已歷數載,但仍偏守一方,王威未震。如能集四方兵力,併力一戰,拿下河東,建立帝號,再揮師西南,攻克長安,然後以此為都城,徵發關中之兵,取洛陽,滅西晉則易知翻掌了。這也正是高祖皇帝創立基業的方略。”劉淵聽了大喜,遂發兵攻克了蒲阪(今山西永濟縣)、平陽(今山西臨汾市)據有河東全境。這時,中原起義的汲桑、王彌、石勒及鮮卑陸逐延等都紛紛歸降劉淵,迅速在幷州形成了各族人民共同反晉的巨大浪潮。

公元304年8月,劉淵的堂祖父、右賢王劉宣看到晉庭大亂,互相殘殺,以為反叛的時機已到,便對族人說:“自從漢朝滅亡以來,我們的單于都是徒有虛名,不再有一寸土地。其餘的王侯,地位卻降到與老百姓一樣。現在司馬氏骨肉親人互相殘殺,四海動亂如同鼎中沸騰的開水,光復呼韓邪的事業,這正是時候!”於是互相謀劃,推舉劉淵為大單于,並派他的心腹呼延攸到鄴城去告知他。劉淵知道後,十分高興,當時他正在鄴城,便以會喪為藉口要求北歸會喪。司馬穎不允許。劉淵只好密令呼延攸先回去,通知劉宣等人,讓他們召集五部匈奴以及各小民族的積蓄力量,加緊準備,伺機反晉。

稱帝建漢

【名人百科】血海中原的狼頭大纛,借屍還魂“偷”天下——漢劉淵

公元304年8月初,劉淵找了個理由瞞過了司馬穎,回到左國城(今山西離石),劉宣等人立即給他上封大單于稱號,二十多天時間,有了五萬人馬,建都離石縣。10月,劉淵又將都城遷到左國城。稱國號為“漢”。接著,劉宣等人請求劉淵上一個尊號,劉淵說:“現在四方都沒有平定,暫且按照漢高祖那樣稱漢王吧。” 於是,劉淵祭天於南郊,登上漢王王位,宣佈大赦,改年號為元熙。

永嘉二年(308),劉淵正式稱帝,遷都平陽,國號為漢。宗室劉氏以親疏遠近為等級,都封郡縣王,異姓以謀謨戰動相次封為郡縣公、侯。以劉宣為丞相,劉宏為太尉,劉和為大司馬,劉歡樂為大司徒,呼延翼為大司空,呼延攸為宗正。

這年冬天,劉淵派劉聰、劉曜、劉景率五萬精騎進攻洛陽,西晉東海王司馬越派參軍孫詢、將軍丘光率兵拒阻,漢軍敗還。

永嘉四年(310)七月,劉淵病重,以陳王劉歡樂為太宰,長樂王劉詳為太傅,楚王劉聰為大司馬、大單于。不久病卒,歷位六年。廟號高祖;諡號光文皇帝;葬永光陵;曾用年號:元熙(304年十月—308年九月)、永鳳(308年十月—309年四月)、河瑞(309年五月—310年六月)。

【秘聞軼事】

少時酷愛讀書

劉淵,字元海,匈奴左賢王劉豹之子。少時酷愛讀書,以上黨大名士崔遊為師,博習經史。常對人說:“一物之不知者,周君子之所恥也。”頗受當時太原名流王昶、王渾等的器重。稍長兼修孔學,射藝精熟,膂力過人。又生得體貌偉岸,姿儀不凡,深得時人崇重。

【名人評說】

《魏書》:劉淵一唱,石勒繼響,二帝沉淪,兩都傾覆。”

【歷史遺蹟】

臨汾市堯都區金殿鎮

歷史上,臨汾曾經五次建都:一是堯都,二是晉都,三是韓都,四是西魏都,五是漢國都。這漢國都就是匈奴頭領劉淵建造的漢國故都了,明朝萬曆本《臨汾縣誌》在古蹟中載有:劉淵城,在城西南20裡,晉永嘉末,淵偕號初居蒲子,後築此為陶唐金城。都之。臨汾市的西南端有金殿鎮,金殿即劉淵皇帝的金鑾寶殿了。

【歷史啟示】

劉淵——借屍還魂“偷”天下

借屍還魂“偷”天下的匈奴第一人五胡進駐中原,最先問鼎中原的是匈奴,其始作俑者,便是漢趙國的第一任皇帝劉淵。所謂“劉淵一唱,石勒繼響,二帝沉淪,兩都傾覆”,《魏書》用了短短的16個字,便再現了西晉滅亡、北方沉淪的歷史往昔。劉淵透過借屍還魂的伎倆,如願以償地“偷”取了天下,實現了匈奴在中原的霸業,更完成其先祖冒頓一生未竟的心願。劉淵的稱帝,讓中原不再僅僅是漢人的天下,在他之後,五胡諸族如法炮製,粉墨登場,走馬燈似的在北國建立起十幾個大小不等、實力不一的割據政權。

中原以外的民族,可以說無時不在嚮往著中原的富庶與肥美。中原的文化源遠流長,在他們內心,一直是充滿著無限的尊崇與渴望,與中原發生聯絡最早、影響最深的匈奴,則尤其如此。冒頓實現了匈奴的鼎盛輝煌,卻並未完成主宰中原的超級夢想。匈奴經歷強盛、分裂、歸附,最後成為中原的附庸,東漢末年,曹操又“分其眾為五部”(《晉書》),由漢人統管,以弱其勢。自此,一直困擾中原的匈奴問題,得到暫時的解決,匈奴也進入了一段短暫的、相對平靜的歷史休眠期。

饒是如此,匈奴問題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匈奴部族仍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特別是到了東漢末期,已慢慢接受中原文化的匈奴,日益繁盛,發展很快。更重要的是,他們心中仍念念不忘先祖昔日的輝煌。看看劉淵起事之前,劉淵的叔祖父,當時匈奴五部的右賢王劉宣的話,說得再明白不過了,“自漢亡以來,我單于徒有虛號,無復尺土;自餘王侯,降同編戶。今吾眾雖衰,猶不減二萬,奈何斂手受役,奄過百年!”(《通鑑》)其內心,對匈奴彼時的處境是憤憤不平的。這不是劉宣一個人的想法,他應該代表了當時很大一部分匈奴人,特別是匈奴貴族的真實思想。而最終將他們這種理想變為現實的,便是劉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