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自古是蠻荒之地,為何佛山倫文敘父子,卻兩狀元一榜眼

廣東、廣西及海南等地,古代稱為“嶺南”,給人的印象,大多是煙瘴蠻荒之地,社會落後,文化平庸,而且還是官員流放的地方。

其實並非如此。

由廣東文化、桂系文化、海南文化構成的嶺南文化,向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秦漢開始開發嶺南,經三國、魏晉南北朝的“衣冠南渡”,五代亂世、宋之“靖康之恥”和蒙古入主中原,又有大批中原及江南人民遷往嶺南。嶺南文化正是在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又兼具嶺南地方特色。

廣東文化又包括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雷州文化和高涼文化,尤以廣州府(珠江三角洲)為核心的廣府文化最具代表性。

嶺南自古是蠻荒之地,為何佛山倫文敘父子,卻兩狀元一榜眼

(倫文敘雕像)

明代狀元倫文敘,便生活在廣府文化的核心圈之一的佛山。

倫文敘的文學才華從小就表現出來。同時身具異相,頭圍二尺,被人戲稱為“大頭仔”,這是典型的廣東地方化稱呼。倫文敘幼時家貧,無錢讀書,父親教之。後常到村中私塾偷聽,感動老師,收為弟子。沒兩年老師去世,倫文敘不得已輟學,回家替父母賣菜,打理生計。

倫文敘八九歲便會詩文、對聯,鄉人盡知,被稱為“神童”“鬼才”。

現在很多電視綜藝裡的神童,被父母帶著到處走秀,其實和宋之方仲永無甚區別,“泯然眾人矣”也只是個時間問題。

1489年,22歲的倫文敘被兩廣的巡按御史賞識,派到京師太學求學,一學就是十年。“方仲永”們千萬聽好了,十年苦讀,天賦加勤奮,才是倫文敘成就狀元的原因所在。

1499年,倫文敘連中會試、殿試第一名,高中狀元。科舉向來被後人所詬病,倫文敘的狀元含金量到底怎麼樣?我們來看看他的兩個同學:一個是曾擔任南京兵部尚書、文治武功了得、創造陽明心學的聖人王陽明。他是二甲第六名。另一個是本來就很出名,經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而更加出名的唐伯虎,卻不幸落榜,半生潦倒,放浪形骸。

嶺南自古是蠻荒之地,為何佛山倫文敘父子,卻兩狀元一榜眼

(唐伯虎劇照)

從1499年高中狀元到1513年去世的 14年間,倫文敘是十年仕途,四年守孝。從1499年到1506年的7年間,倫文敘一直擔任翰林院修撰,翰林院也多是文人“學而優則仕”後的第一站。

1406年,他的仕途已然大有起色,被委任為安南正使。上任途中父親去世,倫文敘回家守孝,未能赴任,這一呆就是4年。

1410年倫文敘再次被起用,官復原職,這一年他還多了一個頭銜——經筵講官。“經筵”是皇帝聽書講史之地,此職便是給皇帝講授書史經義的。後來倫文敘又擔任右春坊右諭德兼翰林侍講,負責東宮太子教導事宜。也就是說,倫文敘先後給皇帝和太子講過課,他的才華和文學功底,必然是得到了朝臣和帝王的一致認可的。

1413年,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年,倫文敘幹了兩件事情:一是當年春天編撰皇家族譜,被稱為“記載精竅,文辭豐蔚豪宕”;二是秋季擔任應天試的主考官。這兩件差事,任何一件,沒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名望是幹不下來的。

同年,回京途中倫文敘病逝,時年46歲,天不假年!

嶺南自古是蠻荒之地,為何佛山倫文敘父子,卻兩狀元一榜眼

(古代狀元)

倫文敘的少年才華,得到鄉里人、兩廣總督、巡按御史的一致認可。十年仕途又先後給皇帝和太子講授書史,編撰皇家族譜,擔任應天試主考官,仕途雖不十分顯赫,但這些職務卻是需要真本事、真能耐和真才華的。

倫文敘對對聯很有研究,頗有造詣。對聯是獨特的中國漢字所形成的獨特中國文化形式,對仗工整,極富美感,文人百姓皆愛之。這也是中國人在陰陽二元論價值觀的長期影響下,形成的集體無意識。除了遵循對聯原有的意義和創作思路外,倫文敘還將身邊的事情融入對聯中,通俗易懂,巧妙又多有奉勸之意。如少年時的“杏壇七十二賢,賢賢希聖。雲臺二十八將,將將封侯”,成年後的“井底開花,蜜蜂聞香難以採。粉強畫果,老猴想吃枉心思”等,倫文敘還留下了很多帶有濃厚粵語氣息的對聯。

倫文敘的文學才華,還透過他的教育在後代得以傳承延續。倫文敘育有五子六女,長子倫以諒,進士,官至南京通政司參議。次子倫以訓,榜眼,官至國子監祭酒。三子倫以詵,進士,官至南京兵部武選司郎中。一門四進士,一個狀元,一個榜眼,名震一時。

文化和才華的世代傳承和延續,才能成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真正的文化和才華。從這個意義上說,教授君王,詩書傳家,大明狀元佛山倫文敘公,堪稱表率,才莫大焉。

(參考資料:《倫文敘全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