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時期,武威地區接受移民後,對該地區有何影響

武威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猶如一塊磁石,吸引了大量的外來移民。這個群體中既有永嘉之亂後,前來避難的大量計程車人,也有躲避戰爭計程車兵,被髮配到此的刑徒,還有長期生活於武威周邊、積攢實力的少數民族,再加上來自西域的商賈、僧人等

,這使得這一地區的人員組成成分極為複雜。這既是武威的機遇也是挑戰。

十六國時期,武威地區接受移民後,對該地區有何影響

一、

中原人士流寓武威的影響

西晉末年,中原地區正值戰亂,河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並在前涼張軌政權的治理下較為安定,為大批中原人士提供了避難場所,不僅如此,由於統治者本身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因此不僅很好的儲存了輸入涼州的中原文化,還將其發展提煉,在之後又傳回中原,對北朝、甚至隋唐的政權制度建立上提供了有力的依據,而博大精深的隋唐文化也和河隴地區的文化聯絡緊密。

十六國時期,武威地區接受移民後,對該地區有何影響

(一)

上層移民——前涼張軌集團

自中原而來的移民大軍中,最有名、也較早遷來武威的便是前涼的奠基者張軌。張軌到達涼州後,除了積極籠絡涼州大族,其次便是積極吸引外來人口,選撥有才能計程車人,為鞏固政權、發展經濟文化奠定了基礎。由於張軌良好的經營,到永嘉之亂時,武威已是中原士人的

“避亂樂土”,前涼時期武威農業、經濟的巨大發展已毋庸置疑,而文化的進步更是突出,以它為代表的五涼文化成就不僅奠定了河西區域文化的基礎,對後世中國的封建社會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在西晉年間,中原正值永嘉之亂、戰亂頻繁,而涼州地區偏安一隅,社會政局比較安定。在大批中原士人遷入武威的條件下,漢文化也傳入了武威,並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與傳承。到了北魏統一北方後,大批人口又被政府從武威遷往了內地,在這個過程中,漢文化又流回中原,北魏孝文帝、宣武帝年間的制定典章制度方面就深受其影響。因此,不管是北魏還是北齊的文化流派中都應該有河西文化一脈。

十六國時期,武威地區接受移民後,對該地區有何影響

(二)

其他中原移民

在避難武威的移民中,除了像張軌這樣的上層貴族,也有許多有識之士以及手工業等勞動力群體。

這些士人憑藉著自身能力與才幹在武威地區的統治集團內任職。除了這些士人,在遷入人口中佔最大比例的便是其他普通群眾了,這些人不僅為武威補充了勞動力,更帶來了先進的中原生產技術,有力地促進了武威的農業、手工業等方面水平的提高。

十六國時期,武威地區接受移民後,對該地區有何影響

另一方面,這些入遷人口在武威得到了庇護,在當地生產生活。還有其他勞動力群體也為北魏社會生活做出了貢獻。《魏書》記載:

“及平涼州,得其伶人、器服,並擇而存之”。可見當時的政權很願意接收手工業者。北魏太武帝末年,苟頹“遷奏事中散,典涼州作曹”。

這裡的

“涼州作曹”應該是指北魏滅北涼後,將大批的涼州工匠遷入內地,這些工匠在當地組建的手工業作坊,單從他們已有能力自發地形成作曹,可見當時自涼州遷來的人口數量應該不小,而且都手藝不凡,能夠在當時經濟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

十六國時期,武威地區接受移民後,對該地區有何影響

二、

少數民族入主武威後的政治格局

由於武威地處中原與西域之間,它不僅吸引大批的中州人士,也接納著許多來自西域的少數民族,這就使得武威的文化不僅繁榮,更具有多樣性這一特點。在十六國時期,放眼當時包括中原地區在內的北方,有不少少數民族執掌的政權,它們都存在矛盾尖銳的社會問題,其中兩個民族之間的矛盾佔有很大一部分比例。

原有的漢族統治的社會秩序被後來進入的少數民族所打破,民族成分、比例都發生了變化,甚至不由漢族執政,這些問題都是以前從未出現的,能否正確處理民族關係決定著這個政權的興衰,這個道理在漢族執政時也同樣適用。河西地區民族的多樣性與數量之龐大前文已介紹過,地處其中的武威地區同樣是雜居廣泛。

十六國時期,武威地區接受移民後,對該地區有何影響

在這個時期,西北地區出現了五涼政權,它們或先後交替、或同時存在。這其中的三個政權是由少數民族氐、鮮卑、盧水胡分別建立的。雖然它們建立的政權時間都不長久,但都留下了珍貴的資料。三個政權即有共同點,又存在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這個區別即是對漢族的態度和政策,這也就影響了它們各自的建樹與成就。

十六國時期,武威地區接受移民後,對該地區有何影響

(一)

缺乏社會基礎,矛盾尖銳

雖然當時的武威地區各民族不斷遷入、人數不斷增加,但漢族依然是人口比例中的大部分,而且其文化程度、生產水平遠高於其他民族,尤其幾家大姓更是代表當地的主流。前涼的張軌深諳這一道理,透過籠絡大族很快奠定並堅實了自身的基礎。但呂光在主政涼州後,積極推行氐族本位政治,即中央與地方的重要職位皆由氐族貴族擔任,對非氐族人士一般都不委以重任。

偶有非氐族人士身居要職者,也易因讒言而獲罪。如曾跟隨呂光征伐西域、平定河西的杜進,此人因為呂光出謀劃策、數次立過大功,後被授輔國將軍、武威太守,就因石聰向呂光進言中州人

“止知有杜進耳,實不聞有舅”,被呂光猜忌而誅殺。這種不信任其他各族、堅持推行氐族本位的做法引起各族的強烈不滿,不僅不能有效維繫各族間的關係,反而更加不斷激化矛盾,為日後埋下禍根。

十六國時期,武威地區接受移民後,對該地區有何影響

(二)

與漢合作,有所建樹

在後涼政權逐步走向瓦解之時,河西突發鮮卑建立的南涼登上了歷史舞臺。南涼的建立者禿髮烏孤,是前文介紹到的領導鮮卑族進行反晉鬥爭的禿髮樹機能的玄孫。在禿髮樹機能舉兵反晉時,曾一度

“盡有涼州之地”,但後來被楊隆、張軌所壓制。但鮮卑部落和河西的勢力仍然很大,除了禿髮鮮卑外,武威地區附近還集中了其他幾個鮮卑部落,人數眾多。

我們要看到北涼政權的建樹,但同樣不能忽視的是,在北涼政權裡,沮渠氏宗室仍然佔據著各地要職,如包括武威在內的河西諸郡太守皆由沮渠氏宗室出任。此外蒙遜建立北涼是建立在不斷征戰的基礎上的,因此繁重的賦稅與兵役也使百姓負擔繁雜,加上後期統治集團日趨黑暗,強盛一時的北涼開始衰落,並最終被北魏所滅。

十六國時期,武威地區接受移民後,對該地區有何影響

三、夷化趨勢下的武威

同一個地區居住著幾個不同民族、或一個民族分居若干地區。雜居越廣泛、越交錯,經濟、文化的融合程度就越高。武威就是典型的這種

“地區”。這個地區地處胡漢交匯地帶,漢族與其他民族人員雜居程度高,雖然是以漢族為凝聚核心,但少數民族為其注入新鮮血液,夷化亦十分明顯。

十六國時期,武威地區接受移民後,對該地區有何影響

(一)胡漢統治下的社會經濟

修鹽池不僅經濟收益顯著,而且所產食鹽可以拿來與少數民族交換糧食、肉製品,滿足人口需要。此外,憑藉著河西地區擁有天然牧場這一地理優勢,畜牧業也發展迅速,不僅能夠滿足生產生活所需的牛羊等牲畜,還有條件馴養大量良駒,以至於到了前涼時期,有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的謠諺。

此外,農牧業的進步也為手工業發展提供了條件。與農牧業相比,手工業的記載相對較小,但仍有一些零星材料。在武威的魏晉墓中,不僅有許多蠶繭、絲束和絹帛畫面,而且還發現了絲織品實物。在此以前的武威旱灘坡東漢墓的醫藥簡中有

桑蠶矢

”“

桑葉

等藥名。

十六國時期,武威地區接受移民後,對該地區有何影響

(二)文化的進步與延續

在這個較中原更為安定的環境下,文化的進步十分突出,儒學更是有趕超中原之勢。在這種有利的社會環境薰陶下,即使前涼滅亡,後來的少數民族執掌政權時,也都十分注重文化的修養。

他們首先意識到的就是必須儘可能漢化,並與漢合作。比如南涼與北涼的統治者,其文化水平都相當高。禿髮傉檀對漢族傳統文化頗為精通,被稱為

經綸名教者

。其子民德歸

年始十三,命為昌高殿賦,授筆即成,影不遺漏

。沮渠蒙遜本人

博涉群史,頗曉天文

,由於其昌明的學術環境,

五涼

中許多名人名著皆出北涼。而且在佛教傳播方面,後涼與北涼更是做出了突出貢獻。

十六國時期,武威地區接受移民後,對該地區有何影響

(三)社會生活互相融合

在十六國時期,武威的社會生活中,處處可以看到少數民族的影子。大批的鮮卑、羌、匈奴等少數民族的遷入,不僅在當地學習了先進的生產技術,還帶來了很多塞外的農禽產品。

十六國時期,武威地區接受移民後,對該地區有何影響

可以體現河西胡商貿易繁盛的事情就是當地的薩寶多由西域胡人來擔任,同時還受到北朝各統治者的認可。如前文提到的武威安氏,在

周、隋間居涼州為薩寶

,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安氏能夠成為薩寶,對涼州產生重大影響並不是憑空出現的,這是基於安氏遷入涼州後,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漸融入當地,積蓄自身實力為背景的。到了後期,薩寶作為視外流官,甚至具備管理僑民宗教、政務的作用。作為東西貿易的中轉站,胡商的主要聚居點,由胡人擔任這一職位有利於西域與當地的經商往來。

十六國時期,武威地區接受移民後,對該地區有何影響

四、總結

在胡漢輪流統治的這一時期,少數民族與漢族在共同聚居生活的過程中,差異逐漸減少,形成了一種

多元化、一體化的新格局

。這是一種以地域為紐帶的聯合。這其中我們應該注意的是西北的

胡漢雜糅

與中原的情景不太相同,中原的

是大股的,充滿了征服的意味;而西北的

種姓比較複雜,征服的意味比較弱,這樣就使得西北的雜糅中漢文化的凝聚力就較大些,融合程度更深、過程中也更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