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軍閥之禍——韓遂馬騰亂關隴

黃巾起義的烽火被東漢統治者撲滅之後,黃河流域開始進入軍閥大混戰時期。但此前的涼州,早已是喊殺之聲四起。

涼州軍閥之禍——韓遂馬騰亂關隴

黃巾起義——軍閥大混戰的起因

在涼州喊殺的軍閥軍隊主要有兩支: 一支是韓遂,另一支是馬騰。眾所周知,漢末中原軍閥混戰的釁端是董卓之亂,由董卓禍亂東漢朝綱而引發。其簡單過程是:

中平六年,靈帝死,何皇后兄何進以大將軍掌朝政,並扶立少帝劉辯。而後,何進與中軍校尉袁紹合謀誅除宦官,並徵召駐在河東(今山西省夏縣)的幷州牧董卓率兵入京。但董卓尚未到洛陽,宦官卻已先發制人殺掉了何進。情急之下,袁紹率兵衝入皇宮,將宦官二千餘人殺得一乾二淨。

董卓接踵而至,控制了東漢朝政,並廢掉少帝,立九歲的劉協為帝,這便是漢獻帝。接下來,董卓放縱兵士在洛京內外燒殺擄掠, 蹂躪百姓。董卓的橫暴,激起了朝臣和百姓的公憤。於是,州郡牧守各樹旗擁兵,推舉袁紹做盟主,組成關東盟軍討伐董卓。當時的形勢是關東盟軍氣勢洶洶,蜂擁著殺向洛陽。董卓為避盟軍鋒芒,在初平元年 (190年) 二月挾迫漢獻帝和洛陽士民遷往長安。到長安後,董卓仍舊專橫殘暴,結果在初平三年 (192年) 被司徒王允借呂布之手殺掉。

涼州軍閥之禍——韓遂馬騰亂關隴

割據一方的曹操勢力

董卓死後,關東盟軍解體,形成一支支軍閥武裝。他們打著尊奉東漢的旗號,各自為政,接著又為搶奪地盤而展開廝殺。廝殺到後來,形成以袁紹、曹操、孫堅等為代表的幾支強大割據勢力。而在長安附近, 原董卓部將李傕和郭汜也殺得不可開交。

當初平三年 (192年) 韓遂和馬騰率涼州兵從隴右到達關中時,李傕等正借為董卓報仇為名,擁兵攻入長安,並再次控制了漢獻帝。於是,韓、馬二人又借勤王名義,在興平元年 (194年) 三月會同其他“擁漢”將帥在長安城北五十里的長平(今陝西池陽南)拉開陣勢,試圖從李傕和郭汜的手裡奪取長安,然而一接戰就被李、郭打敗。與韓、馬聯手的東漢左中郎將劉範和益州刺史種劭等也在戰鬥中陣亡。

其實,早在初平三年,李傕已借漢獻帝名義,給了韓遂鎮西將軍的頭銜,並準他駐紮金城。與此同時馬騰也獲得了徵西將軍的頭銜,並獲准駐紮郿縣(治今陝西眉縣東十五里)。這就等於李傕等早就承認了韓、馬為一方諸侯的事實。

涼州軍閥之禍——韓遂馬騰亂關隴

長平之戰前,馬騰順勢將軍隊推到汧水和隴山一帶(汧水,今陝西西部渭河支流千河; 隴山,今陝甘之間六盤山南段的別稱),表明他割據今甘陝交界地帶的意圖。但不久又藉口汧、隴間缺乏軍糧,提出去池陽縣 (今陝西涇陽縣)“就谷”,把軍隊調到長平岸頭駐紮,隨後就發生了長平之戰。長平失敗後,馬騰帶軍隊狼狽退回了涼州。還有一種說法是他移屯長平後,與部將王承發生衝突,因失敗而返涼州。 總之,馬騰在關中未站住腳。

退回涼州後,馬騰與韓遂瓜分了涼州。馬騰佔據隴右六郡,韓遂佔據金城郡。起初馬騰與韓遂還算親善,但未幾便開始爭戰和仇殺。史 載:

(馬騰) 與鎮西將軍韓遂結為異姓兄弟,始甚相親,後轉以部曲相侵入,更為仇敵。騰攻遂,遂走,合眾還攻騰,殺騰妻子,連兵不解。

涼州軍閥之禍——韓遂馬騰亂關隴

韓、馬間的爭戰延續了兩年左右。建安元年 (196年),漢司隸校尉鍾繇和涼州牧韋端出面調停,讓二人罷戰。而後,朝廷征馬騰還關中,讓他屯兵於槐裡 (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南十里南佐村附近),並拜為前將軍,加封槐裡侯。

而韓遂則仍屯駐於金城。這樣分開之後,韓、馬在涼州的紛爭才告落幕。與此同時,中原的軍閥混戰也有了結果。曹操作為勝利者在建安元年 (196年)迎漢獻帝到許都 (今河南許昌),掌握了東漢朝政。建安十三年 (208年) 自任丞相,並以獻帝名義拜馬騰子馬超為偏將軍,讓馬超繼續掌領馬騰的軍隊。涼州軍閥暫被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