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廉頗不被趙括換將,堅守長平,能否改寫長平之戰結局?

趙括是趙奢的兒子,而趙奢是平原君提拔起來的,上黨歸趙主要是平原君的主意。所以平原君絕不想看到一個消耗戰的長平之戰。而趙括在平原君眼裡,一定是信得過的自己人。以趙括當時的資歷和地位,能帶20萬援兵出來,那一定得到上層認可的,這個人大概就是平原君。

如果廉頗不被趙括換將,堅守長平,能否改寫長平之戰結局?

趙括可能在戰前誇下海口,能主動進攻並戰勝秦國,但主動出戰也是平原君的想法,當時的平原君也一定想找一個能主動出戰的將領去解決長平的消耗戰問題。這樣才不至於顯得接收上黨的戰略性錯誤。所以,很大可趙括出戰前已經在邯鄲制定好了主動進攻作戰方案並上報平原君通過了。趙括上任就是來找秦國決戰的,而不是來防守的。趙括也只能想辦法進攻,進攻還有勝有負不進攻他根本沒法交代。

如果廉頗不被趙括換將,堅守長平,能否改寫長平之戰結局?

趙括並非真的無才無能,而是起點太高,一上來就是兩國舉全國之力,兵力懸殊,糧草供應不上,對手又是戰神白起,在這種實力懸殊下還能苦撐這麼久,絕對不是像書上寫的那麼沒用, 秦國也很吃力。雖然趙括的總體指揮能力是不行的,但並不能以偏概全,否定他所有的功勞,他的五次突圍可以說是給了秦軍一個很大的打擊,但秦國也折損了過半軍力。

王齕,廉頗在長平對峙了三年,兩國的糧草逐漸不支,所以趙王才派趙括速戰速決,可惜趙括中了白起的詐敗,冒險進攻,最終還是不如白起的隨機應變。長平之戰唯一正確的開打方式,廉頗兵至長平,知道王齕已經攻下上黨17城,就該先扼守長平要道,防止秦軍繼續滲透進攻,因為趙軍士氣不然秦軍,所以只能先守,站住要道險隘,這是先佔地利。

如果廉頗不被趙括換將,堅守長平,能否改寫長平之戰結局?

上黨軍民不樂意附秦而歸趙,此時王齕剛打下上黨,民心未附,上黨太守馮亭在廉頗軍中,留他在軍中沒有用,放回去發動上黨民變,以牽制王齕,這是佔據人和。秦軍雖然連勝並有出師攻趙的藉口,佔了天時,卻沒有地利和人和。連戰的秦軍不是聖鬥士,也會疲勞的,如果佔據地利人和的廉頗效仿孫武伐楚和武侯漢中攻略的疲敵計,未必不能幹掉王齕。上黨在王齕軍的身後,是王齕的主要糧道,如果上黨亂了,王齕等於是孤軍深入。

如果廉頗不被趙括換將,堅守長平,能否改寫長平之戰結局?

長平之戰必須和接下來的邯鄲之戰連起來看才完整。白起長平之戰是以強勝弱且為慘勝。而邯鄲之戰廉頗以極弱勝極盛極強之秦軍且為大勝,雖然有魏楚兩國合縱但戰爭結果卻是三國聯軍將剛剛取得長平之戰勝利的秦軍逼退函谷關。並且最後結局是秦國戰敗議和退還三國失地。當然以後秦國又奪回這些地方暫時不講。但就戰爭結果而言廉頗是以慘敗後的極疲極弱之師對戰秦國凱旋勝利之師,從戰力士氣各個方面而言廉頗堅持住了守住了瀕危之城邯鄲其難度可畏九死一生險象環生。這種戰例在整個春秋戰國時代尤為罕見,這叫力挽狂瀾。

如果廉頗不被趙括換將,堅守長平,能否改寫長平之戰結局?

從之後的邯鄲之戰可以看出,趙國確實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更何況是長平之戰還沒有失敗的趙國。邯鄲之戰,趙勝知道闖禍了,連忙帶頭動員趙國貴族拿出存糧救國,邯鄲商人也把自己手中囤積的物資捐獻抗秦。其他5國隔岸觀火了快2年,趙國依然頑強抵抗秦國,直到魏楚出兵救援,邯鄲之戰大敗秦國。如果長平之戰,趙國國君是趙惠文王,趙國絕對不會敗的把底褲都輸掉了,最多損失幾萬主力軍,割地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