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篡位之法是他首創,無意中還教了個好學生

歷史百家爭鳴特約作者:孤月獨飲

郭威和趙匡胤,一個是後周開國皇帝,另一個是北宋開國皇帝

。他們兩為人處世都沉穩老辣,所以兩人在身份和性格上有很多的相似點。趙匡胤還曾是郭威的部下,郭威也對他十分賞識和重用,所以趙匡胤在郭榮手下混的風生水起,而且直接參與了郭榮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在這些事中,郭威充分扮演了一個好老師的角色,教會了趙匡胤很多。可是唯一讓郭威沒想到的是,他竟然教會了趙匡胤造反,而且造的是自己的反,這是他始料未及的。接下來我們就看看老師郭榮是如何上好這節造反之課的。

郭威出身貧寒,年輕時是個小混混,是個典型的梟雄胚子。這在兵戈相向、強者為王的亂世,正是他的用武之時。後來郭威因為自己作戰勇猛,得到了劉知遠(後漢開國皇帝)的賞識,幫助劉知遠建立後漢,自己也憑藉軍功一步步爬上後漢樞密使的高位,掌握了後漢的軍權。

此篡位之法是他首創,無意中還教了個好學生

劉知遠駕崩後,他的二子劉承佑繼承了皇位,郭威和宰相蘇逢吉同受劉知遠遺詔成為輔政大臣。劉承佑是個志大才疏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越來越想擺脫輔政大臣的控制,想盡早獨攬大權。另外,宰相蘇逢吉平素和郭威不和,想將郭威排擠出朝,於是君臣兩人借遼軍南侵,讓郭威北上禦敵的理由將郭威調離了京師。

郭威離開京師後,劉承佑立即展開了對郭威一黨的清洗活動,先誅殺了京城之中和郭威交好的朝臣,然後下密詔讓人在軍中暗殺郭威。接到密詔的人權衡了一下利弊,最終決定偏向郭威,因為自唐後期以來的史實告訴他,兵權才是最重要的。

郭威看到密詔後,內心雖然驚慌,但還是假裝平靜地召集來三軍將領。他對各位將領說:“我郭威跟隨先帝出生入死、東征西討才建立後漢,後來又受先帝遺命,輔佐少主。我自問對朝廷無愧,對先帝和皇上忠心。可如今皇上卻下密詔要誅殺在下與諸位將領,實在令我寒心。我想皇上年幼,不分善惡,這肯定是受了蘇逢吉等奸佞的蠱惑,才做了如此決定。”

郭威故意將密詔中的誅殺自己改為誅殺自己和諸位將領,以引起諸將激憤。果然諸將聽後,群情憤慨,紛紛說道:“皇帝必是被奸臣所惑,末將等願隨大帥入朝,共清君側,為大帥討回公道。”郭威見軍心可用,決定揮師進京。

在輕易擊敗京城守軍後,郭威派人在混亂中趁機殺了劉承佑,借“清君側”之名行了“清君”之實。此時郭威篡權稱帝之心昭然若揭,可是朝中擁護後漢劉氏的大臣還很多,郭威自己也不敢妄言稱帝,否則就是承認自己造反。經過一番商議,眾人決定迎立劉知遠的親侄劉贇為帝,郭威只能答應。

想著自己的一番辛勞白費時,郭威甚是苦惱,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就在後漢王朝為立嗣君而鬧得沸沸揚揚之時,遼國又舉軍南侵。朝廷接到急報後,後漢太后又令郭威率軍北征,又將郭威調離了京師。

大軍離開京城後,還沒登基的劉贇就派人來慰勞諸將,郭威看到劉贇來人名為慰軍,實則監軍後大為不滿,軍中的一班大將更是如此。

諸將私下裡議論道:“我們起兵攻陷京城,致使漢主身亡,已犯了誅夷三族之罪。如今劉氏復立,我們哪還有生路?此次北征說不定就是朝廷陰謀,目的是調開我們,然後將我們統統消滅。既然朝廷如此狠心,我們不如趁大軍在外,擁立郭大帥為帝,殺回京師,才可保全性命。”諸將紛紛表示贊同,於是在一個清晨,無數將士來到郭威府署,呼喊著要求郭威當皇帝,混亂中有人將一面黃旗披在了郭威身上。

郭威表面上雖然萬般拒絕,可是心裡早就等著這一天了,在一番假意推辭後,他終於同意了。

此篡位之法是他首創,無意中還教了個好學生

事變當天,郭威就率大軍掉頭南向,直撲京城。到達京城後,郭威並不直接進城,而是命大軍駐紮在城外,逼城內大臣出城迎立自己。城中親附郭威的大臣,早就明白了郭威心意,積極表現。他們當然知道不能讓郭威自己擁立自己為帝,於是跑到後漢太后那,逼太后下誥命,讓她將後漢江山禪讓給郭威。

太后乃一介女流,知道郭威這次進京,絕不會像上次那樣,是這麼容易就打發走的。她也明白了這次後漢的江山是保不住了,自己要是不從,恐怕自己的性命也會丟掉,只好下了誥令,將後漢天下禪讓給了郭威。城外的郭威,在百官的簇擁下,登上崇元殿,正式登基,建立後周。

在這場兵變中,還是配角的趙匡胤積極配合主角郭威演好了這場造反大戲,同時趙匡胤也將劇本爛熟於心。短短的11年後,在一個叫陳橋驛的地方,

趙匡胤自導自演了一部和郭威奪位情節幾乎一模一樣的劇本,而這次的主角卻是趙匡胤自己,他親手推翻了自己老上司建立的王朝。

此篡位之法是他首創,無意中還教了個好學生

假如郭威地下有知的話,知道自己有這麼個優秀的好學生,怕也是哭笑不得,歷史有時就是這麼戲謔與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