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近代伊斯蘭教運動——巴布派運動及巴哈派(上)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伊斯蘭教:近代伊斯蘭教運動——巴布派運動及巴哈派。

伊斯蘭教:近代伊斯蘭教運動——巴布派運動及巴哈派(上)

19世紀40年代,伊朗興起了革新伊斯蘭教。反對封建專制統治和外國控制的巴布派運動。如果說阿拉伯半島的瓦哈比派運動是要把脫離了伊斯蘭原旨教義的信仰及禮儀恢復到早期狀態的話,巴布派的學說卻大相徑庭,它要將伊斯蘭教的正統教義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某些革新和發展。因此被正統穆斯林視為異端。然而,正如一位穆斯林學者所說,這畢竟是一種覺醒,它對宗教思想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19世紀前半葉的伊朗社會動盪不安,人民生活困苦。而封建主及什葉派領袖卻擁有大量土地,並依靠他們手中的政治和宗教權力對廣大人民進行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另外。歐洲殖民主義的段略,使伊朗逐漸淪為半殖民地,民族資本(主要是商業)的發展受到限制。階級與民族矛盾日趨激化。巴布派運動是要求變革現實的一種體現。

伊斯蘭教:近代伊斯蘭教運動——巴布派運動及巴哈派(上)

該派創始人密爾扎·阿里·穆罕默德(1819-1850年),生於波斯的設拉子,幼年喪父,由其經商的舅父米拉扎·賽義德撫養。他學習過阿拉伯語和波斯語,並跟隨舅父學做生意。他從小受伊斯蘭神秘主義影響,重精神修煉。甚至不顧烈日在屋頂上全神貫注地贊主、畫符。過度的苦修,曾使他神志茫然,身體虛弱。舅父擔心他的健康,決定叫他去什葉派聖地卡爾巴拉朝拜,以改變環境,使其恢復常態。然而,這次旅行成了他生活中的一個轉折點,在那裡他遇到了伊朗前不久出現的謝赫派領袖卡基姆·拉什提·傑拉尼,思想上受到了影響和啟發。該派對當時在伊朗得勢的正統什葉派不滿,試圖對它進行改革,他們批評什葉派的“聖訓集”(艾赫巴爾)在許多地方自相矛盾,還對什葉派的主要信條之一“伊瑪目’說作了重要補充。基於對什葉派伊瑪目實體和理性特點所形成的觀念,他們斷言,在什葉派信徒中可能出現一個屬於信徒與最高領袖——“隱遁伊瑪目”之間的一箇中介。阿里·穆罕默德回到設拉子後,開始傳播謝赫派教義。據說,他還被指定為謝赫派教長的繼承人。

伊斯蘭教:近代伊斯蘭教運動——巴布派運動及巴哈派(上)

1844年(伊斯蘭教歷1260年)5月23日,即第十二世伊瑪目隱遁1000年之際·阿里·穆罕默德宣佈自己為人類與神的意志執行者伊瑪目之間的中介——“巴布”,其意為“門”。即通達真主之門。由此產生出一個新的宗教派別—巴布派。後來他又自稱“努格達”——“點”,即最高點或啟示點,又改稱“哈里格·哈克”,即真理的創造者。他宜稱自己是真主的化身。受命來改革被烏里瑪們曲解和敗壞了的東西。

巴布學說的基礎體現在他本人所著的《默示錄》(白亞尼)中。信徒視該書猶如《古蘭經》一樣神聖,說它是天啟的產物。他聲稱,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在1844年已經結束,他本人被派往人間執行神交給的使命。天啟並沒有因《古蘭經》所說的“封印先知穆罕默德”的去世而告終,每個先知都有時間性;只有在所有先知出現後,真主才毀滅世界;在他之後還要出現先知,即“受約人”或“真主的化身”。他要像伊斯蘭教廢除基督教法一樣,廢除伊斯蘭法,用《默示錄》取代《古蘭經》;對伊斯蘭法所規定的禮拜、齋成、婚姻、遺產繼承及死亡、復活、天園、火獄等等都作了新的解釋。

伊斯蘭教:近代伊斯蘭教運動——巴布派運動及巴哈派(上)

巴布主張,此前存在的國家和社會都應改造,但他把希望寄託在伊朗國王身上。認為國王應結束不公正的封建統治者和貪得無厭的穆斯林教長們的強權勢力,建立一個沒有外國人的地位的國家;商業和一切交易都完全自由,利息的徵收不受任何限制;廢除出殯以外的聚禮,每個人都可以在其正常業務活動之餘自己感到方便的地方進行札拜;廢除限制穿絲綢衣裳和戴貴重金屬飾品的一切規定以及婦女戴面紗的戒律,允許女人與男人交往;在刑罰方面,注重罰款,取消死刑。

“19”這個數字被看作是神聖的,因為它代表了瓦希德(wahid)一“獨一的神”詞的數值。歷史上伊斯蘭神秘主義者曾極為廣泛地玩弄數字,這就形成了他迎合群眾口胃來解釋當時流行教義的方便手段。他取消伊斯蘭曆法,變一年為19個月,每月為19天。最後一個月稱艾阿倆目,定為齋月,因該月氣候涼爽,利於齋戒。他還成立了一個由19名社會領袖組成的委員會。

伊斯蘭教:近代伊斯蘭教運動——巴布派運動及巴哈派(上)

巴布的上述主張基本上反映了伊朗社會中正在萌芽的商業資產階級的利益。他反對封建主擁有的無限權利和不受限制的統治,使那些對烏里瑪們過分嚴峻的態度感到厭倦、不滿現行秩序、幻想自由平等、期待救世主到來的人們皈依了他,但卻遭到伊朗國王的拒絕。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