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抗議拒絕議和,宋高宗忌憚武將,為何還要給他們加官進爵?

引言

南宋的仁人志士,甚至平民百姓,皆難以理解宋高宗一再向金人稱臣乞和的原因。如果說建炎年間,國勢危如累卵,高宗流竄逃亡之時,尚可說是迫不得已而為之。

可如今南宋兵強馬壯,屢敗金軍,完全具備與之抗衡的實力。即便是議和,至少也不必向金人稱臣,

宋高宗依然可以穩居帝位,南宋臣民實在無法理解高宗為何非要向殺父仇人屈膝請和。清人王夫之在《宋論》中一語道破宋高宗的真實用意,即

高宗之為計也,以解兵權而急於和

可知,

在高宗心中,獲取金人冊封,自己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後,便可以整頓內部,鞏固皇權。

祖宗家法,高宗時刻銘記在心。而削奪武將兵權,剷除一切可能對皇權構成威脅勢力的前提,便是與金人議和。高宗急於獲取金人承認,故而什麼屈辱條件都可以接受。

岳飛抗議拒絕議和,宋高宗忌憚武將,為何還要給他們加官進爵?

雖然高宗力排眾議,不顧眾人反對,決意向金稱臣講和,但也不能不考慮岳飛等領兵大將的態度。儘管高宗對岳飛的性格已相當瞭解,知道岳飛斷然不會同意與金人議和,但仍希望做一些說服和籠絡工作,以減少宋金和談時的阻力。於是,高宗命岳飛、韓世忠、張俊三人前往

行在

臨安府覲見。

飛此時已深知高宗對金乞和的方針絕無更改的可能,心灰意冷之餘,不斷向朝廷上書,希望解除軍務,辭職養病。

岳飛只求兌現自己立下的若不北伐,便交納節度使旌節,回鄉賦閒的誓言。接到高宗的命令後,岳飛拖延至九月,方才抵達臨安府,與宋高宗等人針對與金朝關係問題進行商討。

在朝堂上,南宋君臣各個心懷鬼胎,一言不發。岳飛則開門見山,毫無保留地表明自己誓死反對與金人議和的態度:

金朝絕不可以相信,和談絕不可靠。宰執們處理國事如此不慎重,後世必將留下罵名!

岳飛雖然沒有點名,但此言一出,滿朝文武都心裡有數,這是把矛頭直指左相趙鼎與右相秦檜等人。

岳飛抗議拒絕議和,宋高宗忌憚武將,為何還要給他們加官進爵?

宋高宗自知無法改變岳飛的抗金之心,沉默半晌,無奈地擺擺手示意岳飛退下。朝見結束後,誓死抗金的岳飛並沒有停止上奏,為反對南宋的苟且偷安做最後一搏,多次強調

不可忘記與金人的血海深仇

,懇請高宗同意自己帶兵收復所有失地,洗雪靖康國恥。

可惜岳飛的進言根本無法令宋高宗回心轉意。岳飛反對和談的堅決態度,對秦檜等投降派的抨擊,成為秦檜仇恨岳飛的開端。

紹興八年

1138

八月,

金熙宗

根據宋高宗向金朝稱臣的條款,派遣張通古等以

詔渝江南

為名,出使南宋。金使不稱宋朝,而稱

江南

;不稱通問,而稱

詔諭

;不稱國書,而稱

詔書

。所過南宋州縣,

要求官員行迎天子詔書之禮,顯然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極大地傷害了南宋軍民的自尊心。

岳飛抗議拒絕議和,宋高宗忌憚武將,為何還要給他們加官進爵?

十一月,金使張通古等進入宋境,南宋接伴使範同按照高宗指示,

北向再拜,問金主起居

。金使抵達臨安後,宋高宗本

想像

平時接見大臣一樣,南面而坐,但張通古不同意設尊卑之位,說道:

大國之卿等同於小國之君,天子(指金熙宗)將河南、陝西之地賜予南宋,宋朝奉表稱臣,如果今日要求上國使者面北而坐,蔑視上國,則使者不敢傳詔。

說罷,張通古等人便擺出一副即將要北歸的架勢。求和心切的宋高宗見此情景,害怕和談破裂,忙不迭地下令設東西位,使者東面,高宗西面,

宋高宗與張通古等人平等入座。

在討論宋人如何接受金朝

詔書

的問題時,張通古堅持按照金宋君臣之國的禮節,

宋高宗必須面北跪拜於張通古腳下,接受金熙宗的詔書,奉表稱臣。

最初,宋高宗準備按照金人要求,跪接金朝詔書,但南宋朝中部分大臣覺得高宗行此大禮,有失國體。面對如此奇恥大辱,一時群情激奮,紛紛上疏反對和議,抗議的風潮一浪高於一浪。

然而,作為一國之君的宋高宗卻將一腔怒火發洩在了南宋大臣身上。

岳飛抗議拒絕議和,宋高宗忌憚武將,為何還要給他們加官進爵?

宋高宗十分氣憤地說:

士大夫只為保全自己,假設現在是朕航海逃難至明州之時,朕即使向金人行禮百次,你們這些做臣子的也不會覺得有失體面。

言外之意,保命要緊的時候,無論多麼委曲求全都可以忍受,為什麼今日一拜都不可以呢?宋高宗一副奴顏媚骨,求和心切,喪失了國家尊嚴。

不過,無論宋高宗如何聲色俱厲,大臣們就是不同意由高宗跪接金朝國書。高宗見此情形,一時也沒了主意。他雖試圖憑藉高壓手段迫使大臣們讓步,但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後來,

大臣樓炤為高宗想出一個辦法,以高宗正在為宋徽宗守喪,難以行此吉禮為由,向金人請求由宋朝宰相代替高宗履行接受金熙宗詔書的跪拜禮。

得到金使同意後,由右相秦檜歡天喜地地代替高宗向金使行跪拜禮,完成了南宋以向金稱臣納貢為條件的議和手續。透過這樣一種自欺欺人的方式,

以何種禮儀接受金朝國書的鬧劇至此收場。

岳飛抗議拒絕議和,宋高宗忌憚武將,為何還要給他們加官進爵?

紹興九年(

1139

正月,宋高宗因乞和成功,立即宣佈大赦,粉飾太平。為顯示皇恩浩蕩,宋高宗竟然將在靖康國難、偽楚、偽齊政權中一切變節官員,包括劉豫等人的投敵賣國行徑,全部視作迫不得已的行為,一律加以赦免

這樣的條款,只能讓忠誠報國之士心寒。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這可能也是缺乏骨氣的宋高宗出於對同道中人的理解而採取的動作,畢竟若不是一國之君,他也極有可能這樣做。

與此同時,宋高宗對武將一律加官晉爵,以平息眾怒

應兩淮、荊襄、聯新堂撫能及三衡官兵,並特取後,優異第賞:統兵官等第推恩:內為者軍。並與銷設。

書送到鄂州,岳飛命

幕僚

張節夫起草一份謝表。

張節夫,學子享,相州安陽縣(今河南安陽)人。張節夫將岳飛堅決反對和議的態度,對敵人的仇根以及對故土的眷戀,全部凝聚於筆端,寫成一篇氣壯山河的《謝講和赦表》。除去必要的套話外,《謝講和赦表》主要反映了岳飛兩方面的態度。

岳飛抗議拒絕議和,宋高宗忌憚武將,為何還要給他們加官進爵?

其一,指出金人絕不可信,應務必將強防範。金人貪得無厭,絕不會遵守盟約,議和最多隻能圖一時安穩,無法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其二,請求高宗同意自己率軍北伐中原,岳飛堅決反對屈辱議和,其《謝講和赦表》更是氣壯山河,他的畢生夙願不僅要收復靖康國難以來的全部失地,而且要將燕雲十六州一併收復。

正如鄧廣銘先生所言,

《謝講和赦表》與其說是

賀表

,不如說是

抗議書

這份謝表剛傳送臨安府,為慶祝和議大功告成,宋高宗又下詔將岳飛的官階由正二品的太尉晉升為從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用意自然是籠絡岳飛,平復岳飛的情緒。

岳飛接連上奏請辭

再三強

調

,金人不可信,南宋應厲兵

馬,做好戰備,而不是彈冠相慶,大肆封賞,沉述於一時的太平景象。一旦金人撕毀和約,朝延的所作所為便會滑天下之大稽。

岳飛以身作則,堅決不接受朝廷的賞賜,

聽聞朝廷給我加官晉爵的訊息後,不僅我本人感到驚恐,三軍將士同樣感到汗顏

”。

岳飛抗議拒絕議和,宋高宗忌憚武將,為何還要給他們加官進爵?

岳飛一針見血地指出岳家軍全體將士對朝廷屈膝投降路線的憤懣之情。這樣的表態無疑會讓宋高宗等主和派惱羞成怒。

其實,此時岳飛的處境已經相當危險,因為主和的秦檜已經採取行動壓制抗金言論。

凡是有抗金言論,一旦被秦檜得知,都會被懲處,甚至出現打擊面過廣而出現冤假錯獄的情況。

結語

但是岳飛卻從未屈服於以秦檜為代表的主和派的淫威,高調反對議和,積極主張抗金。

此時的秦檜也不能奈何岳飛,岳飛卻也不能阻擋宋高宗的議和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