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為了籠絡李筠,就拜他為中書令

趙匡胤為了籠絡李筠,就拜他為中書令,李筠是郭成建立後周的開國元助。趙匡胤平定李筠李重進,自古風流數百年。殺掉韓通、降服了在朝百官,並不等於全部消除了後周的反抗勢力。一些擁有實個人勢力,也有想通市)的昭義節度使李筠和在殺掉韓通、降服了在朝百官,實力的藩鎮,過消滅趙匡胤而取滅移用的準南節度使李重進,就是這樣的有的採取觀望態度,並不等於全部消除取代之的,潞州有的則乘機發展(今山西長治)人。

趙匡胤為了籠絡李筠,就拜他為中書令

郭威死後,由養子榮榮維儀的,他並不能這個半輕望帝放在眼裡。現在,由比他資歷淺、輩分小的趙匡胤做皇帝,他更加不買賬。但李筠的野心並不會被一個虛銜罩住的。他想依靠手中的實力,把後周的舊勢力收集在自己的麾下,決心與趙氏爭奪天下。宋朝建立後,朝廷派專使來到潞州,李筠本想拒不接旨,還是聽了屬下的勸諫才勉強接待使者。在酒席上,李筠帶著三分醉意,竟拿出郭威的像,痛哭起來。他的幕僚忙替他圓場。因為宋朝自認為是後周的承繼者,對郭威也很“崇敬”,明知李筠借題發揮,對新朝不滿,也就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這個訊息傳到北漢,此時北漢國的開創者劉崇已經去世,其子劉鈞繼位,劉鈞想利用李筠與宋的矛盾,立即派人送去一封密信,相約一起發兵攻打中原。

趙匡胤為了籠絡李筠,就拜他為中書令

這就更加使李筠下定了決心,在潞州樹起反宋大旗,帶兵攻擊都城開封。其實憑著李筠的實力,直搗開封府的戰略是錯誤的,應該先取洛陽作為基地,聚集力量,然後再步步進逼,他手下的部將閶丘仲正是這樣建議的,但李筠自信過甚,認為自己舉兵,必然天下響應,攻擊開封是條捷徑。李筠的自信也並非空穴來風。要說是“天下響應”是誇大了事實,但揚州的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卻是響應的。李重進是郭威的外甥,就派心腹翟守珣去潞州與李筠商定反宋同盟,誰知翟守珣與趙匡胤的大將李處耘是好朋友,他帶了密信不去潞州,卻來到開封,透過李處耘的關係,向趙匡胤告密。李筠的“心腹”變成了趙匡胤的間諜,他的任務是穩住李重進,讓趙匡胤對兩李分而殲之。趙匡胤穩住了李重進,就派石守信為先鋒領軍先行,征討李筠,並命慕容延釗從東路策應。

趙匡胤為了籠絡李筠,就拜他為中書令

石守信與慕容延釗在長平(今山西晉東北)會師,首戰告捷,又乘勝追擊,在澤州(今山西晉城)南面擊破了李筠的主力,李筠被迫退到澤州,憑城防守。趙匡胤自率中軍來到,把澤州城圍得水洩不通,這時留守潞州的車筠的兒子李守節派戰將王全德帶一萬士兵去增援澤州。 王全德不願意反宋,到了澤州城下,居然幫著宋軍攻打李筠。李筠眼看澤州難保,就放火燒了城樓,自己縱身跳人火海之中自盡身亡,李守節知父親已死,就將潞州獻出投降了。潞州之戰經過六十多天就結束了。這裡需要補充的一點是:北漢劉鈞原與李筠約為同盟共同對付宋軍的,當時劉鈞視郭威父子為世仇,現鄲威、柴宗先後去世,他就把仇恨遷移到趙匡胤身上,見李筠反宋,當然願意與之共進退,但他已被柴榮打敗多次,力量不足,就只好仍向遼國請兵助戰。

趙匡胤為了籠絡李筠,就拜他為中書令

雖然反宋,但不同意讓遼兵插手,劉鈞同意不請遼兵,雙方就在平驛會師。由於劉鈞是國之君,就封李筠為“平西王”。李筠當年打過北漢,現在反而向北漢稱臣,心裡很不痛快。劉鈞同樣也不愉快,因為李筠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忠於郭威的,劉鈞視郭威為仇人,兩人貌合神離,不久就分手了。雖然劉鈞沒多大實力,但也可牽制部分宋軍,失去了劉鈞的合作,李筠當然就很快被擊敗了。其實李筠還有一個合作者,那就是揚州刺史李重進。由於他的心腹翟守珣成了趙匡胤的間諜,他向李重進報告說:“現在趙匡胤正在與李筠交戰,兩虎相鬥必有一傷,我們不必急於興兵,等他們兩敗俱傷後,便可坐收漁利。”李重進聽了,便按兵不動。趙匡胤打敗了李筠,接著便來收拾李重進了。李重進方面調集本部人馬,準備抵抗,一方面又向南唐借兵。

趙匡胤為了籠絡李筠,就拜他為中書令

南唐國主李璟感到自己實力不濟,也不想結怨大宋,所以未能同意出兵。李重進雖然野心很大,但為人吝嗇,部下對他不滿,翟守珣所以投宋,就是例。當宋軍大兵壓境時,部下就動搖起來,李重進只得把力量對付內部的不穩,沒有精力抵抗宋朝的大軍。宋朝這次出征揚州,又是石守信當先鋒。他一路破關斬將,殺至揚州城下,及至趙匡胤中軍到達,揚州的李重進實際上已處於不能再戰的狀態。李重進見大勢已去,在家裡放了一把火,全家老小火焚而死。巧的是李筠和李重進都姓李,兵敗後都焚火而死。二李死後,各地藩鎮不敢再反抗宋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