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歷史:為何說當皇帝其實是個苦差事?歷代皇帝都有“六怕”

皇帝身居九五之尊,是封建專制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手握生殺予奪權柄,使天下臣民莫不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唯恐稍有不慎因觸了逆鱗,惹下塌天大禍!然而,儘管皇帝看似威風無比,但是當皇帝卻又是一個“苦差事”,因為即使是皇帝老爺也有“六怕”。

一怕、勞心費力而無功

歷代帝王中不乏窮盡心智,為了實現理想而竭盡全力者。但是在登上頂峰之後,卻又親手摧毀了自己開創的基業。比如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挾秦國崛起之雄風,橫掃六國一統天下。

回味歷史:為何說當皇帝其實是個苦差事?歷代皇帝都有“六怕”

然而打天下艱難,治理天下也並不容易,想要治理好天下更是難上加難!雖然說因為秦朝是首個統治了整個天下的王朝,所以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鑑,所以在探索過程中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

但是在天下已經一統,人民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依然片面的採取過於嚴苛的政策,一味以暴力鎮壓的手段駕馭臣民,非但不符合時代潮流,也是嚴重失策的。

結果就因為秦始皇和秦二世胡亥的高壓統治,迫使天下人群起而反之。導致秦人歷盡幾百年艱辛努力,才終於建立起來的龐大帝國,居然在短短的十餘年間,便敗落得一乾二淨!秦始皇和秦二世害怕無法鞏固統治基礎,但卻偏偏就因為統治基礎動搖,而搞垮了大秦王朝!

秦朝的敗亡是如此之快,快的令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猶如一家費盡幾百年心血,才得以成長壯大的家族企業,居然在其登上了輝煌的頂峰之後,因為管理策略的偏差又從峰頂跌落,而且還被跌了個粉身碎骨!使後人不禁發出:秦人幾百年的艱辛奮鬥,最終竟毀於一旦,真是勞心費力而無功!

回味歷史:為何說當皇帝其實是個苦差事?歷代皇帝都有“六怕”

二怕、變亂頻生搖國本

曾經無比輝煌的大唐帝國瓦解以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王,從而將中原帶入長達幾十年的頻繁戰亂!五代十國雖然各自建國立號,但實質上卻依然是唐末藩鎮的翻版,或者說是唐朝藩鎮割據的“加強版”,五代十國實行的依舊是武人專政的軍閥統治。

因此便無可避免的出現了,政權更迭迅速武力奪權盛行的態勢。驕兵悍將恃勇要君,一旦統治者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就難以避免被推翻的結局。“換馬風”是如此猛烈,換皇帝如同換衣服,城頭變幻大王旗,改朝換代猶如兒戲!

所以當趙宋王朝建立以後,有鑑於前代的慘痛教訓,為了徹底切斷武人作亂的根源,便不惜冒著削弱軍隊戰鬥力的風險,也要設計“以文領武”的制度,試圖透過抬高文臣地位,來打壓武將的囂張氣焰,從而保證趙宋王朝不會被武將在內部搞垮!

因此,無論是趙宋王朝開國之初,宋太祖趙匡胤藉助“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將的統兵之權,還是透過設計“樞密院”制度架空兵部,或是在社會上刻意引導重文輕武的風氣,都是出於有意削弱宋朝臣民的血性之目的,從而避免再出現五代時期的動盪局面。皇帝曾經賦詩:“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透過宋朝皇帝的詩句,就不難發現宋軍之所以在抵抗外敵入侵時心有餘而力不足,其根本原因還是由於皇帝害怕變亂,不惜犧牲軍隊戰鬥力,也要製造“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面。從而使大將沒有與軍隊打成一片的機會,這樣就避免了因武將長期手握重兵,與軍隊形成利益捆綁鏈條和人身依附關係。

但其結果卻使得宋軍的戰鬥力每況愈下,因此在宋徽宗末年便發生了,徒有數量規模而缺乏戰鬥素質的軍隊,既無法消滅掉已經窮途末路的遼軍,奪回垂涎百年的幽雲十六州,同時也無力阻擋挾滅遼餘威入侵宋朝的金軍!

回味歷史:為何說當皇帝其實是個苦差事?歷代皇帝都有“六怕”

最終汴京失陷北宋滅亡,宋徵宗和宋欽宗被迫“北狩”!如果宋太祖趙匡胤在天有靈一定會慨嘆:當年因為害怕內部變亂,而窮盡心機削弱了武人兵權,可怎承想北宋王朝沒有亡於內變,不料卻被視為“癬疥之患”的對手搞垮!

三怕、消極怠政壞名聲

在大唐王朝的歷史上,曾經有過兩個比較有名的輝煌時期。其中一個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另一個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盛世”!唐太宗因為深知“民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所以在其執政之時,始終秉持“勤於納諫,勇於改過”的態度。因此即便是其晚年的成就不如貞觀初年,但也算是有始有終!

而唐玄宗李隆基,在取得了“開元盛世”的成績後,便因滿足於既有成就,而在其晚年逐漸消極怠政。對於傳統封建專制王朝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識人、用人。因為即使皇帝再英明能幹,也需要賢良的執政大臣輔佐!

紅花還需綠葉襯托,從未聽說過憑皇帝一人的力量就能包辦一切,更沒有聽說過一個皇帝憑藉單幹,就能治理好整個天下的!如果說在唐玄宗執政初期,還具有識人、用人的敏銳目光,從而任用了姚崇等賢臣為宰相,使天下得以大治。那麼在其執政的後期,便因自滿怠政而失去了辯別能力!

由此導致朝廷上遍佈佞臣,黃鐘譭棄瓦釜雷鳴!此時的唐玄宗喜歡的是諂媚小人,愛聽的是阿諛奉承,討厭的是直諫之臣,拒絕的是逆耳忠言!進而使朝廷大權先後落入奸詐的李林甫,和德薄才疏的楊國忠之手。從此之後霄小之輩得以橫行無忌,忠良之臣在朝的上失去了話語權。

而唐玄宗消極怠政,任由佞臣把持朝政的結果,終於釀成了公元755年,安祿山突然舉兵造反的“安史之亂”!早已失去了進取心的唐玄宗,終於品嚐了長期怠政放任自流的苦果。隨著安史叛軍先後攻破東都洛陽和首都長安,唐玄宗不得不倉惶逃往四川避難!

所以有評價說:由於唐玄宗消極怠政,令唐朝盛世戛然而止,並從巔峰上跌落,從此之後便再也無法重拾昔日之輝煌,最終在飽受戰亂之苦後,風光不再的唐朝終於被歷史所淘汰!唐玄宗李隆基,正是釀成這一悲劇性結局的始作俑者。所以說,對於封建專制王朝而言,最可怕的莫過於皇帝消極怠政!

回味歷史:為何說當皇帝其實是個苦差事?歷代皇帝都有“六怕”

四怕、史筆牢載記刻薄

除了上面那“三怕”以外,皇帝還怕什麼呢?那當然是害怕在史書上留下不好的名聲了!據說:宋太祖趙匡胤,就曾經因犯過錯誤,而害怕被史官記錄在案。某日,趙匡胤閒著無事便在園中用彈弓打鳥玩。就在他玩的開心之時,忽然有官員求見!

趙匡胤只好停止玩“遊戲”,趕緊接見了那個官員。可是當他聽見那個官員彙報的竟是一件無關痛癢的小事時,便生氣的質問那個官員:“這樣的小事,你幹嘛這麼急著向我彙報?”

那個官員卻並沒有因為皇帝生氣,便向趙匡胤認錯。不但不認錯,反而義正言辭的反駁皇帝的訓斥:“這件事雖小,可總比陛下玩打鳥遊戲重要吧?”趙匡胤聽後勃然大怒,便搶過身邊侍衛的兵器向著那個官員橫掃過去,正好擊中官員的嘴巴,打落了官員的兩顆門牙!

但見那個官員不慌不忙的俯下身去,拾起了被皇帝打掉的牙齒,然後又把它揣進了懷裡!趙匡胤仍然怒氣未消,見官員居然拾起牙齒揣進懷裡,便又大聲質問他:“你拾起這兩顆牙齒,是打算去哪裡告我嗎?”

只見官員不卑不亢的說:“整個天下都是皇帝的,臣能上哪裡去告皇帝?就算臣敢去告您,又有誰敢接臣子的狀子呢?不過,臣聽說史筆如神注,史官們自然會記下這事!”說完便向皇帝告辭,出宮而去。

宋太祖趙匡胤猛然醒悟,立刻意識到了如果讓史官記下這件事,必將影響自己的“人設”,並在後人心中留下“刻薄無道”的罵名!

於是,便於第二天派人送給那個官員一筆財物,表面上是賞賜官員的直言敢諫,暗地裡卻是在向官員道歉,並賠償其因被打掉牙齒,而帶來的傷害。但是儘管宋太祖趙匡胤極力消除影響,試圖挽回形像,但這件事卻依舊被史官記錄下來!

從此以後,宋太祖再也不敢輕易失態發怒了,因為他非常注意“身後形象”,害怕被史官記下不好的事情!因此在歷史上便有了“宋太祖怕史官”這句話。由此可見,即使是威風八面的皇帝也不能為所欲為,也會受到看不見的約束。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歷史上會有那麼多的“拒諫飾非”的皇帝了!因為即使一個皇帝再昏庸,也不希望留下罵名啊!不過,可笑的是,偏偏越是這樣的皇帝,就越會在歷史上留下“昏暴無道”的罵名。

回味歷史:為何說當皇帝其實是個苦差事?歷代皇帝都有“六怕”

五怕、無力迴天後人責

即使是君臨天下富有四海的皇帝,也有力不從心回天乏術之時。曾經驅逐元廷回大漠掃蕩胡馬歸陰山的大明王朝,終於在歷經了嘉靖、萬曆二帝的消極怠政,和天啟皇帝朱由校的折騰之後,在崇禎皇帝朱由檢執政時代,走向了其崩潰的終點!

彼時的大明王朝猶如一株生長了近300年的老樹,雖然貌似枝幹粗大,但卻已經因根基動搖而徒有其表!內有朝臣黨同伐異,中有天災引發的農民起義,外有關外清軍虎視眈眈。在此危局之下,縱有明君英主亦恐難以扭轉乾坤,更何況崇禎皇帝既缺乏執政經驗,又因其刻薄寡恩、用人又疑,對臣下毫無信任之心,造成了君臣之間離心離德呢?

其實崇禎皇帝也想拯救大明王朝,更想作一位可以彪名史冊的“中興之主”。可怎奈何整個大明王朝都已經糜爛了,處處是千瘡百孔,遍地是吏狠官貪。百年不遇的天災引發了人禍,而人禍則又進一步加劇了天災帶來的危害!

試圖在這種烽火連天,內憂外患一齊迸發的危局下,拯救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其難度不亞於買彩票中了1000萬大獎!而且崇禎皇帝又用法嚴苛,對於犯了“錯誤”或是遭到了猜忌的大臣毫不留情!接連祭起了無情劍,處死了抗清大將袁崇煥,主張與清朝議和的陳新甲等大臣。從而造成朝中人人自危,只圖委過以自保,不求盡忠挽救危亡的局面!

最終造成了當李自成揮師東進之時,沿途明軍多半一觸即潰,使李自成輕而易舉便攻佔了山西,並趁勢直撲京師!而在此危急存亡繫於一線之際,不僅朝廷大臣不再對崇禎皇帝能否保住京城抱有希望,就連崇禎皇帝向各地頒發的勤王詔書,也是應者寥寥。不但劉澤清佯裝墜馬受傷拒不奉詔,就連崇禎皇帝信任有加的吳三桂,也存有猶疑觀望之心!

形勢糜爛至此,任憑皇帝如何努力,也已經無濟於事!結果,在京城形勢萬分危急之時,受崇禎皇帝信任的大太監曹化淳,竟然主動開啟彰化門,放李自成的軍隊殺入京城!事到如今,崇禎皇帝自知大勢已去無力迴天,於是便萬念俱灰的登上萬歲山自縊而死。至此,大明王朝便土崩瓦解了。由此可見,即使是擁有無上權力的皇帝,也害怕窮途末路無力迴天啊!

回味歷史:為何說當皇帝其實是個苦差事?歷代皇帝都有“六怕”

六怕、鮮廉寡恥留罵名

隋煬帝楊廣在歷史上留下了“鮮廉寡恥,荒淫無道”的惡名。姑且不論這種結論是否有以偏概全之嫌,只憑隋煬帝斷送了大隋王朝的鐵桶江山,就理應受到後人的指責!

當初,隋文帝楊堅憑藉北周外戚的身份,利用其家族的影響力,終於在公元581年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並於公元589年滅亡了割據江南的陳國,從而結束了長達幾百年的南北朝時代!

隋文帝楊堅統一天下後,採取了一系列手段鞏固政權,又大力發展生產恢復經濟,使隋朝的國力達到了頂峰,史稱楊堅執政時期為“開皇之治”,隋朝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局面!然而,就是這樣好的基礎,也禁不住隋煬帝楊廣的折騰!

楊廣在即位之後便大力營建東都洛陽,為此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又為溝通漕運,同時也是為了巡遊江南,便又不惜借調江南和淮北的100多萬民伕開鑿大運河。有一種說法認為,隋煬帝楊廣耗時6年完成的大運河,所耗費的人力物力成本,幾乎與秦始皇修建長城無異!

如果說楊廣營建東都洛陽和修築大運河,還有其鞏固統治的積極作用。那麼他的幾次巡遊江南,便是不折不扣的勞民傷財之舉。在乘坐龍舟巡幸江都時,隋煬帝不僅帶領了包括后妃、大臣在內約20萬人的龐大隊伍,而且還下令沿途百姓都要“獻食”,這個命令不知搞的多少百姓傾家蕩產!隋煬帝如此不愛惜子民,又如何能夠得到天下人的擁戴呢?

這還不算,隋煬帝楊廣抵達江陰後,又下令廣選美女入宮。並又別出心裁下令打造車仗,要從陸路返回京城,這些龐大的開支耗費了億萬財富!而且隋煬帝還不止一次巡遊江南,而是去了三次!並且在其執政的十四年間,居然有十一年忙於在外巡遊!隋煬帝楊廣猶如一個自幼生長於蜜罐之中,不知民生艱難的“富N代”,只知享樂而不知百姓苦痛!

就在隋煬帝楊廣忙於“敗家”的同時,他也沒有忘記對外宣示武力!隋煬帝楊廣一面抓緊一切機會享樂,一面調集兵力討伐高句麗。儘管隋煬帝楊廣窮兵黷武,然而隋軍卻接連三次失敗!而正是由於楊廣的持續用兵,百姓或忙於從軍作戰,或忙於運輸軍糧,至使田地荒蕪生產凋敝,天下人無不對此怨聲載道!

持續對外用兵,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使隋朝天下大亂!最終荒淫無度的隋煬帝楊廣在江都,被曾經信任有加的寵臣宇文化及殺死。至此,曾經國力蒸蒸日上的大隋王朝夭折了。可見即使是皇帝,也不能毫無戒懼之心!

回味歷史:為何說當皇帝其實是個苦差事?歷代皇帝都有“六怕”

綜上:當威風八面的皇帝竟然也有此“六怕”,如此看來當皇帝還真是一個“苦差事”!

資料參考:《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