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亭籠子寨:傳說中黃帝嫘祖聯姻之地

鹽亭籠子寨:傳說中黃帝嫘祖聯姻之地

籠子寨一峰獨秀

在鹽亭縣黃甸鎮三元場旁有一座山,山勢高峻雄居群峰之首,由於山形類似蠶蛹被稱為蛹子寨,因四川方言諧音之故,後來被稱為籠子寨。據傳此地為黃帝嫘祖結親之地。清末民初,鹽亭學者楊太虛曾在籠子寨設館授業,並在山腰的會仙觀著書立說,讓這座山名氣大增。

籠子寨海拔雖然僅有600多米,但在川北群山之中,仍然算得上較高的山峰。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劉毅 胥江 文/圖

當地流傳習俗與嫘祖有關

籠子寨原名蛹子寨,據說因山形似蠶蛹而得名。相傳黃帝來到西陵後,但見西陵山清水秀,又聞嫘祖發明絲絹,且處事果敢,把部落治理得井井有條,相處一段時間之後,漸漸對嫘祖產生了愛慕之心。

一天,黃帝、嫘祖一行巡察到今鹽亭三元鄉籠子寨,嫘祖因感染風寒,便在山上住了下來。山上飲水不便,黃帝四處尋水,他走到坡北,見坡崖處的崖縫中有滴水,於是用劍斬開岩石,石下果然有清泉流出。黃帝令隨從在泉下挖一小坑,不久泉水積滿,清澈見底,掬一捧入口,但覺甘甜可口。於是,黃帝趕緊用陶罐裝回泉水,嫘祖飲後神清氣爽,病情大為好轉,起身下床,與黃帝慢步至山頂,遠見層巒迭嶂,眾山俯首,清風徐來,心曠神怡。

嫘祖與黃帝在山上小住了幾日,病癒後由岐伯作媒聯姻。從此,人們把籠子寨稱作“愛情寨”,把岐伯用山上的泉水和草藥調製的湯叫“愛情湯”。民間不知“愛情湯”中添加了什麼草藥,就用當地出產的紅苕和醪糟加泉水熬製“愛情湯”。從古至今,當地人一直有用山泉水或醪糟湯解渴、提神、治病的習俗。

楊太虛曾經在此設館授業

從三元場出發,前行大約兩公里,就來到了前往籠子寨的路口,道路一旁邊立有縣級文物保護碑。

明末清初,當地為抵禦兵匪,在山上以人工鑿成懸崖峭壁,只在東面留出一道石門曲徑而上,再築起炮臺掩體,挖鑿一人多深的戰壕,修築起防禦兵災匪患的寨堡。寨堡周圍有9米高的石牆,從僅開的一道寨門進入後,沿數十級石梯曲轉而上,就來到了寨頂。在這裡能清楚地看到,寨牆上有寬2米、深1米的土

建工事1道,山頂寨坪上幾十棵古柏掩映中,仍留有炮臺的痕跡。

清末民初,楊太虛隱居籠子寨設館授業。他的學生遍及鹽亭周圍七個縣,人數多達170餘人。楊太虛一生好學,博覽群書,學識淵博。他精通醫道,長於經史,善詩詞,自己也著書立學。楊太虛所著的書籍種類較多,主要包括經史、醫學、文學等,他的書法也別具特色,尤其以草書著稱,觀之如龍蛇飛舞。在籠子寨的柏林邊,立於太虛亭一側的迴文詩可見其風格。

關於會仙觀的神奇傳說

從籠子寨下山,遠遠地能望見對面山上的會仙觀。關於會仙觀,有一個神奇的傳說。

一千多年前,此地有一個窮書生名叫安柏,安柏博學多才,精通醫術,心地善良,常常從山上採回草藥為人治病療傷,為了方便採藥,他在這座小山上蓋了一個窩棚長期居住。一天黃昏,安柏揹著一竹簍草藥,又飢又渴地回到窩棚前,看見8個乞丐正坐在草地上喝酒吃菜,看見安柏,乞丐們也拉著他一起坐下。安柏一看,乞丐們喝的是玉液瓊漿,吃的是山珍海味,心想這些酒菜一定並非來自正途,於是勃然大怒,拂袖而去。此時,身後忽然傳來一陣大笑,風聲大作,安柏回頭一看,乞丐和酒菜都不見了,幾縷青煙飄然而去。回到窩棚裡躺下睡著後,安柏夢中見到了遊歷至此的八位神仙,向他解釋了剛才的考驗,誇獎他窮不失志,並請他喝酒吃菜。天亮之後,安柏走出窩棚,遇見的鄉親發現他臉上的皺紋不見了,灰白的鬚髮變青了,驚奇之下詢問,安柏將夢中奇遇如實相告。後來,為了感謝八仙的點化之恩,人們在這裡建了會仙觀,這座山也就取名為安柏山。

【來源:綿陽市文廣旅遊局_區縣動態】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