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無恩論”開始受歡迎,孔融對“愚孝”的反對,值得解讀嗎?

事實上,孔融是漢朝的堅定支持者,每天和曹操耍嘴皮子。普通意義上:大多關注孔文舉兄和曹老大玩嘴上功夫,而往往忽視雙方之間的根本矛盾。《三國志孔融傳》:

嘗奏宜準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內,

不得封之諸侯。操疑其言論漸廣,益憚之。

“父母無恩論”開始受歡迎,孔融對“愚孝”的反對,值得解讀嗎?

根據孔融的請奏:首都周圍1千里的地方應該隸屬於皇帝。那麼武平侯曹操恐怕得擔心被舉家遷徙。這是從儀軌上要拆他家的宅基地。孔融的聲譽舉世聞名,此舉也是承舊改革,

站在光明的道德平臺上,調撥得曹老闆快要不行。

公元208年以前,“在北方刻大印”的那家人住在河北期間,

東漢和曹操的目標姑且一致,

曹操不是必須也無精力去收拾孔融。只是日常錘錘邊鼓,穿穿小鞋罷了。到了二袁俱滅,北方已經確定。至少在曹操看來,天下的統一就在眼前。

丞相曹顯然沒有興趣成為伊尹

、周公或者霍光。孔融,東漢的鐵桿粉之一就不再有活著的必要了。所以,讀《本傳》就能理解:

操累積恨忌,拓郗慮構其罪行,虛狀融之罪。

不孝的提法,大機率是:如果領導認為你錯了,你就莫須有了而已。更有趣的是,

,暗地策劃想要取得天下:

見王室不靜,欲招合聚眾,欲謀不軌,曰:”我大聖之後,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

你不是聖人之後的孝子嗎?我要控告你越軌。

除了“父母無恩論”,還說他雄心勃勃

從根本理論上否認廟堂敵人,本來就是家傳手藝。但只要好好想想,其實天下很少有人能相信孔融是反賊。

無緣無故殺掉一位著名學者,朝堂和公眾的爭論一定會非常激烈。所以老曹也緊張了,

你不是擁漢派的頂樑柱嗎?我要控告你叛逆。

融以為父母與子無親,譬若鮓器,寄盛其中……乃違天反道,敗倫亂理。遂以此事列上,及見諸軍將校掾屬,皆得以示。

“父母無恩論”開始受歡迎,孔融對“愚孝”的反對,值得解讀嗎?

這部告示非常有趣,至少揭示了兩條資訊:首先,叛國罪明顯比言語不當更加嚴重,但曹操僅僅提及後者。很可能是,

趕緊補上:

,而孔融關於禮孝的諸多超前理論的確存在併名聲在外,可以拿來說道。

合法繼承孔聖人的孝子孔融明確反對愚蠢的孝道,著名的飛鷹走狗哄叔父的

栽髒其造反多半是哄鬼

它不充滿著黑色幽默嗎?自然,這絕對不是一個有傷風化的學術問題,而是一個廟堂之爭。說你黑,可不管你是不是黑。

第二,這次佈告通知的物件是軍隊將領、校尉及其家屬。可以看出,孔融作為天下著名學者,不僅在廟堂,在軍隊也都有影響。孔融被砍的徑直原因是:

融從孫權使,有訕謗之言。

然後來

看看時間順序:

曹阿滿,卻以鐵桿衛道士的身份出現。

顯而易見的,除掉孔融是曹操計劃之外的考慮。否則,他

不必在軍隊出發後才採取行動。曹操南伐表面是對劉表的攻擊,但實際上也把孫權納入了進攻範圍,

秋七月,曹公徵劉表。八月,操殺大夫孔融,夷其族。

,這無疑使曹操提前採取了殺戮行動。

試想一下,孔大聖人在朝廷享有廣泛的聲譽,

孔融與孫權有著密切的使節聯絡

,如果南征全面展開,稍微張張嘴皮子,曹操的頭皮估計會煩的發麻。此外,公然殺害孔融可以恐嚇廟堂和公眾,使親漢派不敢在後方魯莽行事。

另一方面,

還能影響軍隊

,待阿滿從南凱旋,孔融也沒幾天可活。呵呵,想死在荀彧之後?恐怕是件很困難的事情。除非像司馬懿一樣,前面的腳是踏在漢朝,當不想讓曹家屈服的忠臣,在操賊的虛張聲勢下,他後腳就能成為大魏的開國重臣,笑了。

“父母無恩論”開始受歡迎,孔融對“愚孝”的反對,值得解讀嗎?

談談對“無恩理論”的個人看法:在家裡,我們的父母告訴我們不要看表面意義。在學校,老師教我們聯絡上下文。有些人這兩個都沒有。我還以為他有很高的論斷。

即使他沒有犯對孫權這個錯誤

,還是說他通常閱讀地攤文學作品?

這確實是《後漢書》中所記載的。可惜

斷章取義地取了一句話

一次孔融去遊學時,看到有人在墳包哭泣,他直接殺了人家,因為這人沒有流露悲傷的表情。所以搬出論據,你說他到底是不是支援孝道?

後來,孔融被滅族。他9歲的兒子本可以逃命,但認為自己的性命與父親攸關。遂放棄求生的努力引頸就戮。這就是俗語“覆巢之下無完卵”的由來。搬出論據,你說他

孔融是著名的孝子。

是否是用孝道來教育他的兒子?

因為漢代有一個制度,只要孝子的名聲到了一定層面就可以當官,所以有很多愚蠢的孝道引發的可怕事件,有些人為了出仕可以毫無底線地做任何事,如:埋子救母、易子而食。

這就是為什麼他寫了這個沒有父母恩惠的理論。

“父母無恩論”開始受歡迎,孔融對“愚孝”的反對,值得解讀嗎?

易言之,反對的是在2000年前的城邦社會:

孔融的“無恩論”有一個前提。

“你對我很好”:意味著我發誓服從你。“我對你很好”意味著:我命令你必須服從我。與此類似,還有過於誇大的皇恩、國恩、老闆恩和大哥恩。

問題在於,孔融的想法太先進了,只適用於現代。是的,從現在80、90很多年輕的父母來看,都是按照這個理論來教育子女的!如果這句話當年沒有被閹割,那肯定是網傳八方的傑作。

“父母無恩論”開始受歡迎,孔融對“愚孝”的反對,值得解讀嗎?

強行以“恩典”為名,而建立的所有背後都是奴從的關係。

,不可否認存在有生無養、養兒防老,甚至是長期虐待、遺棄的現象。這些不合理的事情足以讓旁觀者咬牙切齒,義憤填膺。面對這樣的情況,我真的看不出這些父母對他們的孩子有任何善意。恐怕不是“無恩”,而是有仇。

如近代胡適曰:

樹本無心結子,我亦無恩與你。

此乃胡適對子女的認知。清楚表明,胡適並不想要兒子,

當然了,擴充到現實世界

胡適對待兒子的態度不是傳統意義的要求兒子盡孝,而是告訴兒子會以平等的態度相處,並希望他做一個獨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