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望族蕭氏為何長盛不衰?歷史上的蕭氏究竟藏有多少秘密?

在唐代時期,有許多的名門望族,比如太原王氏、長安韋氏、博陵催氏、河東裴氏、隴西李氏等歷史上著名的“五姓七望”。但在這些名門望族中,能夠經歷隋唐兩代不倒,並且愈發強盛的望族中只有蕭氏一族。

蕭氏一族在隋朝前期就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而在隋朝時,因為隋煬帝的皇后是蕭瑀的姐姐,蕭氏也跟著沾光。進入唐朝時,蘭陵蕭氏後裔不但有前朝的高官子弟,更有當時一批達官顯貴,這些蕭氏子弟在朝野中有著絕對的話語權,更有極度的家族自豪感和榮耀感。

大唐望族蕭氏為何長盛不衰?歷史上的蕭氏究竟藏有多少秘密?

蘭陵蕭氏氏中國古代的頂級門閥之一

史書記載,某次李世民宴請群臣,他說:“誰自認為是在座中最尊貴的客人,誰就先喝酒”。當時的長孫無忌、房玄齡等都已位極人臣,但還是你看我我看你不敢舉杯,唯獨一人端起杯子一飲而盡。李世民便問起原因,那人回答到:“臣是梁朝天子兒、隋朝蕭皇后弟弟、尚書左僕射、天子親家翁。”

李世民聽完後大笑點頭稱是,大臣們也是大笑撫掌,而說話的這個人就是唐高祖、唐太宗時期的宰相,蕭氏一族的蕭瑀。

歷史上的蕭氏一族高官厚祿持續了近三百年,最後與唐王朝一同沒落。但值得注意的是,唐代一共誕生了369位宰相,而蕭瑀就五次位等宰相,在蕭瑀之後的蕭氏族人更有七人為宰相,三個駙馬,一女皇太子妃,不得不感嘆蕭氏一族確確實實是個望族。

《新唐書》中也曾感嘆:“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那麼,蕭氏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家族,它究竟有什麼樣的秘密能夠興盛如此之久?

周正的家風和“孤傲風雅”的性格

蕭氏一族共有8為宰相陪著唐朝從建立到沒落,而在五世紀到七世紀的一百年時間裡,蕭氏特別是蘭陵蕭氏在政治舞臺最為活躍,這時候的他們形成了多種身份的一個望族,這些包括:帝王貴胄、皇親國戚、詩人學者。

但即便這個家族如何的興盛,他們都保持了一成不變的性格“孤傲風雅”,不管是初唐的蕭瑀還是晚唐的蕭遘。蕭氏龐大的根基和勢力,導致蕭瑀因為看不起士族或庶族出生的房玄齡、杜如晦等人,被唐太宗氣的免官和降職兩次。但蕭瑀依然我行我素,絲毫不把身邊的重臣放在眼裡,總會找機會攻擊這些肱股大臣。

大唐望族蕭氏為何長盛不衰?歷史上的蕭氏究竟藏有多少秘密?

唐朝著名宰相蕭瑀,唐太宗李世民曾寫詩相贈高度讚揚他

唐太宗作為一個心胸寬廣的皇帝,為了緩和眾臣之間的氛圍,他很無奈的對大家說,蕭瑀此人心中並無惡意,只是有時候善惡太過分明,以至於造成言語過激。但話雖這麼說,李世民對蕭瑀的孤傲也是很不滿意,因此在蕭瑀死後,本來諡號為“肅”,但因為蕭瑀的性格問題,被改成“貞褊”。

到唐玄宗時期,蕭瑀的侄子蕭嵩也當朝為相,但也因為性格問題與宰相裴光庭不和,後來又給自己推薦的宰相韓休紅臉,最後自己辭去了宰相之位,歸隱山林。另外,蕭氏一族的蕭華、蕭復、蕭俯等人,也因為“孤傲”、“耿正”等性格問題多與朝廷大臣不和睦。

按為人處世之道來說,蕭氏族人的這些性格是非常難在爾虞我詐的官場中立足,那麼為麼蕭氏一族還能保持這麼久的榮華富貴呢?

大唐望族蕭氏為何長盛不衰?歷史上的蕭氏究竟藏有多少秘密?

蘭陵蕭氏族譜

其實,蕭氏一族除了骨子裡的孤傲,也有與生俱來的“方雅”。“方雅”二字的“方”,意思就是正直,從心裡角度來分析,古代的帝王不管是昏君明君,他們都喜歡正直的好人,因為正直的人雖然忠言逆耳,但他們對國家的出發點是好的。而“雅”是一種來自書香門第、上流社會的優雅氣質,這種氣質符合皇家的風範和體統,朝廷的用人標準也是需要官員由內而外的氣質。

然而,把正直和優雅拆開的話,在官場中生存是無法自保的,“優雅”的氣質可以以柔克剛,面對山雨欲來,能從容不迫的面對;而“正直”則可以與人談笑風生,獲得的帝王的喜歡。方正和優雅讓蕭氏一族成員的性格決定了家族命運的走向。

當然,唐代蘭陵蕭氏也並非各個都是“孤傲”之人,反而太過正直而導致家族命運遇到一些波折。當時的蕭氏一族因為與皇室有聯姻關係,再加上族人在朝為官,家族異常龐大,導致蕭家人各個競相奢華。而蕭復這個人卻跟族人與眾不同,他為了能夠發奮讀書,常常不洗澡不換衣,平日結交的都是那些宿儒名士,也不以蕭氏望族的身份看不起一般士族出生的人。

唐代宗廣德年間,突然出現天災人禍,京師也出現了饑荒,為了能讓蕭家一百人吃飽飯,蕭復只能變賣“昭應墅”來緩解燃眉之急。

當朝宰相王縉(詩人王維的哥哥)喜歡昭應墅很久了,只是苦於沒有機會,當他聽到蕭復要變賣祖業後,便讓弟弟跟蕭復商議。他弟弟見到蕭復後說:“以你本人的能力再加上昭應墅換取一個丞相右職,豈不是更好?”蕭復回答:“昭應墅是祖業,如果不是因為饑荒,從來沒想過變賣,我怎麼可能為了升官不管家人飢餓?”

因為蕭復的性格,最後得罪了王縉,便貶成地方官。但蕭復並沒有因此後悔,在他看來,沒升官不要緊,如果為了升官把昭應墅送給王縉,那麼家裡一百多人就得餓肚子,這種事他是做不出來的。

蕭復這種不向勢力低頭的性格,正是蕭氏一族的“方雅”,而他的故事傳出去後也被世人一致好評。後來也因為他正直的性格,在地方任職期間勤政刻苦,因政績突出被提升為兵部侍郎、戶部尚書,最後官拜吏部尚書。

恪守道義

蕭氏一族不論是在隋朝還是唐朝,都是屬於頂級望族,前朝有蕭瑀的姐姐是隋煬帝的皇后,後來的子孫不是與皇室聯姻,就是達官貴人,在這樣的家族環境下,子孫們有一種強烈的榮耀感和自豪感是可以理解的。

而在自豪和榮耀面前,不同人的為人處世會給整個家族帶來不同的命運,所以蕭氏一族能夠長盛不衰,也是有著家族成員的為人處世原因。

不管是《新唐書》、《舊唐書》還是《蘭陵蕭氏族譜》中對蕭氏的記載,令人詫異的是在蕭氏強盛的幾百年裡,竟然沒有一例對他們的負面評價。雖然蕭瑀或其他家族子弟有過一些過激的行為,比如輕視士族或庶族出生的同僚,但這些算不上蕭氏一族的醜與惡。

大唐望族蕭氏為何長盛不衰?歷史上的蕭氏究竟藏有多少秘密?

蕭氏一族在唐朝極為顯赫

這就是蕭氏一族中的祖訓,貫穿整個唐代的蕭氏一族,他們一直恪守儒家提倡的為官為政的準備,堅守一個正直士族成員的原則,就是不卑不亢、寧折不彎。這是蕭氏的為人處世準備,也是每個家族成員的道德底線,更是一種道義。

蕭氏子孫的道義和原則,在歷史上的一些表現就可以看得出來,不管是與皇帝、權臣或宦官的鬥爭中,他們都一直表現的不卑不亢、恪守道義。

唐高祖在世時對蕭瑀十分的信任,武德元年,蕭瑀被封為內史令,其職務就是總管朝廷內飾事務。但有一次,唐高祖的詔書到中書省時被蕭瑀給扣了下來,其原因是蕭瑀認為,唐朝剛剛建立,皇帝的每個旨意都關係到天下的安危。他還勸唐高祖,以後皇帝的詔書在下達之前,要詳細核對避免造成前後矛盾,預防讓執行的官員弄不清詔書的意思,拖延辦事效率。蕭瑀的這次行為讓唐高祖很不高興,但也正是他的正直的原則,才敢向皇帝說“不”。

另外,在於房玄齡、杜如晦同朝文官期間,蕭瑀對二人的評價是“朋黨盜權”,因為在長孫皇后彌留時,曾囑咐李世民要小心房玄齡,其實當時的李世民和長孫皇后以及蕭瑀都已經看出來房玄齡的問題,而蕭瑀只是表現更為直接。

從以上的時間可以看出,蕭氏一族的道義就是堅決維護皇家的法統和體統,以及弘揚官場的爭議和尊嚴,而這種為官二人準則自然讓皇帝很喜歡,這也是蕭氏族人恪守的道義。

勤儉持家

大唐望族蕭氏為何長盛不衰?歷史上的蕭氏究竟藏有多少秘密?

蘭陵蕭氏始祖蕭望之

蘭陵蕭氏有著幾百年的歷史,除了偶爾家族成員會競相奢華外,大多數人都保留了勤儉持家的習慣,而史書對他們的家產情況沒有詳細記載,反而對蕭氏勤儉持家的作風有著讚頌。

蕭瑀在投奔唐高祖之前,因為他是前朝舊臣,所以祖業都被賞賜給了建立唐朝的功臣,等到蕭瑀歸順唐朝後,那些祖業又被歸還於他。可是此時的蕭瑀卻將祖業分給了宗族,自己只留下蕭氏廟室奉祠。

蕭俯的性格節儉,最不喜歡的就是名利,在他退休後本來是在洛陽定居,但作為原先重臣,即便退休了也總有人登門拜訪,為了斷絕無休止的應酬,他便索性搬到濟源墅去居住,過著閒雲野鶴、怡然自得的生活。

而蕭仿的節儉更為過分,他在出任嶺南節度使時,南方經濟發達,奇珍異寶眾多,但從未收受別人的禮物。家中有人生病,到鄰居摘了飢渴乾梅做藥,蕭仿知道後便讓家人把乾梅送還鄰居。

等等以上這些勤儉持家、清廉為官的例子在史書上的記錄眾多。沒有百世的富豪,只有百世的窮人,儉以養德、勤儉持家是生存的基礎,也是蕭氏能夠經久延續的原因之一。

總結

蕭遘是唐朝蕭氏的最後一位宰相,而這位宰相沿襲了蕭氏的祖制,在為官期間表現出了蕭氏的才幹和氣節。天啟三年(887年),在與宦官和軍閥鬥爭中,被宰相孔緯害死,而此刻離唐朝滅亡的時間僅有17年。

對於蕭氏一族的興盛與沒落,我們可以說這是在歷史上擁有過輝煌的家族,但它的沒落並非是家族成員的造成的,而是隨著蕭氏世代維護的大唐帝國的隕落而走向盡頭。但在這近三百年的過程中,蕭氏一族能夠獲得興盛,與自己的勤儉持家、恪守道義、正直優雅有著極大的關係。

雖然曾經的輝煌已經消失在歷史中,但蕭氏成員在歷史上的表現,並不會因為歷史的前進而被人遺忘,從他們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汲取那些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