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戰爭無數,而那些“戰俘”都是如何被處置的?

秦漢時期戰爭無數,而那些“戰俘”都是如何被處置的?

在我國古代,有戰爭就會有殺戮,同時也會有俘虜。尤其當年秦國為了統一六國,更是採用軍功爵位制度,不少士兵為了加官進爵,在戰場上大開殺戒,也俘獲了不少戰俘。

最早期人們對於戰俘的處置方式,往往都是就地處死,因為在人們看來,“非我族類,必有異心”,就算戰俘能力再強,也不會留作己用。

到了秦漢時期,人們發現戰俘身上還有許多可利用的價值,比如做奴隸、遷徙、種地等等,也就衍生出多種對戰俘的處理方式。

隨著人們思想的進步,在戰俘的處置過程中,也多少反應出對人的生命和尊嚴的尊重,下面我們就討論一下秦漢時期對待戰俘是如何處理以及相關評價的。

01

功利性

從古至今,人們在對戰俘進行處置的時候,都離不開其自身功利性的考慮。也就是說,虜來的戰俘,殺與不殺都要讓獲勝方獲得的最大利益。

秦漢時期戰爭無數,而那些“戰俘”都是如何被處置的?

秦漢王朝從來都是用人頭來計算軍功的。而且秦漢的那些將領之所以得以封侯拜將,也是因為他們軍功顯著。所以,當他們俘獲的戰俘沒有什麼實際用處或者戰俘不願為獲勝方提供一定的用處時,他們就會把這些戰俘殺掉來獲得軍功。

人們把戰俘殺掉是因為這些戰俘對於他們而言沒有什麼實際用處,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對勞動力的需求增多,戰俘的價值被逐漸挖掘了出來,殺俘的現象也就越來越少了。

如西漢時期,因為戰爭被匈奴俘獲的中原將領不在少數,然而,我們看到被匈奴俘獲的中原將領們在匈奴地區並沒有被處死,而是受到了匈奴單于的優待和重用,如李陵就曾娶單于之女為妻,被匈奴封為右校王。

趙信被匈奴單于封為自次王,娶單于之姐為妻,並且趙信多次為匈奴領兵攻打漢朝。可見,當戰勝方發現了戰俘其他方面更有利的價值時,對戰俘的處置方式就變得多樣了。

秦漢時期戰爭無數,而那些“戰俘”都是如何被處置的?

中原王朝對於戰俘的處置也是如此,他們需要考慮本國的最大利益,有時殺俘不見得就是最好的辦法。採取安置、封賞的處置方式,既可以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勞動力來開發邊疆,又可以不用大規模的戰爭來穩固邊關,遠比把異族全部殺掉要有利許多。

可以看出,對於戰俘的處置,任何時候,都是帶有強大功利意圖的,秦漢時期戰俘處置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戰俘處置者在處置戰俘時對戰俘處置後果的評估在處置戰俘的問題上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

02

對人的尊重

對人的生命或者人格的尊重,並不僅僅是秦漢時期才出現的,早在春秋時期的《司馬法》中就提到“顏色告之生,循省其職”,認為已經投降的戰俘是不能夠隨意殺戮的。

縱觀秦漢時期,不管是中原民族還是周邊少數民族對於已經投降或主動投降戰俘的處置,殺戮的方式都是不多見的。這裡也不乏是對人生命尊重的一種表現。

秦漢時期戰爭無數,而那些“戰俘”都是如何被處置的?

秦漢時期對戰俘的處置含有對戰俘生命的尊重,東漢光武帝曾經有一次下詔就明確表示對人生命的重視他說:“天地之性人為貴”所以,他在處置戰俘時也是不忍看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因戰爭而如鼠逃竄般到處躲藏。

如公元25年,赤眉軍攻破長安,更始帝棄城逃走,期間與其妻子兒女狼狽不堪,光武帝就下詔曰:“更始破敗,棄城逃走,妻子裸袒,流冗道路。朕甚愍之。今封更始為淮陽王。吏人敢有賊害者,罪同大逆。”

可見,光武帝也是顧及到了更始帝曾經作為皇帝的尊嚴,並沒有讓他在成為俘虜之後有多麼的難堪,在一定程度上給與他人格上的尊重。

秦漢時期戰爭無數,而那些“戰俘”都是如何被處置的?

看出秦漢時期對於戰俘的處置,已經有了一定的人性化的考慮,這在當時可以說是一種進步了。

03

民族融合的趨勢

秦漢時期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中原民族就是在不斷地與周邊民族的戰爭中實現相互交流與融合的。

而民族融合的程序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先秦時期,異族戰俘經常會被用作祭祀的犧牲或者直接殺掉,因為他們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秦漢時期戰爭無數,而那些“戰俘”都是如何被處置的?

而到了秦漢時期,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戰俘的人數也多見於記載,在對這些戰俘進行處置的時候,很少見到先秦時期的那種粗暴的方式,而是表現出了不同的特徵。

秦漢時期的戰爭可以看到一個趨勢,那就是周邊少數民族不斷向內地侵襲,以匈奴為例,就曾在秦朝時期向南侵襲至河套地區,而西漢武帝大規模出兵匈奴時,在處置戰俘時,也是多次下詔將周邊少數民族戰俘分散遷徙至邊地或者內地。

東漢時期更有班超經營西域,實現了將西域納入中央王朝的統治範圍。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少數不服從中央王朝統治的異族將領被殺掉外,並未見到大規模屠殺異族俘虜的現象。

可見,這一時期的華夷觀念已經逐漸淡化。而且,在秦漢時期,周邊民族在處置中原戰俘時,也並不都是全部殺掉,漢族俘虜在周邊少數民族地區生活的比比皆是。

秦漢時期戰爭無數,而那些“戰俘”都是如何被處置的?

甚至有一些人,如李陵、衛律等還被封王做官。這些對戰俘的處置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漢時期民族融合的發展。

04

戰俘本身的價值

總體來看,秦漢尤其是兩漢時期,對於戰俘的處置方式,還是以不殺為主,殺俘的現象主要集中在中原戰亂時期,處於軍事上的需要必須消滅敵軍的有生力量,使敵軍喪失反抗能力,才會把戰俘殺掉。

而在中原和平穩定時期,對周邊民族的戰爭中,戰俘是不用被殺掉,而是被用作他處,主要從事低賤,粗笨的體力勞動,被戰勝方無償佔有。

秦漢時期戰爭無數,而那些“戰俘”都是如何被處置的?

中原民族看到的是虜來的周邊民族的勞動力價值,以及對王朝統一的價值。這裡的“價值”大多數情況下指的就是戰俘的勞動力價值。

秦漢尤其是兩漢時期,社會經濟以及生產力水平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大量勞動力來從事各種社會生產,所以在戰爭中俘獲的大量戰俘,他們就充分利用其勞動力價值,把他們變成奴隸去從事各種勞動。

如西漢時期汲黯曾對漢武帝明確表示:“臣愚以為陛下得胡人,皆以為奴婢,賜從軍死者家,滷獲因與之,以謝天下,塞百姓之心。”這裡的胡人俘虜就被當作奴婢賜給從軍死者的家屬去幫他們從事各種勞作。

由於秦漢時期的版圖迅速擴大,而處於版圖邊緣的又是新納入版圖的常年與中原民族對抗的邊境小國,在處置這些邊境俘虜時,中原王朝不得不考慮到這些戰俘被處置後,他們的國家和民族是會順從中央還是繼續反叛。

秦漢時期戰爭無數,而那些“戰俘”都是如何被處置的?

如果能找到一種讓邊境國家和民族服從中央的處置方式,那麼這些俘虜就會體現出他們對於王朝統一的價值。

如東越國被納入西漢版圖以後,東越人民就成了漢朝的俘虜,被遷徙到江淮之間的地區,東越地區就被空了出來,這裡被遷徙到江淮間的東越俘虜就體現了他們對於漢王朝邊境安定王朝統一的價值。

還有東漢時期,西羌叛亂被收服之後,“羌眾折傷,種人瓦解,降者六千餘口,分徙漢陽、安定、隴西”,羌族的俘虜被分別遷徙到漢陽、安定、隴西,既可以安定邊疆,這對於東漢王朝來說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他們對於王朝統一的價值。

周邊民族看到的不僅僅是戰俘身上的勞動力價值,更加重視他們的文化價值。到了秦漢時期,周邊民族在社會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

秦漢時期戰爭無數,而那些“戰俘”都是如何被處置的?

但是,相較於中原民族依然比較落後,所以,雖然他們有“得人以為奴婢”的傳統,當他們虜獲的中原將士願意投降時,他們則更側重於挖掘這些戰俘身上的文化價值。

從認為戰俘沒有價值而殺掉戰俘到利用戰俘的體力、腦力勞動,這也反映了人們思想水平的不斷進步。

05

結語

戰俘的處置方式是一個國家軍事上的重要部分,不同的時期對待戰俘的處置方式既有相似又有不同,而且影響戰俘處置方式的因素及不同的戰俘處置方式所反映的問題也是不盡相同的。

總而言之,雖然秦漢時期對於戰俘的處置方式並不如現代人文明,但它反映出當時人思想上的進步卻是不容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