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火紅灰似雪”此聯數十年無人能對,殿試中考生對出欽點狀元

乾隆十九年(1754年),又是全國考生彙集京師的大比之年。這一年的殿試出了不少名人,清代文宗紀昀位居二甲第四名;另有一名宗師錢大昕位居二甲四十名;考據大師王鳴盛位居榜眼。因此這一科殿試被稱為“名榜”,而位居一甲一名的是浙江杭州人莊培因。

“炭黑火紅灰似雪”此聯數十年無人能對,殿試中考生對出欽點狀元

據清朝史料記載,莊培因早年在家鄉十分有名氣,被稱為少年才子。不過莊培因雖狀元及第,可官運上談不上多好,自授予翰林院修撰以後,出任侍講學士,後又出任福建學政,最終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以此來看,莊培因的官職並不高,之所以會這樣,全因他壽命太短,只活了37歲便去世了。

因此,莊培因在清代歷史上不過是一顆閃耀的流星,轉瞬即逝,沒有留下太多的故事。但是在野史筆記中,卻屢次出現他的身影。其中有一則故事就是說他在殿試做了一個奇怪的夢,正是這個夢讓他成就了狀元之名。

“炭黑火紅灰似雪”此聯數十年無人能對,殿試中考生對出欽點狀元

莊培因15歲中秀才,18歲中舉人。19歲那年他進京趕考,和許多舉子一樣,莊培因對這次會試抱著必中的決心。到了京城以後,他一直在客店中讀書溫習。果不其然,一切如他所願,在會試中他以第4名的好成績脫穎而出。對於此時的莊培因來說,人生最大的喜事莫過於此,20歲便考中了貢士,接下來若不出意外,進士及第將是手到擒來,關鍵就在於名次了。

不久,朝廷舉行殿試。莊培因被分配在靠中的位置,考卷拿到手之後,莊培因覺得題目並不十分難,於是文思如泉湧,縱筆如鬼神,不一會便答了一大半,唯獨剩下最後一道題。可是當他繼續答這最後一題時,卻讓他下不了筆。原來最後一題是一副上聯,曰:“炭黑火紅灰似雪”。

據說,這一上聯是翰林院一個學問高深的老翰林所出,此聯自從問世後,數十年無人能對出下聯,就連乾隆帝對此也是無可奈何。於是,乾隆帝便將此上聯作為最後一題作為殿試的題目,希望在新科進士中能出現奇蹟。

“炭黑火紅灰似雪”此聯數十年無人能對,殿試中考生對出欽點狀元

當然對於莊培因來說,這個是很大的難題,他絞盡腦汁也沒想到合適的下聯,不知不覺中,他走了神竟趴在桌上睡著了,而且還做了一個夢。在夢中,有人拍了拍他肩膀,只見是一個鬚髮皆白的老者拿起他的考卷,看了一下說道:“年輕人,你這最後一題怎麼沒答呢!”

莊培因見老者仙風道骨,心裡想必是世外高人,趕緊請他指教。老者提示他:“你家中可有田地?秋種何物?”莊培因立刻明白過來,馬上詢問老者姓名,老者說他叫浪依離。得到提示後,莊培因馬上被睡夢驚醒,提筆答到:“麥黃麩赤面如霜。”

殿試之後,考官選出三分考卷交給乾隆帝欽定名次。這三份考卷中,有一個叫秦起雲的考生文章最佳,乾隆準備將他定為狀元。可是莊培因對出了那副絕對,因此乾隆準備點他為榜眼。可是,當乾隆提起御筆時,卻不小心將一滴硃砂落在了莊培因的考卷上,而且就落在莊培因的三個字上。

“炭黑火紅灰似雪”此聯數十年無人能對,殿試中考生對出欽點狀元

乾隆若有所思,覺得這是天意,便御筆欽點莊培因為新科狀元。事後,莊培因將夢中之事告訴家人,父親感慨道:“這是祖上積德,蔭及子孫啊!”第二年秋天,莊父來到自己田裡,當他看到田裡中間的一座無字墓碑時終於明白了。

原來這是葬的是一位大儒,他一生貧困潦倒,死後無處安葬,莊父樂善好施將其埋在此處。而且,莊父每年讓下人犁地時都要繞開,唯恐傷及墳墓。當這一年下人請示他如何犁地時,他照例說出了“讓一犁”。結果話剛出口,便想到了助兒子高中的狀元的那位夢中高人,原來“浪依離”是和“讓一犁”諧音。於是,莊父趕緊讓人在無字墓碑上刻上了“恩公讓一犁之墓”。

“炭黑火紅灰似雪”此聯數十年無人能對,殿試中考生對出欽點狀元

這個故事記載於清代野史,其中很多細節經不起推敲,可這並不傷大雅。因為,在任何時代,心存善心都是高尚品格的體現,而好人有好報也是亙古以來不變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