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王喜慶

唐代詩人王之渙的名句有“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鸛雀樓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更是膾炙人口,他的詩句讀來胸懷寬廣、立意高遠,給人以酣暢淋漓、開闊胸懷之感。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據傳王之渙幼年聰穎、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儻秉異才。《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太原王府君墓誌銘並序》記載,王之渙“本家晉陽,宦徙絳郡”,也就是說晉陽(今山西太原)為其原籍,祖上做官時移居到了絳州(今山西新絳)。後以門蔭入仕,授衡水主簿,也算是官幾代了。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衡水”一詞始見於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文成帝南巡碑》,文成帝曾在信都(今冀州市)“衡水之濱”舉行過規模盛大的“禊禮”。“衡水之濱”中的“衡水”,為當時穿越今衡水市境內的一段漳河水的別稱,又名“橫漳”或“衡漳”。而今也將漳水的這一段支流稱為滏陽河。衡水所轄冀州為九州之首,河北省稱冀,也緣於此。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隋朝開皇十六年,由河北大使郎蔚之,分下博、信都和武邑三縣地,新置衡水縣,地處今衡水市舊城村,縣之名稱取“漳水橫流”之意。因漳水從衡水縣西南入境後,不是東流入海,而是折向北流,然後入海,古人亦把這一段漳河水稱為“衡水”,此後衡水縣名稱歷代沿用。此衡非彼橫,不知為何竟也錯傳了千年。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衡水地處華北大平原的中心,當年是水網縱橫、土地肥沃、舟船如流、商賈如雲。衡水為蘇杭至京津、山陝至齊魯的水陸咽喉,公元1457年,時任衡水的知縣楊儼在其境內滏陽河上修建了一座木橋,後來此橋多次被洪水沖垮。明朝的嘉靖年間,十八酒坊之一德昌號掌櫃徐庭用了13年的時間,募集了七萬兩白銀在河面上修建了一座石橋,乾隆皇帝賜名安濟橋。而這座橋後來成了衡水老白乾的商標。不過就歷史而言,老白乾卻比安濟橋古老的多。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衡水老白乾的釀酒歷史據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104年,漢和帝永元十六年所下過一道詔書當中提到“詔禁冀州沽酒”,當時冀州水災,朝廷要求停止釀酒,節糧賑災,可見當時釀酒業的規模之大。明朝時衡水老白乾被列為國宴酒,出現了“古桃城,雖不大,燒鍋卻有十八家”的盛況。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遙想當年的衡水,滏陽河蜿蜒而下、穿城而過、遊人如織、桃花盛開,河畔的十八家酒坊一字排開,酒幌搖曳、叫賣聲聲,此時此刻正是製作桃花粬的好時節。王之渙“春風得意馬蹄疾”躊躇滿志、策馬而來,忽而被一陣氤氳隱約的酒氣襲到,下馬一嘗,張口吟道: “聞香須下馬,開壇十里香。”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絳州才子王之渙 聞香下馬到冀州

這一口酒喝下去,王之渙尚未到任就喜歡上了衡水。不久便娶了衡水縣令李滌第三女為妻,成了縣太爺的乘龍快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