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握在自己手上——《功勳》故事之《袁隆平的夢》

網上有個袁隆平的表情包很火,火到什麼程度呢?我甚至不需要發圖片,只需要打出文字“還是吃的太飽了。jpg”,你就能立刻get到我的意思。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握在自己手上——《功勳》故事之《袁隆平的夢》

在一個紀錄片中,袁隆平看到自己的表情包後,會心地笑了。隨後,袁老感慨地說:“你們年輕人不知道,那個時候沒飯吃真難受啊,餓死人啊。”

禾下乘涼夢的背後,是飢餓的現實

電視劇《功勳》演繹了那個艱苦的年代。學校門衛餓得記不住事;孩子餓得看見窩窩頭就眼饞;袁隆平餓得體力不支,曾是游泳健將的他,竟然差點兒淹死在河裡。

村裡有位行將就木的老人,因為長期飢餓全身浮腫,唸叨著上路前只想吃一碗白米飯。袁隆平在村子裡挨家挨戶買米、討飯,可因為糧食短缺,無論他花多少錢也買不到米。老人直到去世,也沒能吃上一粒米。

作為一個農學專家,袁隆平感到了深深的負罪感。他做了一個夢,那就是縈繞袁隆平一生的“禾下乘涼夢”。在恩師金學農的影響下,他決定從研究紅薯改為研究水稻,立志要讓天下人都有飽飯吃。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握在自己手上——《功勳》故事之《袁隆平的夢》

發現“鶴立雞群”的背後,是挫折與瓶頸

1961年7月,袁隆平在農田裡發現了一株特別優質的稻株,他欣喜若狂,給它起名為“鶴立雞群”。用它做種子,它的後代可能達到畝產上千斤。

然而到了第二年夏天,“鶴立雞群”試驗田裡的禾苗高矮不一,這讓袁隆平十分意外。袁隆平這才意識到,“鶴立雞群”原來是一株天然雜交稻,這有力地證明了雜交水稻具有雜種優勢。

面對科研瓶頸,袁隆平找到金學農的師弟鮑文奎。鮑文奎告訴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關鍵是尋找天然雄性不育株。日本科學家早已發現了這一點,但卻遲遲沒有研究成功雜交水稻,這並不是技術方面的原因。

袁隆平太清楚了,真正的原因是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極其少見。在茫茫稻海中尋找,無異於大海撈針。從事雜交水稻這個領域,也許一輩子都無法看到研究成果。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握在自己手上——《功勳》故事之《袁隆平的夢》

雜交水稻成功的背後,是無私和踏實

電視劇《功勳》中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有兩個學生想當袁隆平的助手,袁隆平問他們原因。他們先說是想報恩,後來又說是想造福世界人民,袁隆平都拒絕了。最後,兩個學生才承認,他們不想回家務農,所以想留在這裡做研究。袁隆平這才答應了,因為農業研究非常枯燥,這樣的態度才能長期堅持下來。

彈指間,過去了將近10個年頭。1970年的仲秋,袁隆平團隊終於在海南三亞的一個水塘邊,發現了一株花粉敗育的野生稻,袁隆平把它命名為“野敗”。

“野敗”只結出了5粒種子,經過精心的繁育,袁隆平團隊獲得了一定的育種材料。他們十年來的研究心血,都凝結在這些種子中。然而為了加快研究進度,袁隆平毅然決定把“野敗”的種子分享給全國的科研工作者。

1971年春天,全國各地的50多名水稻研究人員,雲集南繁基地進行會戰。1973年10月,在第二次全國水稻科研協作會議上,袁隆平正式宣佈,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這是世界上首次育成強優勢雜交水稻,從此,“東方魔稻”開始享譽世界。

據報道,目前我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累計達到90億畝,累計增產稻穀8000多億公斤。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逐漸走向了世界,在印度、美國、巴西等40多個國家廣泛種植,年種植面積超過800萬公頃。袁隆平為實現中國飯碗端在自己手上,為保障中國乃至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握在自己手上——《功勳》故事之《袁隆平的夢》

當代神農,一路走好!

2021年3月,袁隆平院士在工作時意外摔倒,被送進急救室。生命彌留之際,他還在心心念念實驗稻田裡的稻苗,不住地詢問:“稻田裡的水稻怎麼樣了?我是不是快不行了……”

2021年5月22日下午1:07,袁隆平安靜地離開了人世。有網友說,他是想看著我們吃完午飯。

好好吃飯,是長輩對我們的嘮叨。節約糧食,就是我們對袁老最好的紀念。因為在五穀的種子中,閃耀著無數農業工作者的生命之光。在浩瀚的太空中,一顆名為袁隆平的小行星依舊在守望著我們。

《河大衛說》作者:王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