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發生在東周,為什麼有秦國先滅東周,再滅西周呢?

這部劇以秦始皇嬴政的生長為主線,給觀眾展示了波濤壯闊的戰國史。據悉,這部劇先後搭建了1000多個場景,力圖最大限度地復原歷史畫面。劇中,先後呈現了四代秦王,分別是嬴稷(昭襄王)、嬴柱(孝文王)、嬴異人(莊襄王)、嬴政(秦始皇)。

《大秦賦》發生在東周,為什麼有秦國先滅東周,再滅西周呢?

從故事劇情就能夠曉得,《大秦賦》是發作在戰國時期,但是在電視劇中,卻先有秦昭襄王攻滅西周,又有秦異人也就是秦莊襄王攻滅東周,這到底是怎樣回事?我們都曉得周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分為了春秋和戰國,評分這麼高的電視劇難道會犯這麼低階的錯誤嗎?

眾所周知,牧野之戰後,周武王姬發徹底滅掉了商朝,從此,中國歷史來到了“周”時期。留意,這個“周”是一個朝代,而不是一個國度。周朝,是中國古代奴隸制度最鼎盛的時期,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禮儀蓬勃開展的時期。

《大秦賦》發生在東周,為什麼有秦國先滅東周,再滅西周呢?

在西周第八代君主周孝王姬闢方時期,秦非子及其子孫因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於秦地,這是秦國在周朝的起始點,但當時的“秦”還不是諸侯,只能算是西周的附庸的。

首先來看兩週王並存,這發作在東西周交替之際,周幽王烽煙戲諸侯以後,由於廢立太子之事,引來了犬戎之禍,申侯結合犬戎攻入鎬京,殺死周幽王,東周淪亡。

周幽王被殺後,這場禍亂的始作俑者申侯,又結合繒、鄭、衛、晉等諸侯倒打一耙,殺向犬戎,並打敗犬戎,犬戎撤回了本人的老家,周幽王一死,國不可一日無君,於是鄭、衛、晉等諸侯立周幽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

《大秦賦》發生在東周,為什麼有秦國先滅東周,再滅西周呢?

周平王以為鎬京曾經不合適做都城,於是將都城東遷到洛邑,這就是東周的開端,但與此同時,有大臣趁亂搞事情,虢公翰等王朝大臣立王子餘臣為王,史稱“攜王”,這樣周王朝呈現了兩個周王,但由於宜臼自身是太子,契合周禮,絕大數諸侯國都只成為周平王,這樣兩王並存21年後,晉文侯殺死了周攜王,完畢了二王並立的場面。

《大秦賦》發生在東周,為什麼有秦國先滅東周,再滅西周呢?

這只是兩王並立,並沒有呈現兩週並立,而到了周淪亡的時分,則呈現了兩週並立,不過不是王朝,而是兩個周公國。

到了戰國後期,諸侯國越來越強大,而周天子的位置一瀉千里,相應的領土也只剩下了京畿左近的土地,週考王是殺死哥哥周思王即位,周思王是殺死周哀王即位,週考王擔憂這一幕會重演,於是封其弟揭於王城,建周國,版圖為瀍水以西、洛河以南,是為西周桓公,構成一小諸侯國。

《大秦賦》發生在東周,為什麼有秦國先滅東周,再滅西周呢?

到了公元前367年周顯王時期,西周威公逝世後,其少子姬根叛亂,趙成侯與韓國就扶持他於東部樹立東周國,都鞏地(今河南鞏義)。周王畿團結成西周國與東周國兩個小國,周王住在東周國。周赧王時,東周公不願供養周天子,周赧王只能依託西周公,遷居王城。

秦國先後滅掉的西周和東周曾經不是嚴厲意義上的周王朝,而是西周公國和東周公國兩個諸侯國了,只是有點特殊,他們的領土就是周王朝的京畿,名義上週天子還有京畿的領土,但實踐上還要看兩個公國的臉色,周赧王在西周公國被秦滅以後逝世,意味著周王朝曾經淪亡。秦後滅的東周公國只不過是一個諸侯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