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作者】

孟浩然(689—740 ),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隱居家鄉襄陽附近的鹿門山 ,閉門讀書,以詩自娛。曾遊歷長江南北各地,巴蜀、吳越、湘贛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四十歲時遊長安,應進士不第。張九齡鎮荊州時,署其為荊州從事,不久,患疽而卒,終年五十二歲。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背景】

這首詩是孟浩然在家鄉襄陽的峴山遊覽時所作。秋冬之際,和幾個好友一起登上峴山,眺望山中景色。於是觸發思古幽情,抒發了對古人的懷念,以及人生短暫,功業未就的傷感。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註釋】

諸子:幾位朋友。

峴山:在今湖北省襄陽市東南,也叫峴首山。

代謝:交替。

魚梁:沙洲名,即魚梁洲,今襄陽市有魚梁開發區。《襄陽府志》載:“魚梁、亦槎頭,在峴津上水落時洲人攝竹木為梁,以捕魚”,故取魚梁洲之名。南北長10。65公里,東西寬5。30公里,洲體面積26。50平方公里。

夢澤:即雲夢澤,古代的大湖,比現在的洞庭湖大得多。後因長江和漢水帶來的泥沙不斷沉積,漢江三角洲不斷伸展,雲夢澤範圍逐漸減小。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羊公:西晉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羊祜,他鎮守襄陽時期,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愛戴。以晉徵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屯田備戰,為晉滅東吳打下基礎。羊祜死後,人們立碑紀念,周圍的百姓時常祭拜他,睹碑生情,莫不流淚,羊祜的繼任者杜預因此把它稱作墮淚碑。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賞析】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首聯就發出宇宙無窮、人事代謝的感嘆。這是多麼自然而又無情的法則,古往今來無論英雄豪傑還是平庸百姓,都已淹沒在歷史的深處,而歷史的車輪仍然滾滾向前。過往的人事都已成為歷史,而當下的人事也終將成為過去。這首詩一落筆,就表露出無限迷茫惆悵、撫今追昔之感。正如王羲之《蘭亭集序》說:“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首聯看似起得突兀,實則經過深思熟慮。因為詩人感到人事代謝,而自己功業未就,才會生出一陣緊迫感。這也不是詩人偶然憑空道出,他肯定早就有此感慨,而且多次感念羊祜的功績和自己的身世,才會在登山的時候,將這種情感加深並引出。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頷聯承接上句的“古今”二字,“江山留勝蹟”,是“古”,“我輩復登臨”是“今”。從前四句我們可以重溫一下孟浩然的風格。他最擅長的是五言古詩,這裡將古體詩常用的散文筆法代入律詩,顯得流暢自然,渾然天成。就好比脫口而出,不加雕琢,給人一種清風徐來的感覺。這首詩,華仔認為,是先有了開頭的人事代謝之感,才引發登山的計劃。而當和朋友們登臨峴山的過程,又將心底這份懷古傷今的情緒進一步驗證,並透過下面的景物具體化。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華仔細細品讀,其中的情感或許更復雜。或許在感傷之中透露出一絲喜悅、一絲幸運,一絲期待。因為古人已經逝去,屬於他們的時代已經不再。而我們還活著,還可以有所作為,我們還是社會的主體,還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每個人都是所處時代的主人,雖然我們也終將逝去。而這一切的情感,都只用一句敘事一筆帶過,令人唏噓不已。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這一句寫在峴山所看景物。可見這是秋冬之際,天氣寒冷,水位下降。詩人登上峴山,所望之處,一片蕭瑟。這裡的“深”不是深度的意思,否則同樣是水,為什麼魚梁的水位就淺,雲夢澤的水就深了呢?這裡是表示從山頂到湖面的距離很深遠。這裡華仔又仔細思考,有所心得。那就是:冬季雲夢澤水位下降,湖面縮小,那麼是不是彷彿雲夢澤在向我們後退,視覺上的距離反而更深遠了呢,這樣才解釋得通。這樣倒是有了一點動態的美感了,彷彿是延時攝影的效果。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這裡華仔提醒大家不妨再做思考,詩人滿目所及,為什麼偏偏選取這兩個景物?我們體會一下,詩人雖然有一絲感傷,但到底內心還是熱情的,而與好友登山也飽含友情的溫暖,在大汗淋漓的過程中,詩人暫時將煩惱拋卻了。而樂極生悲、物極必反,登頂的喜悅並未持續多久,瞬間被眼前的景物所冷卻。華仔每次登山,感受到的首先是豪邁、自信、挑戰、鍛鍊、快樂。中途或許有思古幽情,但不會佔主導,只有登頂遠眺,身體相對平靜,才會生出宇宙人生的種種感慨。所以孟浩然這一句是轉折,情緒是冷卻的、跌落的,我們讀詩,要善於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才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表達了對羊祜的思念。《晉書·羊祜傳》記載,羊祜登峴山時,對僚屬鄒湛道:“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如百歲後有知,魂魄猶應登此山也。”鄒湛答道:“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聞令望,必與此山俱傳。”這裡,孟浩然沒有說為什麼“讀罷淚沾襟”,但我們可以揣摩詩人心境。羊祜有那樣的功績,與峴山一同不朽,他的事蹟也一直流傳。那麼我們今天這些登臨峴山的人呢?如今我為羊祜感動流淚,將來誰為我感動流淚?羊祜雖然作古,但他已經名垂青史,了無遺憾。而我們這些人生在大唐盛世,仍然只能懷才不遇、埋沒于山林之中麼?事實上,孟浩然雖然一生隱居山林,但他並不是甘心做一個隱士,只是報國無門,迫不得已作了“山水詩人”。他的山水詩,沒有陶淵明那麼徹底的恬靜舒適,享受生活。而是始終籠罩著幾分憂鬱,甚至是不甘心。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今譯】

千古悠悠,送走了多少人和事

時光飛逝,只留下歷史的煙塵

人事代謝,永不暫停

來來往往,成了古今

江山的名勝,那是古人的饋贈

他們的遠去,換來我們的登臨

水落石出,魚梁洲逐漸露出地平

天寒地凍,夢澤也變得愈加深沉

羊公碑還在道旁,寂寞無聲

讀完碑文,淚水沾溼了衣襟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馬未都作序推薦】作家榜 / 唐詩三百首正版全集精裝 蘅塘退士 彩圖珍藏版中小學生熟記古詩詞

檢視

【小結】

這首詩是孟浩然的一首觸景傷情之作,在他以清新疏淡為主要風格的山水詩中,很少有格調如此寒冷、陰鬱的懷古作品。詩的前四句,以散文筆法入律詩,用兩個自然天成的流水對,表達了對人事代謝、古今變換的惆悵、感傷、迷茫之感。後四句描寫登臨峴山所見的景物,無一不是蕭條、冷落、深遠、遼闊,一倍增其傷感淒涼之意。最後懷念羊祜的事蹟,以功績卓著,名垂青史,永得後人紀念的先賢,反襯自己空有報國熱血,卻不得重用,最終只能隱居山林的悲哀之情。將自身的遭遇,和永恆的歷史結合在一起,使自己懷才不遇的情感得到了深化,也能讓讀者能更好的感同身受。因為,我們每一個時刻正在經歷歷史,我們每一個人都將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