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棟梁,鼎鼎名家,明末時期影響中國的十大天主教徒

天主教耶穌會扣開了明代的中國大門,耶穌會的傳教士以西方先進文化作為傳教的工具,又把中國文化介紹給西方,從而開創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西學東漸”和“東學西傳”之風,開創了明代天主教光輝的歷史,結出豐碩的果實。

國家棟梁,開教柱石,明末時期影響中國的十大天主教平信徒:

十,瞿式耜,他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連清兵也感動得流下淚來。

國家棟梁,鼎鼎名家,明末時期影響中國的十大天主教徒

南明人物中瞿式耜死得最壯烈。瞿式耜,江蘇常熟人,明末詩人、民族英雄,天啟三年(1623)丁父憂返里,與西洋教士艾儒略(JulesAleni)往還,後受洗入教,聖名多默(Thomas)。

國家棟梁,鼎鼎名家,明末時期影響中國的十大天主教徒

明朝滅亡後,江南蘇、松、常地區的原復社分子支援建立福王政權,式耜出任為應天府丞,廣西巡撫。後又擁立桂王建立南明永曆政權,任吏部、兵部尚書。

瞿式耜“四代甲科,鼎鼎名家,世傳忠孝”。兵敗桂林,他端坐於室,凜然就傅。

國家棟梁,鼎鼎名家,明末時期影響中國的十大天主教徒

這種死亡結局正是他在《浩氣吟》中安排好的:“正襟危左待天光,兩鬢依然似清霜。願作須臾階下鬼,何妨慷慨殿中狂。……”。“待天光”,是基督教的特別語言,等待耶穌基督之光。

1986年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有“瞿式耜”專條,稱讚他的詩作,“充滿著激越的愛國熱情”,中國文學史把式耜列入愛國詩人行列。

九,李天經,明代著名天文學家。

他繼徐光啟之後主持編纂完成了《崇禎曆書》。這是一部我國比較全面介紹歐洲天文學方面知識的著作。他還撰寫了《渾天儀說》五卷,闡述了十餘種精密天文儀器製作和運用方法,為中外天文學事業的發展做出的傑出的貢獻。

李天經(1579一l659),字性參、號仁常,吳橋縣城關鎮駙馬村人。祖父李懿,曾任明朝西寧道兵備副使,為邊防名將,文武兼備。李天經歷任國子監博士、戶部驛外郎、濟南郡太守、山東督糧道、陝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光祿寺正卿(一品),官至兵部尚書,他為官清正,被譽為“李青天”,並且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天文學家。

李天經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考中進士。李天經長於吏治,且酷愛天文。公務之餘,經常讀郭守敬、張衡、一行等科學著作,並受到明代科學家徐光啟的賞識,保薦為光祿寺卿,參與編制立法。

後徐將督修曆法《崇禎曆書》的重任全部託付給李天經,在此期間,他向皇帝提出了《論節氣疏》、《論置閏疏》、《論儀器疏》、《修訂曆法條議二十六則》等奏章,作為修訂曆法的準繩。

在李天經的主持下,有李之藻、王應麟及外籍傳教士龍華民、鄧玉涵、羅雅谷、湯若望等人參與,經過不懈努力,歷經五載,完成《崇禎曆書》,它從多方面引進了歐洲古典天文學知識,內容包括天文學基本理論,三角學,幾何學,天文儀器,日月和五大行星的運動、交食,全天星圖,中西單位換算等,共四十六種,採用第谷(1546—1601)的太陽系結構系統,計算方法中翻譯了哥白尼(1473—1543)《天體執行論》中的許多章節,還有開普勒(1571—1630)《論火星的運動》一書中的材料。

曆法計算中不用中國傳統的代數學方法而改成幾何學方法,這是中國天文學史和曆法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中國古代天文學體系開始向近代天文學轉變,奠定我國現行農曆基礎。該書126卷,每卷都有他精心稽核,他還親自撰寫了《渾天儀說》五卷,闡述十餘種精密天文儀器的製造和運用方法,為中外天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八,韓霖,著名的思想家、書法家、社會活動家和著名學者。

韓霖,出生於書香門第,官宦世家。原名韓麟(諧音翰林)字雨公,號寓庵。原居絳州城內韓家巷(今新絳縣城)明末戰亂時期,舉家遷居於稷山縣馬趵泉村。

國家棟梁,鼎鼎名家,明末時期影響中國的十大天主教徒

韓霖最初實際上是以知軍事而名重士林的。在明末天災人禍肆虐、動盪不安的歲月裡,韓霖對農政救荒等事項亦頗為關心,並可能從徐光啟那裡獲益匪淺。

同時,他深受熱心西學的科學家徐光啟影響。1625年,由傳教士高一志介紹,接受,成為絳州最先受禮者,並在會仙樓畔段家莊興建教堂。

他集思想家、書法家、社會活動家、軍事家、藏書家、天主教山西先行者,宗嶽太極嫡系傳承人於一身,他希望從中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以達到強種強族的目的。

七,瞿太素,真正地把西方文明的成就引入遠東世界的第一人

國家棟梁,鼎鼎名家,明末時期影響中國的十大天主教徒

利瑪竇收到的第一名弟子就是瞿太素(瞿汝夔),瞿太素本是一個敗家子,愛好鍊金,他在無意中接觸了利瑪竇,本想跟他討論鍊金技術,結果反被利瑪竇的學識打動,跟他學習起來。他最先從所算數學起,後就研究地球儀,和歐幾里得的原理。他學習各種日規的圖案,準備的算出時辰,並運用幾何測量物體的高度。瞿太素在後面皈依天主教時,就宣稱利瑪竇神父帶來的科學知識開闊了我們的眼界,讓我們開始放眼看世界。

而後,瞿太素也一直致力推崇西方的科學。後人稱讚瞿太素是真正地把西方文明的成就引入遠東世界的第一人。

六,陳於階,授封“欽天監博士”率火炮部隊重創清軍。

是徐光啟外甥,跟徐光啟學歷,任欽天監博士,是天主教徒。在堅守江南失敗後,陳於階自縊於南京雨花臺天主堂。

明崇禎二年(1629)時候,陳於階幫助舅父徐光啟修訂曆法,明崇禎末年(1644),因兵部尚書史可法的推薦,授封“欽天監博士”。

清兵攻佔南京後,陳於階在雞鳴山象臺(今紫金山天文臺)附近,和清兵遭遇,老家人宋千全力護主人陳於階,主僕血染徵袍,精疲力竭,最後走進了聚寶門外的雨花臺天主堂,紫金山麓太祖皇帝的孝陵峨然在望。

國家棟梁,鼎鼎名家,明末時期影響中國的十大天主教徒

完成了人生的最後一次禱告之後,他拿出了提早準備好的白綾,端正衣冠,面向東北方,就此結束了自己生命。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賜封陳於階“節愍”,賜封家人宋千為“忠義”。

五,王徵,或名王徵,號稱中國「第一位機械工程學家」。

王徵是陝西涇陽人,明代大儒,與徐光啟並稱為「南徐北王」,號稱中國「第一位機械工程學家」。

國家棟梁,鼎鼎名家,明末時期影響中國的十大天主教徒

年輕時的王徵在科考的同時,熱衷於製造機械。20多歲時,家裡已經擺滿他製作的水力、風力、載重等方面的機械,並完成了一部名叫《新制諸器圖說》的初稿。

王徵深知西方機械力學非常先進,但由於種種原因無緣瞭解具體情況,這讓他時常引以為憾。

國家棟梁,鼎鼎名家,明末時期影響中國的十大天主教徒

才華橫溢的王徵直到24歲才考取舉人。此後,他在與西洋傳教士交往的過程中,對天主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不但為自己取了天主教名,還用西班牙傳教士龐迪我的《七克大全》來嚴格要求自己。

54歲那年,他修改完成《新制諸器圖說》,書中新增了自己研製的虹吸器、自轉磨、腳踏車等器械,每種器械後面均附圖說,這成為我國第一部物理學著作。接著,他又為西班牙人金尼閣所著《西儒耳目資》寫序並校對全文。

崇禎十七年,王徵絕食盡節

四,陳安德,南明王朝派往歐洲的“外交官”,開創中國外交新紀元。

永曆四年(1650),南明王朝面臨滿清大軍壓境的緊張局勢。永曆朝廷王室大多為天主教徒,為了加強和天主教會的聯絡並取得其援助,朝廷任命波蘭籍耶穌會宣教士卜彌格出使羅馬。

國家棟梁,鼎鼎名家,明末時期影響中國的十大天主教徒

為了使歐洲人更為直觀地瞭解南明朝廷,龐天壽特命陳安德與卜彌格同行,陳安德遂成為最早赴歐洲的“中國外交官”。

1656年3月,卜彌格和陳安德從里斯本啟程返華。到安南時,他們得知了王太后和龐天壽的死訊以及永曆政權被滿清逐出雲南,流亡緬甸的訊息。1659年8月,卜彌格終因操勞過度在中越邊界安息主懷,時只有陳安德陪伴在側。

陳安德將其安葬後獨自一人帶著幾封重要的外交信函找永曆皇帝覆命。他們雖然沒有達成願望,但卻開創了中國外交新紀元。

三,李之藻,中國科技史和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

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一字我存,號涼庵居士,又號涼庵逸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代科學家,學識淵博,嫻於天文歷算、數學。“曉暢兵法,精於泰西之學”,與徐光啟、楊廷筠齊名。

國家棟梁,鼎鼎名家,明末時期影響中國的十大天主教徒

萬曆二十六年(1598)進士,跟隨利瑪竇學習西方科學。李之藻與徐光啟、楊廷筠合稱“明末天主教三柱石”,是中國科技史和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李之藻的著譯作品《坤輿萬國全圖》、《渾蓋通憲圖說》、《圜容較義》、《同文算指》、《頖宮禮樂疏》、《寰有詮》、《名理探》等。

國家棟梁,鼎鼎名家,明末時期影響中國的十大天主教徒

天啟間(1621—1627),與葡萄牙人傅汛際合譯亞里斯多德名著《寰有銓》6卷、《名理探》10卷。《名理探》為邏輯學在我國最初之譯本。

李之藻在天文、歷算、地理學等方面的貢獻,早已廣為人知,現在幾乎每年都可見到這方面的研究論著。

二,楊廷筠,楊廷筠是明末著名官員。與徐光啟和李之藻並列,被稱為中國天主教“三大柱石”的人物之一。

楊廷筠(1562-1627),字仲堅,號淇園,洗名彌格(Michael),漢族,浙江仁和人,1592年進士,曾任監察御史,早年習“王學”,出儒入佛,又是杭州著名居士,與祩宏、虞淳熙等佛教領袖講學。

他曾在北京與利瑪竇交往,但沒有象徐光啟、李之藻那樣隨耶穌會士研習天文歷算。辭官回杭州後,參與東林講會,同時與在江南的傳教士郭居靜、金尼閣和艾儒略等往來。1611年,在參觀了李之藻父親的西式葬禮後,決定改信天主教。其作品有《代疑編》、《代疑續編》、《聖水紀言》、《天釋明辨》等。

國家棟梁,鼎鼎名家,明末時期影響中國的十大天主教徒

在李之藻的勸說下,他也決心拋棄小妾,遵守教規。這一年,他受洗入教,取名為彌格爾。此後,他就大力支援天主教的事業。他給傳教士們提供經費,還把自己的別墅讓出來作為他們居住、傳教、舉行儀式的場所。

一,徐光啟,兼有天文學家、數學家、農學家、軍事家、軍火專家名號的宰相

在明朝,能身居相職的有好多人,但是,若能身居相職還兼有天文學家、數學家、農學家、軍事家、水利專家、軍火專家名號的,恐怕就只有徐光啟一人了。

徐光啟(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8日),字子先,號玄扈,天主教聖名保祿,上海縣法華匯(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官至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

徐光啟畢生致力於數學、天文、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奮著述,尤精曉農學,譯有《幾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著作,著有《農政全書》等著書。

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徐光啟病逝,崇禎帝贈太子太保、 少保,諡文定。

徐光啟還對火器在實踐中的運用,對火器與城市防禦,火器與攻城,火器與步、騎兵種的配合等各個方面部有所探求。徐光啟可以稱得上是中國軍事技術史上提出火炮在戰爭中應用理論的第一人。

後世評價:

《明史》:蓋棺之日,囊無餘貲。

清代思想家梁啟超:字字精金美玉,是千古不朽之作。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餘秋雨:我認為上海文明的肇始者,是明代進士徐光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