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前十幾年安祿山犯事,這位詩人宰相力主處死,可玄宗沒聽

唐朝自公元618年李淵開國,到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時,已近百年。經過李隆基前期的勵精圖治,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盛世——開元盛世。然而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

,物極必反,盛極而衰就是這個道理,此亙古不變宇宙萬物難以逃脫的自然規律,概莫能外。正當李隆基志得意滿,與他萬千寵愛的楊貴妃享受著這“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盛世歡歌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唐朝的形勢急轉直下。這場變故就是安祿山、史思明發起的長達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那麼安祿山是何許人也,他為什麼要在這繁華盛世發動叛亂?

安史之亂前十幾年安祿山犯事,這位詩人宰相力主處死,可玄宗沒聽

唐玄宗劇照

安祿山本是胡人,後隨母親改嫁給一個叫安延偃的軍官才改名叫安祿山。30歲前為

互市郎

,大體相當於今天的經紀人,30歲時陰差陽錯步入軍營。不得不承認此人是有一定才能的,再加上他善於搞陰謀詭計,於是官位不斷高升,隨著官位的提升,面見皇帝的機會也不斷增多。他又透過賄賂皇帝往來使者,結交內寵,攀附宰相,最後竟然厚顏無恥地認比自己小十幾歲的楊貴妃為乾孃,這些人不斷在唐玄宗面前說他的好話……透過這種種手段,安祿山取得唐玄宗的無限信任,到“安史之亂”前,他一人竟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重鎮節度使。

安史之亂前十幾年安祿山犯事,這位詩人宰相力主處死,可玄宗沒聽

楊貴妃劇照

隨著進宮的機會不斷增多,安祿山看到的不僅有京城的繁華,皇帝生活的奢侈;他還看到此時的李隆基已不再是那個英明神武的明皇帝,而是一個“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逐漸昏庸的年逾古稀的老皇帝。這種種因素綜合在一起,使安祿山產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正如《新唐書》所記載:

時太平久,人忘戰,帝春秋高,嬖豔鉗固,李林甫、楊國忠更持權,綱紀大亂。祿山計天下可取,逆謀日熾。

於是,在開元十四載,也就是公元755年,感覺時機已到的安祿山起兵造了反。

安史之亂前十幾年安祿山犯事,這位詩人宰相力主處死,可玄宗沒聽

安祿山劇照

然而,在安祿山造反前十幾年,他第一次進宮面聖時,已經有人預言到了今天的局面,這個人就是大詩人張九齡。很多人知道張九齡是以他詩人的身份,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就出自他的名作《望月懷遠》。不喜歡歷史的朋友可能並不知道,張九齡還曾做過唐玄宗時期的一任宰相。

安史之亂前十幾年安祿山犯事,這位詩人宰相力主處死,可玄宗沒聽

張九齡任宰相的時間是開元二十一年到二十四年(736年),在此期間,安祿山得到進京稟報軍情的機會,張九齡觀察他的言談舉止,就曾對同僚說過:“

亂幽州者,必此胡也

。”

736年,安祿山違反軍令導致全軍覆沒,按律當斬,但被送到長安之後,卻被唐玄宗赦免,此時仍身為宰相的張九齡多次上書力主處死安祿山,否則日後必為禍患,但李隆基都沒有采納,就此放虎歸山。

安史之亂前十幾年安祿山犯事,這位詩人宰相力主處死,可玄宗沒聽

長達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使名滿天下、世人嚮往的大唐王朝從此一蹶不振,憶往昔,創開元盛世,鶯歌燕舞夜不休。看今朝,慘倉皇出逃,萬千寵妃命不保。真真是: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