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千古求賢令,商鞅西行千里競聘,君臣際遇開創霸業!

古時交通不便,資訊渠道不暢,千古奇才變法家商鞅,為什麼憑一紙百來字的招聘公告,不作過多比較,漏夜西行千里至櫟陽(今西安)競聘?

秦孝公千古求賢令,商鞅西行千里競聘,君臣際遇開創霸業!

話說在春秋、左傳等史書留下幾個字的人或事,不能說驚天動地泣鬼神,但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百十來字的求賢令被譽為千古奇文,自是不同凡響,讀讀斷過句的原文:

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算上今天斷句的標點符號一共168個字(實際138個字),一經張榜,傳誦四方,引得各路俊才西入秦國都城櫟陽競聘!商鞅也是其中一個,他可是被當時強盛的魏國賢名宰相看重的人,並對他評價:

這個人可作用為宰相,如果不用一定要殺掉,不能讓他到別的國家。

秦孝公千古求賢令,商鞅西行千里競聘,君臣際遇開創霸業!

就是這麼一個幹才,為什麼僅憑138個字,也不貨比三家就去了秦國,我想一定也與這份招聘廣告有一定干係!試著欣賞這奇文:

一、以頗具滄桑感的行文回憶故時榮光,濃濃的歷史感,中國士人都喜歡滄桑感,和有歷史感的人才能產生惺惺相惜之意!

文中追溯至先祖秦穆公,東平西霸,獲得周天子封為地區盟主,周邊諸侯沒有不來朝賀的!

二、敢於直面問題,敢於對不肖的先祖進行嚴厲批評。連祖宗都敢批評,足見其求賢若渴,及大膽用賢的決心!

文中嚴厲批評穆公之後的幾位先祖無所作為、貪圖享樂,致使國力衰弱,被周邊包括魏、趙、楚等諸侯國孤立、嘲諷,不給秦國參加中原高峰會議,如同鄰居擺酒不請自己,或者吃飯不給上桌。

三、為自己父親復興大業正半道而辭世而痛心,足以表達求賢的誠意!

四、最能打動人的真金白銀:與之分土!

文中說:如果你有才能幫助秦國復興往日光榮和強盛,我願意與你分治天下。就如同現在老闆分一半股權一樣!夠激動吧!

我想,任何一個男人,見著這麼一份承載歷史光榮感、嚴厲自省、以父輩未竟事業而痛惜的國榜,內心肯定會生出

士為知己者死的使命感、及建功立業的澎湃之心

,分土而治反倒沒那麼重要了!

秦孝公千古求賢令,商鞅西行千里競聘,君臣際遇開創霸業!

兩人君臣際遇的結果,老老少少都應該知道

南門立木、扛往北門、獎黃金百斤的變法故事

,秦國從此注入改革基因,轉變先進的治國理念,秦國從此再度復興、強盛,奠定戰國七雄之一,進而掃六合一統天下!奏出歷史強音!

秦孝公千古求賢令,商鞅西行千里競聘,君臣際遇開創霸業!

(從老百姓視角看歷史故事——讀司馬光《資治通鑑》之四)